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是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門科目,其課程質(zhì)量關(guān)乎到是否能夠為學生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因而廣大相關(guān)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其高度重視。同時,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由于忽視了學生自身水平的差異,以至于常常會導致學生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鑒于這一情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不僅會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且還會促使所有學生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分層教學;初中英語教學;必要性;教學措施
分層教學法的核心就是堅持因材施教這一原則,首先要將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兩者兼顧起來,不能將兩者對立起來;然后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其落實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根據(jù)英語課程的重要程度、難易程度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最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進而讓所有學生都會有所收獲,從而極大地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
一、 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必要性
之所以提出分層教學法,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 學生是英語課程的主體
從總體上來講,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處于青少年時期;但是從不同的個體來看,則又會呈現(xiàn)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學生智力發(fā)展速度較快,則接受英語知識就會很容易;有的學生智力發(fā)展速度比較緩慢,則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吃力,甚至有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同時,學生的性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英語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性格外向的學生遇到不懂的會積極地詢問老師和同學,性格極為內(nèi)向的同學有可能會因為不敢請教他人而耽誤了自己的學習。
(二) 教師對自身的定位問題
過去,大多教師對自己的定位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徹,僅僅把自己定位為傳授知識的教書匠,完成了傳播知識的任務,但是卻沒有完成如何做到傳播知識更有效的任務;同時,教師的授課方式會極大地影響其教學質(zhì)量,由于過去教師大多采取的是統(tǒng)一授課方式,教學任務和目標也都一樣,以至于常常會導致以下情況:智力發(fā)展速度相對較快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任務,但是卻沒有其他的學習任務供其學習,因而滿足不了此類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而智力發(fā)展速度相對較慢的學生往往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耗費時間會比較長,并且會感受到英語學習有一點吃力,特別是在教師追趕學習進度的情況下,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會阻礙學生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二、 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
(一) 在課堂提問活動中進行分層教學
英語是初中學生的主要學習科目,在英語知識的了解上學生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實質(zhì)性的差異,因此為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老師應針對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知識提問,確保提問的有效性。老師在提問之前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情況,依據(jù)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學習差異對課堂要求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如:老師在教授學生“Life in the future”一課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適的提問,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出“Whats the first paragraph talking about?”,對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問“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對于英語知識掌握欠缺的學生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提問時應盡量將問題進行簡單化處理,如:在教授學生“Wheres the post office?”時,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問:“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問“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neighborhood”。通過對問題進行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二) 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因此初中英語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時,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老師在教授學生英語知識中后面加ing形式的詞時,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取長補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討論完成后與學生進行知識點的交流,像是學生提出“mind doing sth.—介意(反對)做某事”一詞時,老師可以進行句子的列舉來加深學生對詞組的理解,如:“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當學生說出“Practice doing sth.—練習做某事”一詞時,老師可以說出“We should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as often as possible.”。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詞組使用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 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初中英語老師在開展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前不僅要充分了解教學素材中的內(nèi)容,掌握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在課堂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各個時期的學習情況和想法。如:老師可以定期的與學生進行談心活動,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是否遇到困難、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等。
(四) 對學生進行階段分層
由于認知水平、學習方法、基礎知識積累等情況的不同,初中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學習差異,老師在開展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充分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基本的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后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完成。如:老師可以對剛?cè)雽W的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測試,了解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在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學習后,組織學生進行單元測試,通過實際的試卷測驗,通過真實的分數(shù)了解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將及格分之下的學生分為學習能力較差的一類,將分數(shù)在60~80分的學生定為中等學生,將85分以上的學生定為學習能力較強的一類。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基本的了解后,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計劃的調(diào)整,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都能有知識的收獲。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制度,如: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求在考試時達到及格分以上,基礎中等的學生成績達到70分以上,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成績要達到80分以上,通過采取有效的競爭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結(jié)語
初中英語老師在進行實際的課堂教學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實際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之間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努力為學生打造輕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積累,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劉艷.分層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J].英語教師,2016,(04):278.
[2]王琳琳.淺析層次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學院學報,2015,(34):18.
作者簡介:
蒲小瑛,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