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倍霞
摘要: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參與性不高,課堂活力低。新課改號召教育要回歸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上來,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游戲精神是指游戲者在游戲中形成的心理狀態(tài)或心理體驗,也就是游戲的內在精神實質。游戲精神有著自由、平等、體驗等特點。因此,將游戲精神引入高中政治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中,通過親身體驗不自覺地獲得知識。本文將游戲精神應用到高中政治教學當中,以提高政治學習的趣味性,喚起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游戲精神;高中政治;教學
一、引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教育界人士對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一些行之有效和科學合理的教育手段被不斷運用于教學中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將游戲精神引入教學形成的教學方法便是其中之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這一教學方法以其高效的特點不斷被越來越多的高中政治教師所青睞。他們將游戲精神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整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首先分析了當下新課改情況下政治教材的特點,接著介紹了游戲精神的特點,最后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試圖對游戲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發(fā)揮的具體作用做簡要闡述。
二、政治教材特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揭示了高中階段教育的特點,要求高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fā),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以當代社會發(fā)展和高中學生成長的需要為制高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主動性、實效性和針對性;教師必須把握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要求和特點,在教學中增強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本節(jié)對高中政治教材的特點加以剖析。
(一)新教材突出“生活性”特點
思想政治新課程以生活為基礎,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從學生的角度編寫的“學材”,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切入呈現問題進而引出理論知識的學習,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生活的主題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把社會生活或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歸納為抽象理論問題的學習能力。不拘泥于知識的理論體系突出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聯的重要理論觀點和核心概念。這無一不說明新教材突出了“生活性”的特點。
(二)新教材體現“實踐性”特點
舊教材從“演繹”的角度出發(fā),先給出相關結論再對其進行一系列的理論論證,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而新教材開頭都以大量富有情節(jié)的實例作作為切入點、進而提出探究性問題,營造和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各種情境,同時輔以解決問題所必備的相關知識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知識。這種基于實踐性的課程設置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與此同時,新課程設置的“名詞點擊”、“專家點評”和“相關連接”等欄目,以及單元的“綜合探究”模塊在學習內容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延伸、拓展的平臺,使學生不僅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技能而且能夠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學會思考,在探究中學會自我發(fā)展,成為自主和開放的主動學習者。
(三)新教材版面設計編排呈現“新穎性”
舊教材中大段采用宋體和楷體的排版。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材料豐富,圖文并茂。版面設計與舊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用豐富的圖表、圖片、漫畫和數字表現主題,把重點知識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把握、閱讀、理解和欣賞。這種編排不僅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而且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的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欄目的設置靈活、功能多樣和形式活潑也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游戲精神
游戲精神是指游戲者在游戲中形成的心理狀態(tài)或心理體驗,也就是游戲的內在精神實質。游戲精神有著以下特點[1-4]:
(一)自由的精神。游戲的真正主體是游戲本身,其以自身為目的,具有內在的自由性,不為外物所累,是非功利性的。讓參與游戲的游戲者自由接受游戲規(guī)則,讓身心自由釋放。
(二)在開放中創(chuàng)生的精神。游戲是一個往返重復、自我更新的過程。其內部秩序規(guī)定其有限、封閉、重復的境域。同時,在游戲運動中與游戲者相互敞開、相互接納,形成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意義境域,使游戲者在“往返重復”中更新自我,實現創(chuàng)生。
(三)體驗的精神。游戲是由內在目的、內在需要激發(fā)的一種活動,從形式上看是虛構的。但游戲者在游戲中獲得的內心體驗卻是真實的。游戲過程
中,游戲者與游戲世界融合在一起,與之進行交流,這能引起游戲者心靈的顫動,并激發(fā)游戲者的情緒體驗和感悟。
(四)平等的精神。游戲中的游戲者相互平等,現實世界中的社會身份、地位等差別在這里是不存在的,只是分工和標簽的不同。而游戲有內在的規(guī)則性,游戲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規(guī)則遭到破壞,游戲的世界也將坍塌。
(五)理解對話的精神。游戲中通過理解對話的方式,以及游戲的聯結功能,實現開放性的相互傾聽、相互批判、相互修正,從而達到理解和共識。
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游戲精神特點和新教材的特點不謀而合,為把游戲精神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學中提供了理論的支撐和可能性。
四、總結與展望
基于游戲精神的高中政治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對增強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該方法去營造教學氛圍、進行新課導人、理解概念、鞏固新知等,新課改形勢下,將游戲教學廣泛應用于高中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高中政治教學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周建平.游戲教學觀論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5):56-59
[2]王春燕.以游戲精神實現教學與游戲的融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 (12) :42 -45
[3]王金娜.論教育的游戲精神[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4]史銘之.論游戲精神的教學論啟示[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 (3)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