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原稱國文,是為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科?,F(xiàn)代社會,國文改稱為語文,即是從國學文字,擴展到語言與文字,變得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離不開語文。而美好的心靈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語文的熏染??梢哉f,語文最應該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底蘊。而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文化底蘊,離不開長期的閱讀積累,這就決定了一個老師上課不能僅僅是傳授課本上的知識,更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
關鍵詞:課外閱讀;讀書習慣;培養(yǎng)
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學生就不可能有好的語文能力。多讀好書,不僅可以培養(yǎng)人的語文綜合能力,還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執(zhí)教者,我清醒地認識到:今天的語文教學,光靠課內(nèi)學習這一條腿走路是不行的,要有課外閱讀這條腿與之配合,才能走得穩(wěn),走得快。如何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拙見。
一、 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樂讀情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小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使他們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覺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一) 讀其所好,興趣為先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為執(zhí)教者都知道: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于是有不少家長和老師都強調(diào)要學生多讀作文書,以此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在這樣的目標驅(qū)使下,學生讀得最多的是寫作類的讀物,但是,這類書籍讀多了,學生就膩了,覺得內(nèi)容枯燥。其實學生寫出佳作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需要一種文化底蘊,這就決定了學生應該要看他們喜歡的而且文字性較強的書籍,只有這樣才能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
(二) 以身作則,耳濡目染
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先以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感染學生,讓學生發(fā)掘書海的世界是妙不可言的。平時,我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閱讀兒童文學以及一些可讀性較強的書刊。我經(jīng)常從《讀者》《閱讀文庫》、報紙、網(wǎng)絡中找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讀給學生聽,以此喚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向往。記得有一次,我把從網(wǎng)絡中下載的一篇文章《愛的奇跡》(描述汶川地震中一個感人的關于母愛的故事)講述給同學聽。學生被深深感動了。此外,我會利用節(jié)假日與學生共讀同一本好書,從而共同分享一同成長。
(三) 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我還利用班級文化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開學初,我發(fā)動班里的學生一起把班級布置成具有濃厚書香氛圍的教室。班級里設立每月好書推薦欄,還粘貼了我們班的讀書計劃,推薦書目,讀書名言,讀書口號,同學們從家里帶回來的“建設書香家園”的照片等等。除此之外,還利用班級文化角表彰了閱讀之星及書香家庭。
經(jīng)過長期的文學熏陶,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確實大大增強。
二、 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會讀、多讀
(一) 選好讀物 設立閱讀平臺
培養(yǎng)了興趣,接下來我便引導學生選好讀物。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作為教師我們的閱讀量要超過學生,并且走在他們的前頭,能向?qū)W生們提供相應的優(yōu)秀讀物。我認為課外讀物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老師統(tǒng)一指導的讀物。例如可以鼓勵學生訂閱《珠江少年》《兒童文學》等雜志。另一類指定讀物主要是結合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的課外讀物。如學了《女媧補天》,我讓學生讀有關的神話故事《女媧造人》,學完老舍的《貓》后,推薦學生讀他的散文《小動物們》,學完童話《巨人的花園》,我推薦學生讀《格林童話》……
第二類課外讀物是自由選擇的。為此,我首先在班級中成立圖書銀行,圖書銀行中的書籍來源于各個同學手中,內(nèi)容包括天文地理、宇宙萬物、歷史社會、詩歌文學……可謂包羅萬象。
(二) 提供條件 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在我的班級里,午餐前的十五分鐘還有中午上課前都是圖書銀行固定的開放時間。我還為學生設計了一份的閱讀登記表,讓學生把自己每個星期閱讀的課外書登記在上面,學期末以此為其中一個依據(jù),評選各類型的閱讀之星。此外,我還設立了專門的圖書管理員。
除了利用本班的圖書銀行作為閱讀平臺外,我還鼓勵學生把視野延伸至同級甚至校園每個可利用的文化角落。多年來,我校讀書活動的開展除了著力營造書香班級和書香校園外,還把讀書活動延伸到家園里、社區(qū)里。
(三) 閱讀有法 事半功倍
如果不經(jīng)過指導,學生進行的大多是浮光掠影的閱讀。這樣的閱讀幾乎不留下什么痕跡。老師指導閱讀方法,學生的讀書收益才會事半功倍,上兩個學期,我以指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作為范例,詳細而具體指導學生如何閱讀課外書。第一:讀文章,主要有略讀和精讀兩種方式。第二:畫——邊讀邊圈畫出好詞好句。第三:寫——摘抄好詞好句,還可以在相應的文字旁邊寫批注。第四:談、寫——讀懂了什么。為了對這些方法進行鞏固,我還指導學生寫讀書專題筆記,以便對這些方法進行學以致用。
三、 搭建讀書展示平臺
為了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促使學生各種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鞏固讀書成效。我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個讀書成果展示的平臺。
1. 以學校舉辦的讀書活動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的靜態(tài)班級展示活動,如:好書推薦,讀書征文大賽,讀書小報、書法、書簽等評比活動。古詩朗誦等活動。配合學校的讀書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的動態(tài)讀書展示活動。如:利用文娛朝會開展專題讀書活動,利用早上博覽群書等時間段開展閱讀快車等活動,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級里舉行的弟子規(guī)朗誦。
2. 建立獎勵機制,每學期進行一次優(yōu)秀課外閱讀手冊、優(yōu)秀讀書筆記評選。此外,我還以雛鷹選章為契機,鼓勵每個隊員爭成為閱讀之星,期末給予“讀書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這一有力資源,鼓勵學生將平時閱讀中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及讀書心得投稿到廣播站中,以提高學生的進取心理。
時代呼喚人才,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的要求:走出課堂。超越課堂。有效的課外閱讀猶如源頭活水,只有常駐,學生方可厚積薄發(fā),才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任重道遠,我們必將一如既往探索更多的有效途徑,努力促使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作者簡介:
陳麗清,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