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就是讓同學們參照學案進行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最大程度還原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理解難點,然后驅動他們參照學案經過探索最終完成知識學習和探索。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怎樣合理利用導學案服務高中數(shù)學課堂進行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導學案;自主合作;精講歸納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與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廣大一線數(shù)學教學也探索出許多高效課堂實踐經驗。其中最能還原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全面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精神的要數(shù)導學案教學法。導學案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教師事先編寫好的學案指導下展開課前預習與課堂學習。導學案的核心是“先學后導”,學生課前“先學”,課內根據(jù)課前預習有針對性地“后導”。這就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模式,讓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然后參照導學案完成知識學習和實踐訓練,這樣的自學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加強能力培養(yǎng),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
一、 如何編寫“導學案”
學案是“導學案”教學法的依據(jù)和準繩,因此導學案的編寫不同于簡單的備課。通常導學案是由科目組根據(jù)每位教師的特長和優(yōu)勢由集體分工協(xié)作完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擷取精華,滲透每位教師教學的亮點。編寫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確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掌握環(huán)節(jié)內的教學目標要求及課程時間安排,把具體教學內容細化到每一節(jié),這樣才能統(tǒng)籌協(xié)調,設置最優(yōu)化、科學的導學案。
每個課時的導學案要能對包括考綱要求、基礎知識、基礎訓練、考查重點、典題互議、當堂測驗、學后反思等要點進行詳盡的說明及要求,這樣才不會遺漏問題,不會出現(xiàn)“失導”的現(xiàn)象,具體如下:(1)大綱要求和教學目標:導學案的編寫必須遵循教學大綱要求,要能一針見血地指出課堂教學的目標,這樣才能更快捷地指導學生明確學習重點,把握學習方向。(2)基礎知識:我們可以通過關鍵問題或者將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表的形式來牽引和指導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教程,然后經過討論分析掌握基本概念。(3)基礎訓練:每個知識環(huán)節(jié)設置四五個基礎性經典小例題,讓同學們在獨自完成中體驗理論知識到實踐運用的轉變,目的是啟迪思維,回顧基本方法,完善認知結構。(4)學后反思: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學完之后,從知識、方法、易錯易混等方面自我總結,培養(yǎng)良好的反思習慣。
二、 學案導學
廣義的課堂學習其實包括課前預習、課堂探索以及課后反思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所以導學案也必須能將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囊括進去,這樣才能盡善盡美,完善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需求。下面我們來結合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實踐討論一下如何實踐課堂導學的效用。
(一) 課前預習
導學案教學法本質是讓學生參照學案通過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探索和解決問題。所以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比如,在高一階段學習集合的概念時,我們就可以在導學案中嵌入幾個關鍵問題進行自學引導和啟發(fā):①什么是集合?②集合有什么性質?③來看看下面的描述哪個是集合:A:路邊的夏草(考查學生對集合確定性的理解);B:{10086}(考查學生對集合互異性的掌握);C:集合{1,2}與集合{2,1}是同一集合嗎?(考查集合無序性的運用)。通過對這三個集合的區(qū)分與判定,就能全面考查學生對集合基本概念和性質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 課堂導學
課堂導學中我們要通過學生對基礎知識與訓練檢測的預習情況根據(jù)大家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和組織難點討論。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導學反饋,我們可以遴選經典試題,然后從不同學習層次中各選一位同學上臺演示。這樣就才能讓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暴露出自己的不足,以便于我們對共性的問題及時指導。譬如,在教學二次函數(shù)的定義及應用時,為了引導學生用集合思維來理解二次函數(shù)的概念:由定義域集合A到值域集合B上的映射,筆者就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層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題設置,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同學上臺板演。
基礎題:設若f(x)=4x2+5x+6,那么f(x+1)是多少?
這道題來檢查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聽他們的分析,看他們的板演:f(x+1)=4(x+1)2+5(x+1)+6=4x2+3x+15。聽分析:剛才學了函數(shù)其實就是由定義域集合A到值域集合B上的映射,也就是讓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y=ax2+bx+c(a≠0)與集合A中的未知數(shù)x一一對應。而現(xiàn)在定義域集合A中的元素是x+1。所以我們就將這里的x+1替換掉函數(shù)中的x,于是得出結論。板演正確,解說到位,說明這位同學真正理解了以集合的概念來理解函數(shù)的問題。借此重申了概念,激勵了其他基礎薄弱的人,讓大家都有收獲。
能力型題:如果存在f(x+1)=x2-4x+7,那么f(x)是多少?
這道題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解答,且看板書:
第一位同學:f(x+1)=x2-4x+7=(x+1)2-6(x+1)+12,將x替換x+1得出f(x)=x2-6x+12
分析:根據(jù)集合的映射概念,我們要將函數(shù)中等號后面的部分配x+1這個元素。實際上這樣的方法是最樸素的方法,但是相對不容易理解,出錯幾率大些。然后筆者再鼓勵性地問:大家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這時第二位同學走上來展示了他的解法:他設x+1=a,得出x=a-1因此推出:f(a-1)=(a-1)2-4(a-1)+7=a2-6a+12所以,f(x)=x2-6x+12。這位同學善于逆向思維考慮問題,這樣代換容易理解,大家應該學其精髓,并能實際運用。
通過這樣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精講問題,可以有效掃清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索中的障礙。此外,我們還可以對綜合性的問題和重難點問題,針對學習內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要求展開討論,如此方能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
三、 小結
上文是筆者集合實踐經驗對學案導學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反饋及指導中的實踐分析??傊瑢W案就行蹣跚學步時期兒童的學步車,不但能給學生指引科學的自主學習方向和方法,還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驅動他們深入探索知識,付諸實踐,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葉奮.淺析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5).
[2]張珩.淺析導學案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66).
作者簡介:
劉奇峰,湖南省婁底市,婁底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