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與寫的有效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小學語文的整體教學水平。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展開科學合理的學習和訓練。本文主要探索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讀與寫有效結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190-0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閱讀和寫作,把閱讀與寫作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但是目前學生的讀寫效果并不理想,加上部分教師也沒有認識到讀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直接影響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就必須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基本現(xiàn)狀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電子產(chǎn)品也在不斷更新,這導致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游戲上,自然就減少了閱讀時間。另外,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比較低,更別說是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了。這些原因都直接限制了學生讀寫能力的發(fā)展,還有一些小學生不僅缺乏較強的閱讀能力,還缺乏一定的寫作能力。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本身就缺乏生活閱歷,再加上平時的閱讀少,他們自然就無法掌握語文詞匯和語法,更無法準確描述和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讀與寫有效結合能夠很好的解決類似問題,并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結合的策略
1.正確引導學生品讀經(jīng)典語句,并寫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正確引導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把這個句子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緊接著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喜歡這句話的原因,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他們可能寫不出太深奧的話語,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地積累過程,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寫作奠定堅實基礎。例如:在教學“愛爸爸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具體要求把文章中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抄寫在筆記本上,并在下面寫出喜歡這句話的原因,雖然學生寫出來的話比較簡單,但是這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2.閱讀課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導學生書寫自身的感觸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完一段課文后,教師可以多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這段文字的內(nèi)涵,如果學生感觸特別深的話,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學生把自身感觸寫下來,盡量讓學生寫的深入一些,可以適當讓學生加一些自己實際生活的例子,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內(nèi)容后把自己的讀后感想寫下來,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并把自己想象出來的內(nèi)容都書寫出來,經(jīng)過學生想象寫出來的東西會讓他們記憶深刻,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當學生再看到這些感想時就能夠把這個內(nèi)容寫的更豐富。
3.引導學生思考人物特點,續(xù)寫課文的后續(xù)發(fā)展
在教師展開小學語文課文教學過程中,其中有許多文章都是以小說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而學生在學習小說時不僅要充分把握小說的發(fā)展方向,還要深入認識小說中的人物。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導學生思考人物特點,并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的實際特點續(xù)寫課文的后續(xù)發(fā)展,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講解“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nèi)容,并通過文章的具體描述理解人物特點,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續(xù)寫后面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只有準確分析課文人物,才能更好的續(xù)寫課文的后續(xù)發(fā)展。
4.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濃厚興趣,那么他們才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管是文章中的一個詞語還一個句子,都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理解,要鼓勵學生敢于想象和發(fā)揮,不論寫的好壞都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尤其是在學生寫作后,教師要適當鼓勵和表揚學生,適當?shù)乇頁P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們的讀寫興趣,從而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讀寫能力。
5.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主題訓練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重新認知,這兩者是緊密結合的關系,教師要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充分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重組閱讀內(nèi)容,加強主題訓練,通過有效的讀寫訓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從單元之間的綜合聯(lián)系上來看,里面設置的內(nèi)容比較隨意,也沒有很強的課后寫作訓練目的,這就造成小學語文的寫作訓練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因此,要想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有效結合,教師就要二次開發(fā)語文教材,利用不同的主題模塊來突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性,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三、結語
綜上所述,讀與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的基礎,學生只有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總結寫作技巧,把讀與寫有效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在學生的寫作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讀寫訓練,讓學生通過讀寫結合來深入分析和思考課文內(nèi)容,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勵丹. 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 讀與寫:上,下旬, 2016, 13(13).
[2]陶玉玲.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 新課程(小學), 2016(3):44-44.
[3]顏克秀.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 12(8):2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