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王 婉,蔡美玲
(湛江市港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湛江 524000)
目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且每年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肺結核與糖尿病的同時發(fā)生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1]。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具有傳染性和長期性,需要終身服藥,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還由于大多數(shù)是中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會直接影響治療,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我科于2016年10月1日起嘗試將情智干預模式用于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旨在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和提高治療依從性。情智是情感智能的簡稱,這一詞是由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爾曼提出的,是指個人感知、明確、理解和成功控制自己及他人感情的能力。情感智能理論是從學校教學引用而來,應用于臨床護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3]。本文總結了我科一年多來的實踐經驗,現(xiàn)介紹如下。1對象與方法
納入標準:(1)均符合肺結核與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凡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病例;(2)合并各種癌癥、結締組織疾病者以及其他嚴重傳染病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老年癡呆者。
選擇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收住我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 35~86歲,平均年齡(69.83±2.83)歲,其中男 44例,女24例。
本研究采用等組實驗法,將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間入院的患者34例設為對照組,將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間入院的患者34例設為干預組。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36~86歲,平均年齡(70.04±2.42)歲;實驗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35~85歲,平均年齡(69.98±2.3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支持,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消毒隔離護理、家庭護理及指導等,心理支持包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開解和疏導患者、協(xié)助構建家屬間的友好親密關系、合理使用心理療法等。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情智干預,具體如下:(1)重視患者情感和意志的培養(yǎng),保持樂觀心態(tài)。通過護患溝通,主動關心與安慰患者,耐心講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闡述此病是可防、可治的,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病情和轉歸,告知患者防癆治療原則是“早期、全程、規(guī)則、適量、聯(lián)合用藥”,防癆治療同時結合降糖、防治并發(fā)癥、營養(yǎng)支持等,增強患者的信心。(2)鼓勵患者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提高日常行為的自律性。與患者耐心交談,誘導患者傾訴自己的意愿和苦衷,主動訴說身體狀況和不適,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自我情緒如痛苦、焦慮、悲傷、憤怒、愛恨的反應充分表露。幫助患者制訂飲食計劃,定時進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限煙少酒,按時作息,定時房間通風。按時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物劑量,過早停藥和不規(guī)則服藥都可能導致病情加重。(3)教患者學會控制情感,提高心理素質。指導患者與家人多溝通,與外界通過電話、微信方式交流,建立朋友圈,增加互動,改善人際關系,可選喜歡的音樂在每天散步、治療時播放。主動參與康復鍛煉,每天自我練習縮唇呼吸,練習各種體位的腹式呼吸等。身體復原后適當參加文體活動。(4)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減輕失落感。鼓勵患者樂意接納親人及朋友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按時辦理“特種病門診”的醫(yī)療保險手續(xù),減輕醫(yī)療費用的負擔。必要時向患者的家屬、工作單位建議,妥善安排患者合適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和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保障治療。(5)堅定患者信念,提高自我能力。發(fā)放有關肺結核、糖尿病生活健康小冊子,讓患者對照內容訓練自己,有工作能力者適當參與社會工作和家務勞動,做對社會及家庭有用的人。無工作能力者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能力,包括吃飯、穿衣、洗漱、大小便等日常活動,學會照顧自己,少依賴別人。教會患者做自我檢查如測量血壓、脈搏和血糖等,自己發(fā)現(xiàn)病情,主動參與康復活動。(6)激發(fā)患者潛能,增強意志力。疾病的康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天都給患者鼓勵和表揚,給患者樹立一個信念“我行,我一定行!”鼓勵患者學會在康復中獲得滿足與快樂,切勿急于求成。自覺按計劃書完成每天的運動量,自我觀察和記錄服藥后的反應。(7)促使患者形成正面情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在實施中邀請患者家屬參與,給患者建立一個互相信任、平等開放、氛圍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鼓勵患者養(yǎng)病期間做休閑運動,心情郁悶時盡量想象曾經感覺愉快、身心舒適的某種回憶,想想自己可愛的孩子,觀賞大自然的美景等。適當在社區(qū)活動,了解別人的情感,傳遞向上、樂觀的情緒。
1.5.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4]采用此量表對患者進行心理評分,該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因子共90個項目,采用0~4 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5.2 治療依從性 治療依從性指的是患者就醫(yī)之后其行為與臨床醫(yī)囑之間的相符程度,即患者遵循醫(yī)囑的行為活動[5]。采用問卷的形式由專人調查患者在干預期間的實際服藥、注射次數(shù)。治療依從率(M)=實際服藥、注射總次數(shù)/應服藥、注射總次數(shù)×100%。若M≥90%,則治療依從性良好;若M<90%,則治療依從性較差。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 1。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時間對照組干預組人數(shù)偏執(zhí)34 34 t P--總分231.47±8.86 176.62±9.62 24.743 0.000軀體化28.53±3.15 21.26±2.71 12.506 0.000強迫29.32±3.62 23.15±2.87 8.511 0.000人際關系29.12±3.63 20.68±2.90 9.058 0.000抑郁27.94±2.70 22.12±2.90 10.821 0.000焦慮26.97±2.72 21.15±3.16 8.296 0.000敵對21.53±2.90 17.06±2.16 7.954 0.000恐怖25.44±3.12 18.65±2.83 8.346 0.000 20.76±3.01 16.03±2.01 6.516 0.000精神病性21.85±2.84 16.53±2.05 8.393 0.000
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31例、較差3例,而對照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良好21例、較差13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干預后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肺結核、糖尿病并存時,常形成惡性循環(huán),相互促進惡化,致使病情難以控制[6]。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折磨而造成的情感反應外,還要面對長期治療所帶來的沉重的經濟負擔,這些負性情緒的產生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從而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反過來加重病情。在慢性病的預防控制過程中,強調的是服藥的依從性和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以及情緒控制的相互協(xié)調,這需要個體對自身健康進行管理[7]。本研究以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情智干預的形式,提升患者個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即情商,達到內心釋放、解除壓力的目的。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貫穿于疾病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幫助患者樹立目標,提高自信心,提高日常行為的自律性,按時注射服藥,注重營養(yǎng),提高身體素質,保持樂觀心態(tài),減少自我封閉,有利于疾病的康復,這是人性化護理的體現(xiàn)。同時也發(fā)揮了護士多元化角色的作用,護士不僅是管理者、照顧者,又是教育者、協(xié)調者,給患者進行心理、癥狀和能力上的全方位干預,改善患者的心態(tài),使患者增強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如表1所示,情智干預后,干預組患者SCL-90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情智干預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在長期治療的患者中,依從性是規(guī)范治療的基礎,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大部分學者認為,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影響臨床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對于2型糖尿病以及肺結核這類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而言,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高低甚至對療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5]。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受多方面影響,且與患者的意志力和執(zhí)行力密切關系。本課題從提高患者意志力和執(zhí)行力著手,堅定患者治病信心,指導患者樂意接受親人及朋友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幫助,享受國家的幫扶政策,辦理“特種病門診”,減輕醫(yī)療費用的負擔,幫助構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讓患者家屬參與護理,讓工作單位妥善照顧,讓社區(qū)提供輕松的生活環(huán)境,保障治療。同時,本課題還把心理干預穿插于日常的治療中,注重培養(yǎng)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提高健康責任感。如表2所示,通過情智干預后,干預組治療依從性良好的占91.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76%(P<0.05),說明情智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情智干預改變了傳統(tǒng)心理支持的模式,以提升患者的情智為目的,幫助患者提高心理素質,保持樂觀心態(tài),自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療依從性,在用藥、復查、營養(yǎng)、鍛煉等方面自覺配合,加快疾病康復。
[1]黃嘉,李焱莎.社會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及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776-1778.
[2]王天娥.淺談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護理[J].醫(yī)藥前沿,2016(6):246-247.
[3]林筱瑩,陳秀麗,陳秋玲.情感智能干預對PICU監(jiān)護患兒ICU譫妄發(fā)生率的影響[J].醫(yī)藥衛(wèi)生,2015(4):34.
[4]陳美蓮,范小五,鄭艷.情感智能干預對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20):2594-2597.
[5]趙淑紅.人性化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6,22(17):2721-2725.
[6]吳江貴,文涵儼,李艷芳.護理干預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6(9):41-43.
[7]陳榮嬌,何燕,劉艷艷,等.情感智能干預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