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山
新課程像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然而,我們?nèi)绾伟研碌恼n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真正轉變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呢?
1.樹立大語文觀,尋找規(guī)律,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快樂
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亮,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xiàn)。然而,如何體現(xiàn)呢?方法很關鍵。如:識字教學伊始,我不是就字教學,而是向學生介紹了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會意、形聲)。待學生掌握后,我便利用字的音形義教學。如教學“早、星、晨、春、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太陽——“日”有關聯(lián)的,揭示構字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于識字,進而主動識字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教學象形字時,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讓學生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學習識記規(guī)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對于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瑯瑯上口的兒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使學生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guī)律,以便自己學會學習同類的其他字。
對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qū)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較中達到深層認識和鞏固。在教學中,我還鼓勵學生調(diào)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chuàng)造性識字。如識“影”字,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弊R“熊”字,學生自編故事幫助識記:“黑熊能干有‘能字,有四個爪子是四點底。”
形聲字的教學,學生更是興趣盎然,他們學會了利用形、聲來識記生字,如:“清”,學生會說這個“清”大多是指水所以三點水,因為有青字所以讀“qing”。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字音,也能區(qū)別同音字。
2.創(chuàng)設平臺提前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成功
6歲的兒童走進小學校園,他們像幼嫩的芽兒,需要成人的關愛、呵護和引導。就識字而言,說句心里話,如果讓我一節(jié)課記住七八個生字,我也會有困難的。怎么辦呢?我想到了家長,想到了預習,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完漢語拼音之后我就每天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盡可能地發(fā)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充分調(diào)動家長群的力量,每天在家庭中開展15分鐘的“父母伴我天天讀”活動,把識字閱讀發(fā)展到每個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養(yǎng)成好學、勤讀的好習慣,這種做法使新課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學的基本技能。在新課教學中我不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學習知識,還指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過去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進行識字。如,我讓學生用本子做一個“認字樂園”,鼓勵學生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并盡可能地把能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每天語文課上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開展有意義的課前“1分鐘識字擂臺賽”,并用激勵的語言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樂趣、增強識字的濃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3.借助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課文難點、重點
低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然而實驗教材課文中有許多情境是無法直接進入的。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自感受,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課,課文結尾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花生哪去了。有的學生說:“讓鼴鼠摘走了”,有的學生說:“讓別的小動物拿走了”等,正當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到原來花生是長在地里的,并不是誰拿走的,學生會一下子明白了學習的難點。然后我讓學生試著續(xù)編故事結尾,把這一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加里去,重新梳理課文內(nèi)容。這樣的訓練既可以突破教學難點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說話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說、都能聽、都能評,提高了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引導想象,調(diào)動創(chuàng)新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氣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彼裕谡Z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想象調(diào)動創(chuàng)新,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例如:《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結尾沒有寫出小動物們會說些什么,我就讓學生想象續(xù)編不同的結尾加在課文的最后一自然,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需要新課堂,新課堂需要新教法。只要采取多種方法和渠道,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把課內(nèi)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學習語文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語文學習目的和學好語文的效果,就能促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啟發(fā)、貴在得法。沒有哪種教學方式是完全適合任何學生和課堂的,但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下,我們最為基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亟待創(chuàng)新,以適應現(xiàn)代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相信我們在充分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進,定能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綜合素質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