胡妮軍
摘要:本文主要對在小學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36-01
引言:我國有小學生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一億人次,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我國的發(fā)展產(chǎn)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做了大量分析,最終結果是不如人意的。讓小學生心理得以健康發(fā)展,作為家長對學生成長方面的一大迫切需求,也和中國時代發(fā)展要求相契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大重點,同時作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必然趨勢。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分析
1.1 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在生理方面的變化,同時會讓其心理方面產(chǎn)生變化,從而導致相應的心理問題出現(xiàn)。伴隨小學生的成長,他們的內心世界也越來越復雜,因為小學生大多都較為內向,對自身想法不會輕易表達;小學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具備一定獨立意識,但是還未能成熟,顯得相對幼稚。因此,教師對于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必須采取針對的措施,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這樣一來,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從而促進小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
1.2 讓小學生更好適應時代發(fā)展
社會的高速的發(fā)展,就要求我們要從小學會努力去適應社會。學生心理品質對于學生自身未來發(fā)展起到作為直接的影響作用。假如心理素質欠缺,對于社會的激烈競爭就很難適應。與此同時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進步,所產(chǎn)生的各種誘惑也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著一定影響。伴隨我國經(jīng)濟方面的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身體方面要健康,還必須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對社會壓力更好進行適應,同時,還要具備有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2.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問題分析
2.1 理論研究和實際相脫離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特征,假如說偏離理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沒有科學性可言;如果教師在對每個學生處于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由于問題的差異性較大,就難以進行統(tǒng)一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相脫離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者只重視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學科教學有所類似,對于具體的實踐方面沒有重視起來,讓理論和實際不相符合。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讓學生產(chǎn)生其他方面的心理負擔。另外,人們對于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面,也經(jīng)常忽視。在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應該讓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師要重視積累的一個過程。
2.2 缺乏一定系統(tǒng)性
雖然部分學校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一定系統(tǒng)性,就讓心理健康教育和整體教育相脫離。另外,部分學校因為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心理健康教育,導就讓心理健康教育出現(xiàn)隨意性特征,部分學校沒能在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進行教育,就讓學生變得非常被動,部分教育設計太過形式化,在教育過程中雖然五花八門,但沒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3.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心理輔導來避免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家庭和社會等方面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就要堅決杜絕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教師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學生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形成和教師課堂教學的情況,有最為直接的聯(lián)系。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自己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xiàn),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3.2 在師生交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xiàn)階段,人們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都十分重大,要適應社會變化,自身就必須不斷發(fā)展,不僅在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方面做出了要求,人才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未來會進入到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中。因此,師生交往作為小學心理健康的一大手段,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去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引導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的形成。
3.3 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群,班主任不但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非常了解,還對于學生思想品行等情況也有更深的認識。因此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最容易建立關系,從而及時幫助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幫助預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班主任熱情高、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有了諸多優(yōu)勢,班主任工作實踐性以及針對性特征明顯。班主任在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則性以及具體方法,把自身日常工作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結合。
3.4 注重家校的整合作用
在一個人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家庭以及學校是作為學生最重要的成長環(huán)境存在的。它們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1)家長和學校之間要保持聯(lián)系。學??梢詣?chuàng)建一個家長“基地”,開展專業(yè)講座的活動,讓家長學會利用一定手段,讓學生心理得以健康發(fā)展。就現(xiàn)階段而言,很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活動都存在誤區(qū),認為自己的子女上學后的教育工作是由學校全權負責的,這種觀念是不對的。而讓家長與學校進行充分交流,還能夠大大增加家長對于學生的了解,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2)學??梢越⑵鹦TL和家訪的模式。家訪作為老師和教師的一種主要聯(lián)系方式,有利于老師及學校方面,對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生的情況更加了解。至于校訪,就讓是家長親自到學校,對于學生在校的情況進行具體的了解,從而讓家長對學校以及學生老師的情況也能做到了解。這兩種方式能夠讓學校以及家庭方面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為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而努力。另外,為了讓家校之間的交流更為方便,還可以把現(xiàn)代通訊設備充分利用起來,比如網(wǎng)絡等。
4.結語
雖然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發(fā)展,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都有待我們去解決。在現(xiàn)階段教學改革大背景下,我們必須重視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王文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2(13);112+114.
[2]楊燕.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4(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