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經濟學人》6月23日
中國的城市化是一個奇跡。在過去的40年里,中國的城市人口增長了5倍,達到8.13億。到2030年,世界上大約1/5的城市居民將是中國人。但這種迅速發(fā)展的現象也暗藏弊端。目前,外來人口在大城市獲得的公共服務受到一定限制,這反過來阻礙了中國城市的增長,但如果沒有這樣的限制,中國的城市還會變得更大。更大的城市規(guī)模意味著更高的生產率、更快的經濟增速,因此官方的經濟學家對限制性政策帶來的影響感到擔憂。
新的國家規(guī)劃藍圖應運而生,這個計劃促進龐大的城市集群崛起—以超大城市為中樞,聯合周邊若干中小城市形成城市集群?,F在已有三個城市集群步入正軌:臨近香港的珠三角,環(huán)繞上海的長三角,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一些城市規(guī)劃者認為城市集群將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引擎,促進中國轉型成一個富強、創(chuàng)新的國家。
中國的超大城市群有三個特點:首先是規(guī)模。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群是東京城市群,約4000萬人,一旦長三角城市群打造完成將容納1.5億人。
其次是運輸線路,尤其是城際動車的運行速度。時下,京津冀地區(qū)共5條高鐵線路,到2020年,將新增12條城際線路,2030年再增加9條,“我們衡量距離的方式從空間轉變成了時間”。
第三個特點是城市群自上而下的本質。中國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想把城市連接在一起的國家,但中國的政府力度比大多數國家都強。為鼓勵人們分散到城市群的各個部分,中國政府提高了獲得大城市的戶口或居住證的門檻,同時降低了進入大城市周圍的小城市的門檻。
美《新聞周刊》6月29日
美國的經濟需要人口增長來推動GDP,消費支出占GDP總額將近七成,消費者越多,消費支出越可觀。然而,每年的人口增長速率不足1%。實行“零容忍”移民政策,將抑制經濟增長,并導致商品銷售量下降、就業(yè)崗位減少等影響。除此以外,旅游業(yè)繁榮的地區(qū)也不能雇傭足夠的外國工人,導致餐館、酒店等基礎設施運營不善;房地產業(yè)也缺乏移民工人建造足夠的住房來滿足需求。同時,減稅政策也沒對經濟增長起多大作用。大部分的減稅措施都對企業(yè)和富人有利,而那些收入大部分都用于消費的人們,并沒有增加支出的空間,因為通貨膨脹使他們的工資升幅微乎其微。
美《彭博商業(yè)周刊》7月2日
員工申訴程序是亞馬遜在管理超過50萬名員工的新嘗試。亞馬遜承認過去解雇員工太倉促以至于沒有嘗試其他方法解決問題。高管們意識到,角色定位不明確、團隊功能失調和專制的管理人員,導致員工被解雇通常不需要經過審查。現在面臨解雇的員工有三種選擇:辭職并領取遣散費;提高績效保住工作;提出上訴。但提出上訴的員工必須經受在陌生人和上司面前提起訴訟的壓力,以及公開挑戰(zhàn)上司權威后繼續(xù)與其共事的壓力。律師亞歷克斯指出:“這只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你申訴成功后,還是得和認為你做得不好的管理者一起工作。”
美《大西洋月刊》7/8月號
一直流傳的說法是:流言蜚語、談論他人八卦是不好的。但有研究表明,八卦實際上是有益的。盡管它的名聲不好,但是惡意的八卦只占其中的3%~4%。研究人員發(fā)現,如果兩個人對第三個人抱有同樣的負面情緒而不是正面情緒,這兩個人會感覺更親密。流言蜚語也會讓談論者變得更好,積極的八卦會讓人反思自身,從而激發(fā)提升自己的努力;而負面的八卦則讓人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談論八卦也體現了人的社會性,一旦人們因自私自利被排斥在群體之外,他們就會改變自己,試圖重新獲得疏遠他們的人的認可。
英《新政治家》6月22日
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大問題:上帝是什么樣子的?或者說,美國基督教徒認為他長什么樣?了解上帝的長相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提供了新的線索來說明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帝的。被調查者要從研究人員提供的300組對比圖中挑選看起來最像上帝的照片,然后將這些選擇組合成另一張合成圖像。事實證明,美國人認為上帝看起來比歷史描述的更年輕、更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上帝的長相認知會因自身的政治信仰和外表而異,“人們都是以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