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亮
1998年,迪士尼電影公司耗時4年拍攝,斥資7000萬美元,制作了第八部迪士尼公主電影《花木蘭》。影片斬獲了第26屆安妮獎的杰出成就獎,并為迪士尼帶去了超過3億美元的票房。20年后的今天,迪士尼決定于8月開拍真人版,由中國女演員劉亦菲飾演花木蘭一角。
繼《冰雪奇緣》《海洋奇緣》大放異彩后,迪士尼為何選擇了花木蘭?也許與許多公主一樣,花木蘭也是幻想的產(chǎn)物,也許是為了籠絡中國觀眾而實現(xiàn)高票房,但不可忽視的是,花木蘭本身與現(xiàn)實中女性權利的斗爭,密不可分。
在女性運動的浪潮、反叛傳統(tǒng)的渴求與創(chuàng)作者的超前思想的影響下,迪士尼新千年再談女權主義,花木蘭迎來了她的勝利。更重要的是,新時代的花木蘭更加獨立自主,反映了值得追尋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
20世紀30年代,在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的間隙期,沃爾特·迪士尼抵押了住房,通過各種渠道籌得了149萬美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雪公主》,也是第一部迪士尼公主電影。這個長相甜美、人畜無害的甜心公主,一誕生便風靡全球。
迪士尼乘勝追擊,又在1950年和1959年分別推出《仙履奇緣(灰姑娘)》和《睡美人》兩部家喻戶曉的作品。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的女主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傻白甜”。從白雪公主,到灰姑娘、睡美人,雖然都是主角,但角色都略顯單薄。她們往往擁有完美的外貌和性格,但都羸弱,無法對任何來自外界的傷害和壓迫進行反抗,只能等著王子前來營救。
電影評論家Roger Ebert出來解圍說,《白雪公主》這部電影其實不是為了塑造白雪公主這個角色,更多的是為了描繪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
藝術作品是一個時代的投射,傻白甜的設定現(xiàn)在看來招人詬病,但在當時非常受歡迎。
20世紀初期,父親是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家長,女性的定義依靠丈夫的身份,女性的自信和尊嚴來自母親身份的獲得。在父權控制一切的社會里,女性行為甚至命運都已經(jīng)被注定,一度作為唯一聲音出現(xiàn)的男權話語,在其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符合他們意愿的女性形象。
而那些與他們意愿相左的,或者說有女權傾向的,便被塑造成惡魔一般的、根據(jù)自我內(nèi)心來行動的瘋狂女人。像是《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大人,《灰姑娘》里的后母,或是《睡美人》里的教母,全部都是受人責罵的反派人物。
而迪士尼公主自己也許還不知道,她們的日常,已成為一段交織了女權運動史的有趣故事。
20世紀末期,女權主義蓬勃發(fā)展。不甘被遮蔽、歪曲、誤解和丑化的女性們,開始了她們的反抗,爭取獲得和男性對等的家庭、社會地位。
女性不再滿足于通過成為“賢妻良母”來獲取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她們渴望和男性一樣,擁有追求學識、愛情、夢想的權利。迪士尼也不得不做出改變。
經(jīng)歷了將近30年沒有推出公主電影的迪士尼,連續(xù)推出多部系列作品。這些影片已經(jīng)將公主的設定從原來的傻白甜脫離出來,雖然公主們還是擁有動人的美貌,但更重要的是,她們開始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性格,會為了自己的生活命運作出選擇和抗爭。
小美人魚愛麗兒如同一個青春期的叛逆女孩,勇敢地和烏蘇拉簽下契約,只為了走進人類世界去追尋今生摯愛;貝爾公主愛好讀書,與世俗格格不入,在一開始與野獸的對峙中,也無不顯露出自己的勇敢和堅強,為了父親毅然決然犧牲自己,又為了心中所愛的野獸冒著生命危險,與村民們?yōu)閿场?/p>
即便如此,愛情還是貫穿這些影片的主旨。無論是愛麗兒,還是貝爾,又或者是《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她們和男主的愛情故事仍然是影片的主要部分,并且都以“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鞓返纳睢弊鳛榻Y(jié)尾。
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花木蘭》孕育而生。
首先要說的是主角花木蘭的設定,她是迪士尼公主中唯一的平民出身,個性倔強且叛逆,記不住三從四德卻喜歡鬧市下棋,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相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花木蘭形象,迪士尼影片中的花木蘭更具鮮明的性格特征,更加敢于追求并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
在影片的開始,花木蘭就表現(xiàn)出不想局限于人們對于女性的死板要求。她不想通過端莊的儀態(tài)和纖纖的細腰來為家族添光,她更想的是,她應該在家族有困難的時候,勇敢站出來,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維護家族的榮譽,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
花木蘭渴望的是,她心中真正的自我被認可,而不是她戴上面具假裝的自己。
之后的故事情節(ji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花木蘭剪去長發(fā),女扮男裝,以小兵花平的身份替父從軍,在多次戰(zhàn)斗中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果敢,打敗單于的軍隊,又在最后身份暴露無人信任她的情況下,解救了危難之中的皇帝;皇帝想要給花木蘭官位,但是她以要照顧父親為由謝絕,并帶著愛人李翔榮歸故里。
李翔和花木蘭的感情戲份,相對于之前的公主電影少了很多,且李翔更多的像是一個配角,甚至還出現(xiàn)了因為花木蘭身份暴露而選擇不再相信她—這種以前王子不會犯的低級錯誤,因而存在感大打折扣。
本片花大量筆墨描寫的,是花木蘭這樣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追尋自我的過程,愛情美滿,固然也是好,但顯然已經(jīng)不是全部,哪怕最后花木蘭是孤身一人回到家鄉(xiāng),看起來也是個美滿的結(jié)局。
迪士尼的公主電影系列,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了女權主義的覺醒和發(fā)展的過程。雖然也存在些許不足和局限性,但《花木蘭》在當時不愧為迪士尼最具女權主義色彩的公主電影。而 《花木蘭》 之后的迪士尼公主,對于女權主義有了更進一步的思考,比如,女性能否完全脫離婚姻或者戀愛的桎梏?
本著這種思考,男性角色被設計得越來越邊緣化和脫離主流。被稱為迪士尼在3D動畫浪潮中“復蘇之作”的《長發(fā)公主》中,長發(fā)公主樂佩的愛人尤金是一個油嘴滑舌的小偷。而在席卷全球的《冰雪奇緣》中,王子的角色終于成為了反派。反派漢斯所代表的部分男性,終于站在了女性覺醒的對立面,主角則變成了一對姐妹,故事也集中在講兩姐妹特別是姐姐艾莎的成長。
現(xiàn)如今,女權運動在全球轟轟烈烈進行,人們仿佛從未這么積極參與到對于女性獨立、女性權利的討論中去。社會主義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之間的不平等是社會制度造成的,解決辦法就是社會變革。因此,便有許多關愛和保障女性權利的政策、措施出現(xiàn),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但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女性本身的時候,便不免思考,她們是否真正得到了應得的利益,我們是否真的使她們越來越好。正如其他女權主義派別指出的,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向社會尋求保障的同時,也就承認了自己是弱者,這是一個不小的失策。一個人得到的社會保障越多,自身的努力也往往就越少。人不能單純依靠社會保障生活,而不去努力貢獻自己的價值,否則只會成為社會的蛀蟲。
在我們忽視的地方—這些看上去給孩童看的迪士尼公主電影中,藝術家們對于這個話題的思考,似乎要比普羅大眾提早了很多。他們的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孩童,這些平權、自由、獨立的種子,可能早早地就在他們心中生了根,發(fā)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