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娜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吉林長春 130021
腦血管意外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又稱腦中風、腦卒中。起病急病殘及病死率高因此搶救方法很關鍵[1-2]。中風可分為腦溢血和腦血栓形成兩種。腦溢血多發(fā)生在情緒激動、過量飲酒、過度勞累后,因血壓突然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3-4]。腦血管意外是臨床上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急癥,患者患病后一般伴有程度不同的肢體功能障礙,導致長時間臥床,容易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DVT)[5-6]。深靜脈血栓脫落后可以堵塞血管,嚴重者發(fā)生肺栓塞,導致患者死亡。2016年4月—2017年10月該文觀察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預防腦血管意外患者DVT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60~84 歲,平均年齡(69.6±6.9)歲,腦梗死 33 例,腦出血25例??祻徒M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 60~83 歲,平均年齡(69.4±6.6)歲,腦梗死 35 例,腦出血2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康復組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的24 h內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解DVT的發(fā)生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提高其認知度,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可以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DVT的發(fā)生[7-8]。②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食用低鹽、低膽固醇以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稀釋血液;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由于排便困難導致腹內壓增高,從而使得下肢靜脈回流受阻,增加DVT發(fā)生的風險[9-10]。③早期功能鍛煉。在發(fā)病早期,指導患者進行各種被動和主動訓練,促使靜脈血流加快,防止DVT的形成。
①DVT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第7、14天的DVT發(fā)生率。②護理滿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 d采用該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該次的全部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康復組患者治療7、14 d的DVT發(fā)生率分別為3.45%、6.9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52%、2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7、14 d的DVT發(fā)生率比較[n(%)]
康復組患者滿意度為98.28%;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9.31%(46/58);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下肢靜脈血栓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19世紀著名醫(yī)學家 魏爾嘯(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滯緩,靜脈壁的損傷和高凝狀態(tài)。左下肢血栓形成遠遠高于右下肢,特別是原發(fā)性髂-股靜脈血栓形成。有時下肢靜脈血栓還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靜脈,甚至堵塞腎靜脈而引起腎功能衰竭從而威脅生命。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上致殘率較高的疾病,早期癥狀較為隱匿,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經常鍛煉雙下肢可促進下肢肌肉的血液回流,減少血栓形成[11]。
靜脈血流流速緩慢、靜脈壁損傷以及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是DVT發(fā)生的主要影響因素。腦血管意外后患者由于失去自主活動的能力,長期臥床,活動顯著減少,靜脈流速緩慢,導致DVT的發(fā)生率較高[12]。早期康復護理是針對腦血管意外患者所實施的一種運動干預方法,不僅給予患者及家屬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還進行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和生活護理措施,在患者疾病穩(wěn)定后早期指導其實施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并密切觀察病情,以盡早發(fā)現DVT的發(fā)生,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康復組患者治療7、14 d的DVT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8.28% vs 79.31%)。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腦血管意外患者DVT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