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新課改推行后廣大教師都在孜孜以求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78-02
在當今減負的浪潮中,我們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把掌握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納入數學目標之中,在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有效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教師扎實的基本功是開展高效課堂的基本保障
課堂是知識傳輸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只要能完美地結合,就不難創(chuàng)造出一堂效果明顯的課堂,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身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綜合起來講,一個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起碼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良好素質:首先要具備豐富的數學知識。要對中小學數學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幾何學、代數學、統(tǒng)計與概率等領域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全面把握數學學科知識,把握小學數學學科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如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同時了解這些數學知識的教育價值。另外,還要有高超的教學技能。數學技能是順利完成某種數學任務的動作或心智活動方式。作為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具備數學操作技能。如畫圖技能等。其次要具備數學心智技能。而要想做到這兩點,就需要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
二、精研教材,認真?zhèn)湔n,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有了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成功的保障,所以要想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課前的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要精研教材,認真?zhèn)湔n。首先要弄明白該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tǒng)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fā)展目標。如在教學算法多樣化時,可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yōu)或想出更好的方法。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教師要做到不以權威的姿態(tài)對待學生,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多以啟發(fā)式問答、討論、競賽搶答、表演、游戲等形式組織學習。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鼓勵學生懷疑、挑戰(zhàn)師長的意見,鼓勵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相反的方向、超常規(guī)的方式進行思考和提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體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一部分人,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四、靈活自如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做到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首先,可以用引人入勝的導入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梢宰寣W生聽聽與課題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題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題有關的精彩對話等等,都不失為導入新課的一種好辦法。其次,要設置好提綱挈領,便于引導學生自學。可以在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讓學生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另外在課堂上可以有機地穿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數學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從而搞好課堂教學。
五、及時做好教學評價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補充
在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對學生講授完,并配以當堂的課堂作業(yè)以給予鞏固之后,教師還應該及時地對自己的這堂課所完成的目標任務給予檢驗??梢跃椭仉y點部分,易忘的部分抽同學提問來進行檢查,從而明確自己做進行的這堂課的成敗得失,便于在后面的布置作業(yè)時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使學生在課下給予復習鞏固。
六、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小學階段正處于培養(yǎng)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yǎng)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每次接到新班時,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1)課堂上需要動筆的時候,就聽見下面亂七八糟的,又是找鉛筆、又是翻書和翻本子的聲音,好一陣子才能開始動筆。(2)老師在講臺上剛開始說話,或者有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在下面也同步說話,或者干點別的小動作,不理會你在講什么。(3)解決問題時不假思索,結果是錯誤百出。也許,這是孩子的天性。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不能視而不見,必須做出管理,以保證正常的課堂秩序。這種秩序的形成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從課前準備開始,每位學生都要按要求做好相應學科的準備工作,比如上數學課,胸前左邊放書,右邊是打開的練習本,鉛筆筆盒放在上方,這樣做方便課堂上的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tài)度全身心地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善于提問、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yè),計算后,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樂于小組討論、認真書寫等。剛接一個新班,這種習慣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貴在老師的堅持提醒與督促,一定會形成良好的習慣,促使課堂富有成效。逐漸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教師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不斷實踐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課堂中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數學意識、留下數學思想、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