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彭裕萍 張昌明 柳林整 申江江
我國南部地區(qū)鼻咽癌(nasopharyngeal,NPC)發(fā)病率相對較高,且由于早期NPC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與鼻咽炎(nasopharyngitis,NPT)表現(xiàn)相似,常常誤診[1]。目前臨床診斷NPC主要依靠病理學和CT檢查,但是病理學檢查需要有創(chuàng)的組織活檢,CT檢查在NPC早期無明顯特異性[2]。因此,NPC的早期診斷難度較大。NPC的發(fā)病與EB病毒感染有關,因此檢測血清抗EB病毒衣殼免疫球蛋白A(EBV-VCA-IgA)[3]和EB病毒核糖核酸(EBV DNA)[4]等生物標志物可用于疑似NPC患者的早期初步篩查。顆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一種促細胞溶解顆粒蛋白,主要由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分泌[5]。GNLY主要發(fā)揮細胞毒性(促進細胞溶解)和促炎作用,可參與機體的排異反應,具有抗菌性和抗腫瘤性[6]。有研究認為GNLY可作為病毒感染的生物標志物[7],也有研究指出腫瘤(乳腺癌[8]和胃癌[9])患者存在GNLY異常表達的情況。基于此,本研究綜合分析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的變化,探討GNLY對NPC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連續(xù)納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榆林市第一醫(yī)院收治住院的NPC患者109例(NPC組),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納入標準:(1)年齡18~80 歲;(2)無合并其它惡性腫瘤;(3)非孕產婦;(4)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5)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另擇同期收治的NPT患者68例設為NPT組,包括扁桃體炎26例、急慢性咽炎25例、鼻前庭囊腫17例;非NPC、非NPT的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3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血清NPC標志物、GNLY水平檢測 3組患者均空腹抽取肘靜脈血約12ml,于4℃下離心20min(3 000r/min),留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中凍存。選擇血清EBV DNA和EBV-VCA-IgA作為NPC標志物,其中EBV DNA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EBV-VCA-IgA、GNLY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EBV-VCA-IgA滴度超過1∶40為陽性,EBV DNA滴度超過1×103拷貝/ml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3組受檢者血清NPC標志物(EBV DNA、EBV-VCA-IgA)陽性率及GNLY水平;比較不同臨床特征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比較血清GNLY、EBV-VCA-IgA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血清GNLY、VCAIgA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受檢者血清NPC標志物陽性率、GNLY水平比較 見表2。
由表2可見,3組受檢者血清NPC標志物陽性率、GNLY水平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NPC組患者血清EBV DNA陽性率、EBV-VCA-IgA陽性率均高于NPT組與對照組(均P<0.05),血清GNLY水平低于NPT組與對照組(P<0.05)。NPT組患者血清EBVVCA-IgA陽性率、血清GNLY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表2 3組受檢者血清NPC標志物陽性率、GNLY水平比較
2.2 不同臨床特征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比較 見表3。
由表3可見,血清GNLY水平與NPC患者性別、年齡和有無遠處轉移均無明顯關系(均P>0.05)。TNM分期Ⅳ期患者血清GNLY水平明顯高于Ⅰ期、Ⅱ期患者(均 P<0.05),T3~T4期患者高于 T1~T2期患者 (P<0.05),N3期患者高于 N0期患者(P<0.05)。
2.3 血清GNLY、EBV-VCA-IgA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比較 見表4。
由表4可見,血清GNLY水平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高于EBV-VCA-IgA。以血清GNLY水平≤9.64ng/ml為界時,血清GNLY水平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靈敏度為0.852,特異度為0.797。
表3 不同臨床特征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比較(n=109)
表4 血清GNLY、EBV-VCA-IgA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比較(n=177)
GNLY是一種重要的腫瘤免疫細胞因子,其水平可反映腫瘤患者的免疫應答狀態(tài)。GNLY參與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對于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反應[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血清GNLY水平明顯下降,NK細胞功能抑制和數(shù)量減少,提示患者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11]。本研究選擇NPC患者為研究對象,結果發(fā)現(xiàn)NPC組患者血清GNLY水平明顯低于NPT組與對照組。
本研究結果亦發(fā)現(xiàn),血清GNLY水平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價值高于EBV-VCA-IgA。以血清GNLY水平≤9.64ng/ml為界時,血清GNLY水平對鼻咽部病變患者NPC的診斷靈敏度為0.852,特異度為0.797。這提示,對于鼻咽部病變患者,血清GNLY水平檢測有助于區(qū)別良惡性病變。GNLY作為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NK細胞細胞質顆粒中的天然抗菌肽,早期研究多集中于GNLY的殺菌作用,如結合桿菌等[12],而后逐步發(fā)現(xiàn)GNLY具有抗腫瘤作用。如Alwasaby等[13]學者發(fā)現(xiàn)重組GNLY可以促進體外實驗中的肝癌細胞凋亡,而體內實驗發(fā)現(xiàn)重組GNLY可以明顯提高腫瘤組織中浸潤的NK細胞數(shù)量,激活一系列凋亡通路,抑制腫瘤細胞過度增殖。本研究結果提示,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下降,腫瘤免疫應答能力減弱。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雖然NPC組患者血清GNLY水平低于對照組,而隨著TMN分期的不斷加重,NPC組患者的血清GNLY水平也是不斷升高的。通過對TMN分期單項指標分析發(fā)現(xiàn),T3~T4期患者高于 T1~T2期患者(P<0.05),N3期患者高于 N0期患者(P<0.05)。這提示 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與腫瘤浸潤程度和淋巴結轉移存在一定關系。進展期的NPC患者相對較高水平的血清GNLY可能與腫瘤后期補體途徑的不斷激活NK細胞有關,這提示患者體內保護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程度逐步提高。在NPC的病理生理過程中,體內EBV相關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和腫瘤相關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水平被抑制,但是NK細胞被補體途徑激活[14]。因此可以猜測NPC患者體內隨著病情進展逐步升高的血清GNLY水平主要來源于NK細胞,但尚需進一步實驗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NPC患者血清GNLY水平異常降低,血清GNLY水平檢測有助于判斷鼻咽部的良惡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