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朱惠斌,趙寧志,陳鋒,寧興旺,李萍,謝小兵
作者單位:1 410007 長沙,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學檢驗與病理中心
冠狀動脈鈣化(CAC)是鈣鹽在冠狀動脈壁的異位沉積,通常發(fā)生于冠狀動脈斑塊起始部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標志。CAC的程度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具有相關性,可預測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1]。有報道指出,高血壓患者的CAC發(fā)生率高于正常血壓者;相對于非高血壓患者來說,CAC與高血壓患者遠期預后的關系更為緊密[2]。因此,探究高血壓患者CAC的預測因素對這類患者心血管風險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γ-谷氨酰胺轉移酶(γ-GT)是臨床上常用的肝功能評價指標。近年來研究顯示,γ-GT可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并且與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等心臟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3-5]。然而,目前尚不明確γ-GT是否能預測高血壓患者CAC的發(fā)生。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冠狀動脈CT檢查結果,旨在探討血清γ-GT水平與CAC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就診并行冠狀動脈CT檢查的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高血壓的診斷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修訂版》[6];②年齡40~75歲。排除標準:①冠心病者;②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冠狀動脈畸形者;③肝臟疾病、膽道系統(tǒng)疾病、長期酗酒者;④甲狀腺功能異常、腫瘤、炎癥免疫性疾病、骨代謝性疾?。虎菪牧λソ?、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⑥應用肝毒性藥物、鈣劑。最終納入患者218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84例,平均年齡(54.4±9.5)歲。
1.2 臨床資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糖尿病史、高脂血癥病史、吸煙史、飲酒史和高血壓藥物(ACEI/ARB類、β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抑制劑)應用史。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靜脈血,檢測γ-GT、白細胞計數(shù)、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血肌酐、尿酸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等。
1.3 冠狀動脈CT檢查 采用美國Philips公司的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對冠狀動脈進行計算機斷層掃描。由同一名醫(yī)師采用專用的鈣化計算軟件,參照Agatston等[7]提出的方法對鈣化進行量化并計算出CAC積分,其單位為AU。然后將每一支主要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左冠狀動脈主干)的CAC積分相加即為該患者最終的CAC積分。若患者的CAC積分>0,則認為存在CAC。據(jù)此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包括CAC組120例和非CAC組98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γ-GT水平組的CAC積分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其中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γ-GT與其他計量資料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究影響CAC的獨立因素,并以ROC曲線描繪γ-GT水平對CAC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CAC組患者的年齡、男性比例、吸煙者比例、空腹血糖和hs-CRP高于非CAC組,而其HDL-C水平低于非CAC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患者的其他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2.2 γ-GT與CAC和其他臨床變量的關系 CAC組患者的γ-GT水平為(30.7±10.4)U/L,而非CAC組為(26.1±11.9)U/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0,P=0.006)。根據(jù)患者整體γ-GT水平由低到高排列后,以四分位數(shù)形式將患者等分為四組,結果表明各組患者的CAC積分存在明顯差異(F=7.81,P<0.001)。其中,第四組的CAC積分明顯高于其余三組,而第三組的CAC積分明顯高于第一組。Pearson相關性分析表明,血清γ-GT水平與總膽固醇(r=0.16;P=0.041)、空腹血糖(r=0.12;P=0.036)和hs-CRP水平(r=0.25;P=0.019)呈正相關(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 將上述P值<0.1的變量納入回歸模型,以是否存在CAC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血清γ-GT水平(OR=1.23,95%CI:1.03~1.47,P=0.022)、年齡(OR=1.14,95%CI:1.07~1.22,P<0.001)、吸煙(OR=2.07,95%CI:1.26~1.47,P=0.004)和空腹血糖水平(OR=1.31,95%CI:1.02~1.69,P=0.036)是CAC的獨立預測因素(表3)。
2.4 ROC曲線分析 血清γ-GT水平預測CAC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8(95%CI:0.71~0.85,P<0.001),其預測的最佳截點為28.4 U/L,敏感性為67%,特異性為78%(圖1)。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的比較
表2 不同γ-GT水平組患者的CAC積分情況(±s)
表2 不同γ-GT水平組患者的CAC積分情況(±s)
注:γ-GT:γ-谷氨酰胺轉移酶;CAC:冠狀動脈鈣化;與第一組比較,aP<0.05;與第二組比較,bP<0.05;與第三組比較,cP<0.05
分組 第一組(n=54) 第二組(n=54) 第三組(n=55) 第四組(n=55)γ-GT水平(U/L) <18 19~27 28~38 >38 CAC積分(AU) 15.8±29.1 60.7±108.4 126.5±203.0a 214.9±392.1abc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圖1 血清γ-GT水平預測CAC的ROC曲線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在我國普遍存在低知曉率、低治療率和低達標率等特點。該病也是心肌梗死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后者不僅致死率高,且嚴重消耗社會醫(yī)療資源。因此,早期簡便有效地評估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風險具有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和臨床意義。CAC被視為是亞臨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并與粥樣斑塊負荷和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既往報道指出,年齡、吸煙和空腹血糖水平是CA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這些結果同本研究一致[8-10]。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γ-GT水平是高血壓患者CAC發(fā)生的一個獨立預測因子,其預測作用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血清γ-GT是一種二聚體蛋白,主要由肝細胞釋放,因此γ-GT常作為肝膽疾病和酒精攝入情況評價的敏感指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γ-GT與心血管疾病間的關系。而本研究提示血清γ-GT水平與CAC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其可能機制如下:①γ-GT水平與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存在聯(lián)系,如代謝綜合征、糖尿病等[5,11]。在本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血清γ-GT水平與總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相關。因此,γ-GT可能部分通過影響這些致動脈粥樣硬化因素,從而影響CAC的發(fā)生;②γ-GT是抗氧化物谷胱甘肽水解的關鍵酶,其水解反應產(chǎn)生諸多促氧化劑,比如活性氧自由基和氧化的LDL-C[12]。這些促進氧化劑使機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增加,引起內皮功能障礙并加速血管平滑肌細胞凋亡,進而導致CAC[13,14];③有研究指出,γ-GT水平還與慢性炎癥狀態(tài)有關[15],而血管炎癥反應則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各個階段,包括CAC的形成過程。本研究也證實γ-GT與hs-CRP呈正相關,進一步支持γ-GT可能通過影響血管炎癥反應從而參與CAC的發(fā)生發(fā)展。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①研究樣本量相對偏小,缺乏多中心研究;②采用橫斷面設計,不能明確γ-GT與CAC發(fā)生的因果聯(lián)系;③檢測的血液樣本均來自外周血,而采用冠狀動脈血樣本可能更有助于明確γ-GT與CAC的關系??傊?,從目前研究顯示γ-GT水平與高血壓患者的CAC密切相關,且可作為CAC的一個獨立預測指標。因此,檢測血清γ-GT水平有助于高血壓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