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祥
【摘要】信息的高速發(fā)展,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信息技術課程在學校教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新課改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突出了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傳遞了人與技術和諧共融的現(xiàn)代理念。本文從新課改下的教學,對新課改面對的問題、特點、如何實施著手,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相應的教學辦法,使教與學同進步。最后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作出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 新課改 分層教學 分組學習 任務驅動法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161-01
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了中,作為一名現(xiàn)任的高中教師,我認為做好高中新課改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研透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少教多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打造終身學習平臺,強調(diào)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我們發(fā)現(xiàn)新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與以前相比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課程設置的基點不同。而新課程的設置不再有“零起點”的限制,認為初中生通過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高中課程是在此基礎上設置。二是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一般操作技能。通過必修模塊對初中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升華,讓學生更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選修模塊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個性發(fā)展,讓他們能夠在高中階段較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某一領域。
二、尊重、贊賞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發(fā)展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而且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教師上信息技術課時,一定要以平和的語氣,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而不是高高在上,做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譏諷者。教師還要學會贊賞學生,贊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贊賞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學能力。
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和對高一新生的調(diào)查分析,我們認為高一信息技術的教學應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以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為中心,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自主學習及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1.分層教學
通過對學生的調(diào)查分析,目前高一新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統(tǒng)一授課,必然會有部分學生跟不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A、B兩類,對這兩類的學生,我們要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A類是大部分學生,高一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主要是按照教材組織教學,讓他們通過學習對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整合升華,提高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我們高一必修課的主要教學任務。B類學生是高一新生中的弱勢群體。在高一必修課的前半階段,我們要更多的關心這些學生。在布置練習和任務時,要和A類學生有所區(qū)別,讓他們通過學習也能完成教學任務。
2.自主探究式教學
新課程強調(diào)高中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或分組探究、討論,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找出解決辦法。很多科目教學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目前高一新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還不強,有待我們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
對于高一必修課來說,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各章節(jié)的教學中,所涉及的軟件基本上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軟件。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要符合我們的實際需要,且學生不經(jīng)過認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決的,以此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和能力,讓他們認識到要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3.任務驅動式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用得最廣的教學方式便是任務驅動式教學。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來使學生掌握各種技能。而在新課程中,強調(diào)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及網(wǎng)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相關軟件,而這些軟件的使用在初中階段學生已開始接觸。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單單學會某一個或幾個軟件的使用,因此,通過“操作演示----任務驅動做練習——評價”的任務驅動學習操作技能的方式會更少地被采用。但這并不是說新課程不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相反,我們要更多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新課程更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自由,我們知道,網(wǎng)絡有很多東西會吸引學生的興趣,如果不設計好的任務驅動他們學習,他們就不會主動地探索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其次,高中階段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實踐表明,目前還很少有學生自己去積極想出問題去解決,只有老師布置適當?shù)娜蝿?,學生才會去分析問題,探究如何收集、處理信息,才會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4.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強調(diào)的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考核時我們應當考核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我們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及道德觀;可以通過評價他人的作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從其他人那里取得經(jīng)驗,從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提高。
新課程改革的到來,對信息技術老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信息技術課程地位得到了加強,信息技術老師從幕后走到臺前,逐步專業(yè)化;然而,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會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和碰到書本上沒有的新問題,同時也沒有多少由前人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可借鑒和參照,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研究教材,做好學生分析,用充足的時間備課,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技能,并且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法[J].王祥.成功(教育).2010(02).
[2]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解決策略[J].魏廣斌.信息記錄材料.2018(03).
[3]如何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中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袁利波.學周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