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
東風不來
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今家庭、學校和社會一個亟待關注的重要課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并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不懂做人的道理,學知識又有何用?隨著這一認識的提高,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也越來越得到重視。
就我個人而言,起初對于心理健康課的認識很難與現(xiàn)在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相區(qū)分。但隨著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以及自己近兩年來對心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我對心理健康這門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旨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fā)展,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在課程內(nèi)容安排上必須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以靈活多變的形式、豐富實際的內(nèi)容去吸引學生,提高學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讓我們的孩子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更擁有一顆健康、陽光、愉快的心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開以及形式等都要慎重,要注重實效性,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體現(xiàn)多樣性。作為心理健康課的老師更應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
我感覺心理健康教育應像一塊投入池塘的小石子,不經(jīng)意間,激起孩子心中的層層漣漪。
好課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理解孩子,不光是用和藹的語氣,蹲下來和孩子交談,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要學會了解孩子的心理。這是我去年遇到的一個特殊的小男孩,針對他我調(diào)整了自己心理健康課的內(nèi)容: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第一節(jié)課是給二年級的小朋友上課,還沒到教室,遠遠地就看到教室門口擠滿了小腦袋,他們似乎在為什么事激烈地爭執(zhí)著。緊走兩步來到跟前,原來是兩個氣鼓鼓的小男孩正在打架,而其中一個異常激動,像一頭發(fā)怒的小獅子。
“為什么打架呀?”我和緩地問道。
“小動物是自由的,我讓他放了,他不放!”小家伙大大的眼睛淚汪汪的,一臉的怒火,直著大嗓門回答。聽著他那充滿愛心與正義感的稚嫩回答,望著他那因生氣還漲得通紅的小臉,我在心中不禁一樂,好一個小小男子漢!
“哎呀!你的想法真對!”我故意夸張地贊嘆道,“不過,”我話鋒一轉(zhuǎn),語氣也變得委婉了,“打人可不對呀!雖然是為了小螞蚱的自由,但總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吧?”小男孩只是小拳頭緊緊地攥著,固執(zhí)地低著頭。
而另一個挨打的小家伙似乎意識到自己的不對,走過來對我說:“老師,我能把小螞蚱放回草坪嗎?”他伸開小手,一只翠綠的小螞蚱突然蹦了出來,小腦袋們一陣喧嘩。
“別踩著它!”
“別弄傷它!”
“我來,我來……”
一陣騷動后,小螞蚱被小心翼翼地送到了我的手中。
“來!正義的男子漢,由你把螞蚱送回草坪,還它自由!”小男孩吃驚地望著我,小心地用小手捂著小螞蚱,仿佛接受了一項無上榮光的任務,一步步走向校園中的草坪,“孩子們,你們也去送送可愛的小螞蚱吧!”一群小小的身影圍在草坪周圍,看著小男孩慢慢地蹲下,輕輕地張開小手,一陣歡呼,小螞蚱重獲自由。
望著陽光下這群可愛的孩子,我被感動了——尊重生命,哪怕它是一只小小的螞蚱。孩子們的純真讓我們成人感動,讓我覺得要保護好他們這稚嫩的心靈。這堂課就在陽光與草坪間繼續(xù)著……
經(jīng)過觀察、了解,我知道這位正義小男子漢是一個很特殊的孩子,曾經(jīng)接受過感覺統(tǒng)合訓練,在自我控制、情緒表達、小動作協(xié)調(diào)方面存在問題。他平時總是一個人看書畫畫,不愿參與小朋友的活動,不主動與老師交談、對視,經(jīng)常因為小花、小草、小蟲子、小碰觸這類的事與同學發(fā)生沖突,脾氣暴躁易沖動,愛動手,同學們?yōu)榇硕疾辉负退咏?,班主任為此也很是頭疼。他的書包里總是裝著厚厚的畫本,我特意看過他的畫,那是一個多么神奇的昆蟲世界呀!他沉浸在自己獨特的世界里,他的心靈是那么的單純、直接。怎樣才能讓大家接受他、喜愛他,并能讓他也融入與伙伴的正常交往中呢?為此我在接下來的課中做了這樣的安排。
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淺水洼里的小魚》,我把它借用到我的課堂上,當成人們對淺水洼里的小魚熟視無睹時,是純真的孩子注意到它們所面臨的困境,孩子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每一個生命都應被尊重。當孩子們通過文章認識到這一點時,我問道:“我們班中有這樣善良的孩子嗎?”大家一下就想到了小男孩,紛紛舉手說著他平時是如何保護小花小草小蟲的,而他的沖動行為孩子們似乎忘得一干二凈,多么可愛的孩子們!小男孩聽著大家這樣夸他,小臉通紅,眼神不再有平時的漠然,分明溫柔了。
“是呀,小旭是一個心靈多么善良的孩子,他尊重每一個小生命,為了保護他們,有時與你們發(fā)生沖突,現(xiàn)在你們能理解他了嗎?”
“能——”
“那就讓他給我們講講畫中的昆蟲世界吧!”我將他的畫展示出來,在孩子們的一片驚呼中他開心地走上展臺,平時寡言的他,面對自己的昆蟲世界后像變了一個人,我與孩子們都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那節(jié)課后,我與他成了好朋友,每次校園中遇到他,雖沒有其他孩子小鳥般的嘰嘰喳喳,可他主動快速地靦腆一笑,讓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曾聽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劉翔平教授針對那些特殊兒童的專題講座,讓我認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原來并不真正懂這些孩子,原來我并沒有找對方法,原來教育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這也使我明確了自己接下來提升的方向——教師教書育人,又怎能不了解人是這些如花兒一樣綻放的孩子們,我們懂他們,該有多好!心理學的學習為我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通往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心理健康課更應是一個沒有壓力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關系親密融合,學生們會用眼神告訴你“老師,你懂我真好!”
(濟南市槐蔭區(qū)錦繡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