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收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也開始從傳統(tǒng)的知識教育走向素質(zhì)教育。那么,在素質(zhì)教育期間,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結合高中歷史學科的特征,從學生興趣激發(fā)、及時把握學習生成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三個部分探索構建高中高效歷史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合作探究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新課程理念逐漸融入教師教學的理念中。但是,現(xiàn)在教師真的都貫徹新的課程理念了嗎?其實并沒有。在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穿著“新衣服”走老路子。那么,應該如何將高中歷史教育拉離“應試教育”的牢籠呢?筆者認為必須結合實際探究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下文筆者結合自己長期的教學經(jīng)驗,簡要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大多數(shù)情況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聽講。這種教學方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被消磨殆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1.情境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開始。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想要抓住學生的心,就需要集中精力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采用開場白的方式或者是直接授課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徜徉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
如,在講解《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語言描述毛澤東為新中國成立而付出的努力,盡情展示歷史課程的魅力,緊緊地吸引學生,讓學生非常想知道后面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豐富的環(huán)境,讓學生可以走進歷史、參與課堂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2.以史為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以史為鑒,可以明古今。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期,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滿腔熱血,激情澎湃,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因此對國家的大事也非常感興趣。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這一特點,順應時代潮流引導學生,揭示現(xiàn)實和歷史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讓學生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在現(xiàn)代知識的影響下,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教學質(zhì)量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二、及時把握學習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毕胍獦嫿ǜ咝У恼n堂,教師也需要綜合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教學中,針對不同課程,教師需要靈活地掌握情況,遇到積極情況的時候,教師也要保持鎮(zhèn)定,積極應對。此外,教師還需要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互動。當學生主動學習之后,課堂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地把握課堂活動,在課下不斷充實自己,在課上科學引導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構建高效課堂。
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一定要避免機械地記憶知識。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知識的載體和平臺,讓學生結合現(xiàn)象去分析問題的本質(zhì)。在歷史教學中,不僅僅要傳遞給學生表面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去看本質(zhì)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可以綜合合作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討,并借助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解決一些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體會到自主探索的樂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如,在講解《洋務運動》的時候,筆者先讓學生自主搜集和洋務運動相關的信息,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內(nèi)容的層次分析,幫助學生熟悉洋務運動的基礎知識。并在之后結合洋務運動的結局,讓學生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必然性。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這種清晰的思路中,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點。之后,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生探討的情況總結并稍加點撥,就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
總而言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是一種教育理念,并不是朝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走進新課標,并在課程標準中融入全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探索教學目標,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nèi)容。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實現(xiàn)高效、多方參與、高質(zhì)量的教學,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薛立軍.新形勢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性初探[J].學周刊,2016(36):89-90
[2]盧萬福.基于學生主體性構建高中歷史有效課堂的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6(7):6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