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為 劉世瑞 唐芳貴
摘 要 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特點及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需求,以“發(fā)展心理學”課程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了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模式,通過參與式教學的課內實踐改革和情境式教學的課外實踐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保證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 地方高校 應用心理學 專業(yè)實踐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29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Applied Psychology in Loc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WU Siwei, LIU Shirui, TANG Fanggu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Abstract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training needs of innovative talents, tak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ctively explor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applied psychology, through the practice reform in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reform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ful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pplied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0 前言
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高等學校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內容?!督逃筷P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融合發(fā)展”的人才?!督逃康炔块T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指出要強化實踐育人環(huán)節(jié),“統(tǒng)籌推進實踐育人各項工作”??梢?,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變革的加劇,心理學人才的社會需求日益增加。作為培養(yǎng)心理學人才搖籃的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心理學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心理學人才為目標,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依據,將“發(fā)展心理學”課程作為切入點,探索與研究“發(fā)展心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優(yōu)化實踐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 現狀分析
“發(fā)展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人類心理發(fā)展,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階段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學會從事發(fā)展心理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為將來從事心理教育專業(yè)工作奠定基礎。“發(fā)展心理學”的課程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將理論知識充分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國內關于“發(fā)展心理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較少,學者們主要針對如何建設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提出要在培養(yǎng)方案中強調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開展課外文化活動、加強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考核等建議。[1-3]
國內高校關于“發(fā)展心理學”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兩方面。研究者認為,國內現有的“發(fā)展心理學”教材版本偏少,教學內容缺少系統(tǒng)性、相對滯后,抽象的概念和理論較多,而實際應用性內容較少,學生學起來感到難以理解和應用,在教育教學中遇到實際問題常常束手無策。[4,5]在“發(fā)展心理學”的教學中,教學方法過于傳統(tǒng)單一,教學過程缺乏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學生的學習仍然停留于上課聽、下課記、考前背的模式上,教師所常用的講授法給學生以“滿堂灌”的心理感受,沒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
針對“發(fā)展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學者提出了相應的課程改革建議。在教學內容上,可以立足基礎性知識,吸收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7]在教學方法上,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靈活采用課前講演、課堂討論、指導自學、開展趣味心理測驗等多樣的教學方式;綜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體驗式、案例式教學,在網絡環(huán)境下構建新型教學模式。[8-10]
綜上,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了改善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議,也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上對“發(fā)展心理學”課程進行了初步嘗試。然而,林林總總的改革建議與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統(tǒng)性,無法提供一套科學合理、具有針對性與操作性的實踐教學模式方案。
2 地方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
2.1 地方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導向
為構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心理學專業(yè)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本研究探索了以“一個中心、兩條主線、三大平臺、多種形式”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個中心”是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自由、安全、信任的教育氛圍,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兩條主線”是指分散性實踐教學(課內實踐)和集中性實踐教學(課外實踐),這“兩條主線”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始終,是整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的核心。
“三大平臺”是指實踐教學的支撐體系,包括課程“實驗平臺”、“網絡平臺”及“校外實踐教學平臺”。
“多種形式”是指采取個人自主實踐與教師組織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訓練和課外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采用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形式或教學形式組合,體現實踐教學的多元化特點。
2.2 地方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內容
2.2.1 課內實踐:基于參與式教學的“自主討論教學模式”
以建構主義教學觀為導向,在“發(fā)展心理學”課內實踐中引入參與式教學思想。這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夠深刻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能將知識運用于實踐。
該模式主要包括五個基本過程:①以問題形式呈現有價值的研究主題,如“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②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在分析梳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形成個人認識;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開展調查研究,經組內交流、合作調研后形成小組認識;④通過全班交流,引發(fā)學生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獲得更全面、深刻的認識;⑤教師歸納與總結,引導學生將討論結果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2.2.2 課外實踐:基于情境性教學的社會實踐活動
建構主義教學觀批評傳統(tǒng)教學遠離生活實際,提倡“情境性教學”,即在教學中要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要將知識與現實任務情境密切聯系。
根據心理學專業(yè)課程特點,我們依托校外實踐教學平臺,系統(tǒng)開展了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與本市多所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組織學生深入幼兒園、中小學及兒童心理干預中心(如早教中心、孤獨癥兒童干預中心、學習障礙指導中心等),觀察兒童或青少年在課堂、課外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分析其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撰寫觀察報告;組織學生觀摩教師教學或心理干預,將所學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實踐、心理咨詢與治療密切結合,體會心理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此外,我們也重視心理學在社區(qū)服務中的功能,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和老人活動中心,了解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根據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及技能,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惑,并完成調研報告。我們還組織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報告會,以交流、研討的形式鞏固調研成果,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
3 結語
本研究立足地方高校特點及社會對心理學專業(yè)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以“發(fā)展心理學”課程為切入點,積極探索了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地方高校建立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支持。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轉型背景下高師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5〕291號)
參考文獻
[1] 張麗宏,崔光成,姜晶.對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心理咨詢實踐能力訓練的實驗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14):1723-1724.
[2] 牛振海.高等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實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7(1):86-87.
[3] 曾莉,熊麗娟.關于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的反思[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4(7):113-117.
[4] 薛亞萍.《發(fā)展心理學》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6(4):30-31.
[5] 劉春梅.發(fā)展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書育人,2008(21):110-111.
[6] 李妍.項目化教學在發(fā)展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91-92.
[7] 李曙光,秦鵬生.信息時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多元教學方法體系探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9.11(4):137-140.
[8] 王惠萍,王祖莉,柯洪霞.簡論師范院校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7.27(7):80-82.
[9] 張潮,蘇金剛.網絡環(huán)境下《發(fā)展心理學》教學模式構想[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2(2):15-16.
[10] 吳洪艷.發(fā)展心理學自主討論教學模式初探[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4(11):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