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靜
【摘 要】語文是中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語文更是與學生的素質緊密相關。本文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問題、五種偏向以及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措施,希望能夠對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語文;問題;偏向;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1-0144-01
一、前言
雖然目前,中學階段語文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教學問題仍然突出。比如,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足,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與付出不成正比,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還沒有真正激發(fā)出來等,因此,要對應此類問題加強重視。
二、當前中學階段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
1.教師過度強調知識的灌輸,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愿望。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教學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課堂局面。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在一部分地區(qū),中學語文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觀,語文教師仍然固守陳舊的教學模式,以課堂灌輸的方式對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組織,語文課堂缺乏應有的活力,學生也毫無興趣可言。在這種單向灌輸的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2.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不足,教學缺乏形象化。
部分中學語文教師觀念過于死板和固化,保守的思想難以改變,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不主動運用信息化這一教學手法,或者說很少運用,信息化教學的先進方法沒有得到實際的運用。不可否認,也有的教師由于年齡等方面的原因,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有限或不足,如此,對應教學課堂氛圍和效率的提高就起到了嚴重的制約和阻礙作用。
3.學生學習技巧匱乏,學習效率提升難。
語文學習有一定的技巧,如果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學習技巧,則對于語文的學習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板學習,對技巧不得要領,或者缺乏運用技巧的能力,學習效率不高就成為必然。
4.忽視學生積極情感培養(yǎng),內在動力不足。
情感是語文學習的動力和目的,積極的情感投入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情感這一概念的認知本身就不夠,在課堂教學中完全忽視情感的作用,對學生的內心感受不予重視,沒有將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使學生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最終加劇了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現狀。
三、語文教學的五種偏向
1.第一種偏向:不注重教學的“梯度”,違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現在新編的中小學教材都依賴于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這應該是肯定的,但梯度一般不是很重要。這與制備方法有關。過去,教科書通常關注漸變。在每個學期的前,中,后期,年級,甚至一個學期,文章,知識點和實踐安排均根據深度程度形成了漸進和螺旋式的線索?,F有的各種新的中文教科書已經改變。
2.第二種偏向:課堂教學“兩多兩少”。
現在許多老師為非常風格化的課程做準備,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機會并不多,或者他們說得太多。隨著更多的練習,問題和討論,“閱讀”被擠壓。此外,講座太瑣碎了,美國語言的欣賞變成了一個冷的技術分析,甚至成為一種測試技術。最初,中文閱讀是一種美妙的享受,現在它已成為一件苦差事。當然,考試必須面對,但學生的興趣不能因考試而受阻。此外,閱讀課可以少閱讀,并且可以靜靜閱讀。我們如何提高語言能力?語言課程標準強調語言能力,理解,情感,經驗,感知,包括語言意識的綜合培養(yǎng)主要是基于逐步獲得大量的閱讀。
3.第三種偏向:不讓學生讀“閑書”。
在課程改革中體現的閱讀教學理念之一是讓學生有選擇閱讀和自由的選擇,并擴大閱讀空間。對于中文教學來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定數量的閱讀語言素養(yǎng)可以提高。僅僅依靠問題是不夠的。標題策略只會破壞學生的胃口,使他們失去對語言的興趣。作者希望關注學生閱讀“閑書”的問題?,F在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一般都不贊成學生選擇獨立閱讀而不讀“閑書”。這種偏見是錯誤的?!皶笔侵笇W生選擇的課外書籍,包括一些流行的閱讀材料。閱讀“免費時間書”也是一種閱讀方式,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增加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四、解決中學語文教學問題的建議
1.轉換教學思路,更新教育理念。
考試的壓力,使得大多數教師不敢放松對應試教育的投入,不愿承擔“素質教育”帶來的風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推進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培養(yǎng)學生拿分的能力,恰恰相反,如果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yǎng)能夠獲得提高,則必然不會在試卷上拿低分。許多學生,在課余時會讀一些小說和外國文學,而對傳統(tǒng)的文言文興趣不高,在默寫古詩詞時表現不積極,這時教師就應該積極培養(yǎng)這類學生喜歡閱讀的興趣。例如:在每節(jié)語文課的前幾分鐘專門拿出來讓每個同學上臺推薦一類自己喜愛的文學形式,詩詞、小說、文言文、散文均可,挖掘每個學生自己喜愛的文學模式,積極鼓勵他們堅持閱讀的習慣,并引導他們對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愛屋及烏,最后能夠整體性的喚起學生對語文科目的積極性。當興趣能夠成為學生的導師時,語文教學新課改的理念也就完成了,這便是“素質教育”。
2.提倡綜合教學,重視教育實踐。
語文不是死板的學科,因為一直存在這類固定認識,使得語文課堂的基礎教學難以讓學生投入熱情。語文教師應結合地域特點,適當的開展有組織的戶外活動,如:走進圖書館、博物館、遺跡等等,放松學生的心態(tài)。例如:在講周敦頤的《愛蓮說》時,難免會將蓮花、菊、牡丹做出對比,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參觀牡丹園、荷花池等景觀、回校后專門開設一堂自由討論會、讓有想法的學生積極表達對于自己喜愛的植物的贊美。讓在某些同學心目中枯燥的宋詞在自由討論的氛圍中活潑起來,結合時代背景,學生對《愛蓮說》的認識將更加客觀、充分。
3.多元教學,提升師生在課堂的互動性。
新課改要的是目的,而不是形式。學案教學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全部。既然使用了學案教學,那么教師應當首先對學案有深刻的理解,而不僅是一張幫助學生記筆記的白紙。如果采用了學案教學,那么在課堂上可以省下板書的時間,圍繞學案上給出的問題層次化的進行教學,讓節(jié)奏重新回到教師手里,而不是為了提升教學進度,沒有主題的讓學生自由討論,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也要確保盡可能平衡學生的認知水平。
五、結束語
造成當前中學階段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其因素的形成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應當形成科學的體系,采用豐富的教學創(chuàng)新手段,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成效的快速和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虎谷.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價值內涵與實際途徑研究[J].新課程,2017.
[2]林福星.淺談對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的探索和研究[J].學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