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關(guān)蘭
在不少地方都有白云寺,僅在大理,就有彌渡白云寺、南澗白云寺。關(guān)乎彌渡白云寺的美好,已珍藏在生命的行囊里。而每一次,車行從巍山到南澗的路途中,看到一塊醒目的白云寺路標(biāo)牌,看到路牌,心便會萌生出對南澗白云寺的美好遐想。
初冬閑暇時,朋友邀約,如愿去探訪南澗的白云寺。我們一行四人,在小雪天的中午從巍山古城出發(fā),行至南澗地界的白云寺路牌,往西南方向,沿著狹窄的山路,盤旋而上,山路彎彎,曲折迂回。車內(nèi),朋友談笑風(fēng)生,笑意盈盈,談?wù)摬孪胫[藏深山中的白云寺。透過車窗遙望窗外,群山起伏延綿,山鄉(xiāng)寧靜,一個個小村鑲嵌在山澗,或是山與山形成的小平壩子里,或是在比較平緩的坡地上。我們視線里的山村,就是山民世世代代棲居的地方,也是人類繁衍,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的縮影。
瓊和梅,在車內(nèi)一直說著大山里的景色美。盡管山路狹窄,路陡彎大,師傅駕車卻是輕車熟路,邊開車邊與我們聊天,感嘆著迷人山色。層林盡染,路旁紅色的、黃色的、還有罕見的紫紅色的楓葉,從我們的眼前閃過。初冬的山野,經(jīng)歷秋的暈染,色彩斑斕,猶似彩色油畫一般。山野清新的氣息,沁潤著我們的肺腑,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翻過一山又一山,行至白云村委會,白墻上醒目的紅色精準(zhǔn)扶貧攻堅標(biāo)語闖入眼簾。我們都沒去過白云寺,問了村民白云寺的去向,再往上行車,終于看到了掩映在大山深處的白云寺。
我們掩不住激動的心情,入得寺內(nèi),清幽寂靜。一位守寺的大媽,正在洗蘿卜,站起來熱情和我們打招呼,給我們泡茶。之后,每個人帶著虔誠心,選擇自己所愛,置身寺內(nèi)時不時聽到風(fēng)鈴搖曳,傳來的清脆聲劃破了寂靜山寺。
白云寺位于南澗縣白云村委會大平地后山腹地,距離南澗縣城西北20公里左右,海拔2300多米,因白云掩翠,紫煙輕淡,山清水秀,風(fēng)景優(yōu)美。故而得名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后歷代修繕,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198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是南澗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白云寺。寺廟坐南朝北,是兩院式的建筑,由大殿及兩耳、兩廂、穿堂樓、大門、照壁組成。寺內(nèi)保存著清代留存下來的石碑、古鐘、古鼓、古牌匾等。石碑立于大殿欄前的臺階上,我駐足細(xì)看,整塊碑的字跡還清晰可見。白云寺與其他寺廟相比,特別之處在于,一院寺廟供奉了所有的菩薩,而不是分殿供奉。白云寺的大殿為清代建筑樣式,夯土墻,抬梁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屋頂,古銅色琉璃屋面,前檐梁柱斗拱重彩,木雕彩繪古樸生動,面闊三間,通面闊,通進(jìn)深;大門兩層,中間高兩側(cè)低,飛檐翹首,門框多層木雕,圖案精美。當(dāng)我靜默地站立正殿前。抬頭看到上方有一橫匾,上書寫著“清凈根源”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欣賞品味著那些雕梁畫棟、栩栩如生的壁畫,思緒飛揚(yáng)。看“八仙”故事等彩畫,線條明晰,人物鮮活,體現(xiàn)出了工匠比較高超的雕刻繪畫技術(shù)。凝視壁畫,我的思緒走失遠(yuǎn)方。而中殿為穿堂樓,兩層,懸山屋頂,內(nèi)供奉有彌勒等佛像。兩層間還懸掛一橫匾,書寫著“慈云擁護(hù)”。旁邊兩廂也有兩層,供行人休息。
我問寺院內(nèi)的一位老爺爺,他說,白云寺在白云村委會的營盤地。在清代紅白旗時期,曾經(jīng)挖過戰(zhàn)壕,故名營盤地。白云寺,每年都趕廟會,時間會在每一年的正月初九,廟會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廟會期間,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形成了歷史悠久的廟會文化。白云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斷,吸引了周邊十里八鄉(xiāng)的人趕來祭拜。
佇立在白云寺院落里,仰望天空,云朵飄蕩,天空深邃碧藍(lán)。近觀院內(nèi)的一棵柏樹和一棵玉蘭花,柏樹樹枝遒勁,玉蘭花挺拔屹立。我再問院內(nèi)那位老爺爺,這兩棵樹大概有多少年的歷史了。他告訴我:“是清代留下來的,也有幾百年歷史了?!弊屛椅丛饬?,一樹玉蘭。被秋天染黃的葉片、枯枝、毛茸茸的小骨朵兒、潔白的花兒,親密無間共生長在樹上,各有風(fēng)姿,似有一樹春秋同在之感。骨朵兒、花兒在寒冷的冬天,抬頭向著藍(lán)天。潔白的花朵,靜靜地綻放在初冬,在小雪天就讓我們一睹綻放的玉蘭花芳容。潔白的花朵,在蔚藍(lán)的天空下,美得讓人動容不舍離開。瓊和梅,在玉蘭花前,相互拍照。照了一張又一張,她們的笑靨如花,我的身影也定格在玉蘭花前。
時光短暫,我們放下了世俗的疲憊,身心停留白云寺內(nèi),山靜云閑,古寺悠悠,風(fēng)鈴搖響,心宛如脫俗一般,安靜至極。當(dāng)我們向大媽、老爺爺告別時,大媽告訴我們:“白云寺的上面還有衛(wèi)羊營水庫,風(fēng)景美呢,你們?nèi)タ纯吹昧??!?/p>
當(dāng)我們輕松邁出白云寺大門,正對大門有一照壁,照壁上一只黃白相間活靈活現(xiàn)的老虎,對著大門。寺前一大片柏樹,蔥蔥綠綠,一塊草地,冬日暖陽朗照,我們靜坐草坪上,留下倩影。眼前幾棵年代久遠(yuǎn)的古柏樹,筆直挺拔,高聳云天:寺的后面,叢林密布,樹林綠中泛黃;碧藍(lán)的天空,白云自由自在飄蕩,如行云流水。面對那樣的環(huán)境,我的心底不禁涌出:白云生處白云寺,山靜云閑人情怡。接著我們又步入白云寺旁邊的財神殿,大門、院內(nèi)建筑及財神大殿的雕刻彩畫,看起來都還比較新。后來了解到,財神殿是幾年前才新增添的白云寺景區(qū)一景。
守寺大媽說的衛(wèi)羊營水庫,崇山峻嶺里的那一池清綠。又吊起了我們?nèi)ヌ矫氐奈缚凇煾倒麛嗟卣f:“上車,去水庫一游?!避囎佑猪樦自扑碌淖笊蟼?cè)方前行,行了三四公里時,師傅說:“憑我的直覺,我們好像走錯路了?!泵钒俣人阉?,卻沒信號。師傅調(diào)轉(zhuǎn)車頭,又原路返回,差不多回到白云寺不遠(yuǎn)處,有一岔路在寺的背后,我們從那條路行進(jìn),遇到一騎摩托的人,一問行車方向?qū)α?。沒行多遠(yuǎn),水泥路變成了更為狹窄的土路,路更窄了,兩邊山上的植被卻越來越密集,空氣濕度越來越大,山野里各種植物匯集成的山野氣息,隨著山風(fēng)鉆入鼻孔,冬的寒氣直逼我們的身心。我們依然說笑著,瓊開心得笑成“米花糖”一般,為那一池清澈碧綠的水心花怒放。
就在我們放牧心情時,前方有一段泥濘路,師傅開足馬力,沖過去了。行不遠(yuǎn),又是泥濘路,他再次開足馬力,泥漿四濺,車子又沖過了險灘。卻不曾想,車子還沒行半公里路,又是一段泥濘路在我們眼前。我們?nèi)齻€直說,這路不好走,小心車輪打滑,師傅開足馬力再次一沖。結(jié)果可想而知。兩個后輪深深陷入稀泥里,他又沖幾次,輪子打滑,沖不出去,車子就這樣停泊在爛泥灘里。原本萬里晴空,但我們所過路段,路兩邊樹木叢林密集。背陰地帶,地氣長年累月潮濕滲水,導(dǎo)致有泥濘路段。想想,這是冬季干旱季節(jié),若是雨季,山民出行該會怎樣的艱難?
聽村民說,到衛(wèi)羊營水庫還差幾里路,且也還有幾道爛泥潭路,我們只能打道回府。在幽靜的山路上,為解決突發(fā)事件,身心停留,耽誤一個多小時,卻讓我們多了體驗(yàn)村民山區(qū)生活的不容易。守寺大媽溫馨善意的提醒,卻成為我們此行的遺憾,未來的美好期待憧憬。
拋卻塵囂,放下俗念,翻山越嶺。置身崇山峻嶺,探訪白云寺,一路收獲愜意歡樂,在悠悠古寺,凈心悟禪。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不能選擇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加生命的寬度。行路過程,會遇到什么人什么事,無法預(yù)料,行走過程賞沿途風(fēng)景,豐盈內(nèi)心世界,過云上日子,活出風(fēng)采。
編輯手記:
文字可以跨越時空和地域,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yàn),從不同的角度向我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品讀那些旅途中的文字像是經(jīng)歷著一次次難忘的探索,每一處風(fēng)景都在我們的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標(biāo)。永平位于大理州西部。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厚的文化底蘊(yùn)以及多彩的民族風(fēng)情下展現(xiàn)著自己獨(dú)特的魅力,《筆記永平》以永平具有特色的亮點(diǎn)作為我們了解永平的入口,為我們呈現(xiàn)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地域。在城市之外回歸于自然之中,走入深山花海中并敬畏著山水的多彩與博大,《花甸壩 一場風(fēng)花雪月的約會》和《老君山秘境》都為我們展現(xiàn)山間視覺的奇妙體驗(yàn)。蔥蘢起伏的山巒、嬌艷多姿的花朵以及綠色環(huán)保的登山活動都吸引著我們走進(jìn)自然、保護(hù)自然。位于南澗的白云寺坐落在幽靜的深山中,在經(jīng)歷時間的沉淀后仍舊有生命力的白云寺帶給我們厚重而真切的旅行感受,品讀《探訪南澗白云寺》,不妨走進(jìn)那里去感受別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