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昆
【摘要】:大粒蠶豆耐低溫、耐干旱、耐瘦瘠,抗病性較強,適應性較廣, 2009年云南恒進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引進在安寧市八街街道辦事處種植多年,經濟效益較高,種子皮薄、鮮美可口,深受消費者歡迎。
【關鍵詞】:大粒蠶;適應性較廣;栽培技術要點
引言:大粒蠶豆莢長粒大,商品成熟后種子皮薄、鮮美可口,適宜鮮食和速凍加工出口,經濟效益較高,可作為發(fā)展出口創(chuàng)匯農業(yè)和效益農業(yè)的優(yōu)良品種,深受廣大農戶的青睞。具體栽培技術如下:
1、特征特性
株型松散,株高70-90cm;莖稈方形粗壯,一回羽狀復葉,葉片闊,橢圓形,葉色濃綠;花色粉白,帶有淡紫紅色。生長旺盛,分枝力強,單株有效分枝4-8個,一般單株結莢10-15個,最多可達30個。結莢部位低,莢青綠色,莢長8-15cm,寬2.5-3cm,每莢有種子2-4粒。鮮豆百粒重為450-500g,種子百粒重為210克;鮮豆熟食,皮薄酥軟,肉質細糯,口感極佳。從播種到初收約120-140d,一般每畝產鮮豆莢800kg左右,最高產量可達1000 kg以上。耐低溫、耐干旱、耐瘦瘠,抗病性較強,適應性較廣。
2、栽培技術要點
2.1種子處理
浸種:用溫水浸種3-4h,讓其吸足水分膨脹,然后撈起放入600-800倍的百菌清藥液中浸泡2m,撈起用清水洗干凈。
2.2 整地與基肥
宜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土壤適宜pH 值為6.0~7.0 。播前深翻細作,開溝作畦,畦寬1.5m米開溝。基肥在作畦前施入,每畝施30kg硫酸鉀復合肥、鈣鎂磷肥50kg、腐熟雞糞200kg。
2.3播種
適時早播種。安寧市平均海拔1800m,年平均氣溫14.7℃,適時早播種是大粒蠶豆獲取高產的關鍵,9-10月播種比較適宜。過遲播種冬前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有效分枝減少,開花遲,商品成熟晚,易早衰,豆粒變小,產量降低。
播種方法。蠶豆的籽粒較大,頂土能力較差。因此要求精細整地,采用小鋤頭挖淺塘點播(寬5cm,深4cm),胚芽向上、胚根向下播種,每穴播種1粒,播種后上覆細土,厚約1cm。播入土后形成-個10cm×10cm的圓圈小窩,以便肥水管理。種子在播種前必須解凍,解凍后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浸洗幾秒鐘。
2.4合理密植
可雙行也可雙行品字形播種,株行距30cm×45cm,每畝用種量約6kg,每畝栽植3000-3600株為宜。
2.5肥水管理
大粒蠶豆對肥水敏感性較強,對磷鉀肥要求較大。當苗期子葉長出1 周后可施用1 次低濃度的尿素(3-5 kg/畝),可促進壯苗。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逐漸加大施用量,初花期時每畝施花粒肥尿素8kg左右,有利提高大粒率和大籽粒;結莢期施用2-3次肥即可,其間也可混加有機肥,有機肥用量每次一般為50-80kg/畝。蠶豆在苗期較耐旱,花期前后應及時灌溉水分,但注意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會造成根系生長不良和花粒脫落;結莢期不可噴灌水,保持一定干旱,以利于提高坐果率。
2.5整枝技術
對大粒蠶豆進行整枝,是改善植株間通風透光條件,調整植株養(yǎng)分合理分配和奪取高產的主要管理技術措施,其技術包括去除主莖、整枝、摘除頂心等3 項工作。去除主莖:當株高約20 cm時摘除主莖頂心,用竹片壓住主莖基部,有利于分枝展開,提高株間通透性,防止倒伏。整枝:大粒蠶豆具有良好的分枝習性,但并非所有分枝都能結?;蚪Y很多粒,如果生長過于茂盛,會導致壯枝和有效枝減少,花粒脫落,因此要及時整枝,去除弱枝、病枝和遲生枝,確保植株健康生長;視植株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每株留4-8個有效分枝,其余分枝在開花結莢前摘除。摘除頂心:大粒蠶豆開花結莢由下而上,越到上部的花結粒數越少,故在盛花期酌情及時打頂,阻止養(yǎng)分大量 輸送到上部,以促進養(yǎng)分向花粒集中,增加豆粒數量和粒重,成熟一致,打頂須在晴天進行。
2.6病蟲害防治
大粒蠶豆蟲害主要有蚜蟲和薊馬。在苗期就應盡早用菜農樂1000倍液或樂斯本2000 倍液隔5-7 天噴1 次,以防病毒病傳播,一旦發(fā)現病毒病植株,應立即拔除,并帶出田銷毀,防止蔓延。蠶豆生長后期發(fā)生的赤斑病、褐斑病,應以農業(yè)防治為主,如降低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適時整枝打頂等,發(fā)病后應拔除病株;采用藥劑防治的,可在發(fā)病初期,用百菌清600-800倍、多菌靈800-1000 倍、可殺得800-1000 倍、代森錳鋅800-1000倍藥液噴霧,交替輪換使用。
2.7適時采收
適時采收是確保鮮豆商品性,最大限度提高產值的關鍵。當豆粒飽滿,豆粒皮色淡綠,種臍部位有一條不明顯黑線時可采收。采收宜在晴天下午濕度較低時進行,采收后鮮莢不可在烈日下堆放,更不可堆高,應攤開透氣,否則會造成鮮莢皮變色,影響鮮莢的新鮮度而降低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