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峰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行落實的時期,初中語文課堂同樣需要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原有課堂的無生機、無趣等缺陷,要真正將初中語文課堂變得活力化、趣味化,讓課堂教學更為有效地推進。本文從多個方面入手,論述了如何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關(guān)鍵詞:初中課堂 活力 思考
引言
在當前,國家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語文課堂正在面臨重大改革。原先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當前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要求,初中語文課堂需要進行方法方式的改進,讓課堂教學更加具有活力,因為語文的人文性較為突出,在推進初中語文課堂的活力形建設(shè)的同時也應(yīng)對語文的人文性加以重視。
一、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弊病
1.缺乏生機和活力
傳統(tǒng)語文課堂大多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角色,將教材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在課堂上教師講授,學生聆聽,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雖然成本較低,并且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其缺點依舊不可小視,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教師長時間的單方面授課會導致教師并不清楚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問題,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種課堂教學方法對于教師的自身素質(zhì)要求也并不嚴格,導致教師的素質(zhì)長時間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難以提升。
2.缺乏創(chuàng)造性
由于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教師每天都在重復使用同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工作,教師每節(jié)課都會按照之前設(shè)計好的教學提綱進行知識傳授,這些教學提綱過于單一,導致每個問題的答案過于固定,從而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發(fā)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套固定的思考方法,缺乏創(chuàng)造性。在原先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以傳遞和接受作為教學的過程,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直注重教師對于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過于主導就會導致課堂過于封閉,一個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學習到知識和方法的。
二、初中語文課堂活力化的手段
1.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學模式如何,教師一直都處在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上,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和知識的傳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高低決定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語文的學習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在為了考試,更多地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功底。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處理好語文課堂中應(yīng)試方面和應(yīng)用方面的關(guān)系,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過度地應(yīng)用導致學生內(nèi)化的知識太少,負擔太重。在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在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將知識記住、記牢,還要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真正內(nèi)化。要將原先較為僵化的課堂進行改進,將原先較為單一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良,使語文課堂不再那么枯燥無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時間進行合理地分配,不僅要留出教師講課的時間,還要給學生自己內(nèi)化思考的時間留出來,讓學生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1]。
語文這一學科除了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之外,開放性也是其一大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學素材的選取同樣也是較為開放的,文學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根據(jù)這一特點對于語文教學素材的選取上進行思考與研究,要多接觸時事要聞,讓學生多關(guān)注近幾年國家發(fā)生的變化,讓語文更接地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語文多和生活相結(jié)合,拓寬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視野,讓語文的開放性真正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2.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
因為語文自身的開放性,如果使用原先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勢必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失去活力。因此,教師要用更加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框架進行語文的教學。在課堂中,教師要適當?shù)靥岢鲆恍╅_放性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對這些問題組成小組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因為語文對人文較為注重,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語文教學中適當?shù)靥岢鲆恍┹^為人文性的問題,將一些名人的事例作為專項討論課題,例如在語文教材中的《音樂巨人貝多芬》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和貝多芬相遇的情景,教師即可將此作為命題,讓學生將貝多芬的音樂創(chuàng)作歷程作為討論的出發(fā)點,著重對貝多芬自身的品格和品質(zhì)進行開放式地討論和理解。同時,借助名人事例的榜樣性,讓學生在討論中感受到名人的影響力。在課堂的討論中,營造出一個開放活躍的討論氛圍,讓學生樂于討論,善于思考,讓課堂更加具有活力。在討論的末尾,教師要根據(jù)討論得出的結(jié)果做出一些總結(jié)性的發(fā)言,使語文課堂教學真正達到預(yù)期的目標[2]。
3.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現(xiàn)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著重研究,改進原有的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充滿興趣地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一種對于知識的渴求感,從而使學生在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時能夠更加順利地解決,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教材中許多都是具有豐富的人文色彩和想象力的,因此,教師要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在教師講解一些課文時,要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課文中的元素融為一體,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情景,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想表述出的意圖。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得到提高,學習思維得到激活。并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3]。
結(jié)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原先較為落后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得到改變。在當今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提高其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結(jié)合語文學科的相關(guān)特點,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改變原先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對原先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質(zhì)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桂仙.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方式研究——以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驗為個案[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9,(5).
[2]周娣芳.淺談中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校報,2008,(1).
[3]呂躍娟.基于中學生語文語感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