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姚欣 劉偉
摘 要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全球迅速傳播并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它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nèi)化的顛倒安排,在最大程度上開放了課堂時間。本文基于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與特點,分析翻轉課堂在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施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以期為民漢合班中學化學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民漢合班 中學化學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多在基礎教育階段才開始接受母語教學,普通話水平相對較弱。在進入中學以后,多數(shù)班級為民漢合班且漢語授課,因此有效的溝通成為了教學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少數(shù)民族學生由于語言差異等客觀原因,教學中學生在理解上容易出現(xiàn)偏差,導致他們課堂參與度低,相對而言漢族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就顯得比較輕松。因此,民漢合班對于教師授課來說難度加大,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按照結構化教學模式授課,公平性無法兼顧,授課內(nèi)容淺顯,基礎好的學生無法得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難度加大,基礎薄弱的學生問題積累越來越多,甚至喪失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中學化學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限。這種“零溝通”、“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無疑是不能達到化學的教學目標。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成功打破了“課堂傳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yè)”這一傳統(tǒng)教學理念,已成為當前全球教學研究的熱點課題。[1]根據(jù)筆者的理解將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差異性歸納如表1所示。翻轉課堂采取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學習者自主設定學習步驟和學習內(nèi)容。教學直接從集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人學習空間,而集體學習空間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在學生運用概念和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科目學習過程中給予指導。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民漢合班的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如教師的制作的課前視頻(對一些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化學術語可配上民語字幕)非常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課前預習,通過反復觀看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克服語言障礙和基礎薄弱的不利因素,達到教師既定的學習目標。課堂上通過分組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和交流,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和漢語理解表達能力,提升自信心。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可針對性的一對一指導,滿足個性化培養(yǎng)。因此,翻轉課堂在提升民漢合班中學化學教學效果方面有著較大潛能。本文結合新疆伊犁地區(qū)民漢合班中學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對翻轉課堂開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1 翻轉課堂給民漢合班中學化學教學帶來的機遇
1.1 為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
當前,新疆尤其是伊犁地區(qū)位于祖國的西部邊陲,有限的教育資源和不均衡的配置,導致各學校的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性。而翻轉課堂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匱乏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教學視頻為載體,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化身“輔助者和指導者”。教學視頻教師可自行錄制,也可采用名校名師的視頻課,可作為彌補教育資源短板的重要途徑,為民漢合班的學校共享優(yōu)質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1.2 切實可行的成功案例可供參考
孫運利[2]以“溶液的酸堿性”為例,探討了教師的作用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以助教、助導、合作者的身份,構建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徐穎[3]以“金屬的性質”為例,由學生自行錄制視頻和說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該模式的豐富性和高效性。何翔[4]以“離子反應”為例,借助手持技術,依自主學習、整理收獲、展示交流、布置預習的思路,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王春[5]通過“化學平衡數(shù)的應用”的同課異構,表明該模式在化學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已開展實施和應用,且初見成效。大量的成功案例可為教師在視頻錄制、教學設計、課堂活動及問題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提供參考,這為民漢合班教師因地制宜設計切實可行的翻轉課堂提供了資源保障。
1.3 為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供了條件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指的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所必需的知識素養(yǎng)、教學技能素養(yǎng)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研究意識和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由其決定。在翻轉課堂中,課前教師需要將知識要點凝練于教學視頻中供學生預習,課堂上利用充足的時間進行生生和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通過錄制和篩選教學視頻,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更是實現(xiàn)了自身綜合素質的一種升華。
2 翻轉課堂給民漢合班中學化學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
2.1 中學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面臨挑戰(zhàn)
教師不善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約著“翻轉課堂”的實踐。[6]在西部民族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師的“中流砥柱”多是中年的“老”教師。由于地域和時代的原因,他們并不擅長或不熱衷于使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多采用傳統(tǒng)手段來組織課堂教學,部分人甚至排斥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來組織課堂教學。現(xiàn)如今與時俱進的中學化學課堂的教學素材對教育技術手段高、精、尖的專業(yè)化要求,即便是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所了解的年輕教師難免會覺得很麻煩,綜合運用起來也是困難重重,費時費力,加之面對周圍“老”教師的冷言冷語,即使有部分年輕教師想嘗試“翻轉課堂”,最后也是無果而終。
2.2 學生適應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面臨挑戰(zhàn)
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其核心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者,其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及遇到的問題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則是以“指導者”、“輔助者”的身份存在于課堂中。然而,課堂之外的時間,脫離了教師約束和班級紀律,其學習時間、地點及內(nèi)容量都由學生自定步調,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有一定的考驗性。如果學生缺乏自覺性或不能適應課堂變化,不僅達不到教學質量提高的目標,反而破壞了傳統(tǒng)課堂的完整性,使翻轉課堂流于形式。
2.3 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面臨著挑戰(zhàn)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講授者,而翻轉課堂中,教師身份的轉變使教師職能的多樣性得到了開發(fā),他們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引導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和課堂設計能力,還需有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理念。對于西部民族地區(qū)教師而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深入人心,新興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尤其是“老”教師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2.4 教育支撐條件
翻轉課堂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其開發(fā)及應用不僅需要學校和家庭的支持,更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此外翻轉課堂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催生的產(chǎn)物,其順利實施需要網(wǎng)絡平臺和電子影音設備為支撐,而這些資源在學校中并不能全面覆蓋,不同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也不同,無法滿足每個學生觀看教學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再加上學校資金有限導致的實驗器材和實驗藥品不能及時更新等因素,翻轉課堂的大力開發(fā)及應用因此而受到制約,教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 結語
翻轉課堂為我們教學改革帶來了很好的機遇,但西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對內(nèi)地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在內(nèi)地學校行之有效的翻轉形式不一定適合自己課堂教學,我們應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性的借鑒,而不是盲從。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新教學改革的不斷推行,我們應抓出翻轉課堂帶來的機遇,承受教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壓力和挑戰(zhàn),結合地方特色和實際情況,實施翻轉課堂本土化,以期深化教育改革,實現(xiàn)完美“翻轉”。
*通訊作者:劉偉
參考文獻
[1] 劉杰.淺談對翻轉課堂的認識[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1):70+91.
[2] 孫運利.摭談“翻轉課堂”中教師的作用——以“溶液的酸堿性”的同課異構為例[J].化學教學,2015(12):21-25.
[3] 徐穎.目標引領下化學“翻轉課堂”的策略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22):1-2.
[4] 何翔.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以“離子反應”為例[J].化學教學,2015(7):44-48.
[5] 王春.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同課異構——以“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為例[J].化學教學,2014(9):47-50.
[6] 楊洪琴,歐中航.西部地區(qū)“翻轉課堂”的實施[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