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泳萱
摘要:根據(jù)嚴歌苓創(chuàng)作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芳華》,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電影的時間跨度很長,足以展示幾個主人公的命運變遷。這些主人公的命運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呈現(xiàn),更能傳遞出對當時青年男女們未知命運及時代轉變的感嘆。這使得整部影片更具備雙重色彩,既是一部當時人們的回憶錄,也是當時時代的回憶錄。
關鍵詞:命運變遷;卡特爾人格特質(zhì)分類;叔本華的“自我救贖”;自我救贖
電影《芳華》是一部劇情片,由馮小剛導演執(zhí)導,嚴歌苓擔任編劇。這部影片根據(jù)嚴歌苓的同名小說《芳華》改編,敘述的時代背景為上個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故事首先展開的場景則為當時的一個部隊文工團。一群年華正好的青春男女,他們的經(jīng)歷與命運之于整個時代而言是渺小的,可從自身及其整體角度去看則是具備典型性的。他們經(jīng)歷了愛情、命運等等多方面的變數(shù)。“芳”之于字典中的解釋為:1.花草的香氣;2.喻美好的;3.花卉?!叭A”在字典中亦為:美麗而有光彩的、指時光等等。這個詞是電影中青春正好的主人公們的真實寫照。在那樣一個年齡里,青年男女們可以擁有鴻鵠之志,可以激情澎湃......影片以一張片中人物何小萍偷偷去照相館拍攝的軍裝照開始敘述故事,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也以這張老照片結束故事的敘述。
一張本可以讓何小萍引以為豪的軍裝照,在何小萍的家中及其心中視作榮耀,卻因為被室友發(fā)現(xiàn)何小萍的偷軍裝事件,而引來羞辱。她將這張照片撕得粉碎。同時,這張照片卻被多年之后,從部隊退伍的劉峰于女兵宿舍的地板下發(fā)現(xiàn)了。劉峰將這張照片重新粘貼在了一起,之后返還給何小萍。而在片末,何小萍收到了劉峰親手交給自己的照片時,兩人已經(jīng)不再年輕。這張老照片實際上同部隊文工團的青年男女們同時度過了那一段回憶起來十分美好的歲月。它也就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敘述意義。多年之后,大家容顏已變,青春不再,物是人非。那張補全的老照片上,裂痕遍布,也就象征著大家離芳華歲月漸行漸遠。
一、卡特爾人格特質(zhì)分類:主要人物身世背景的描繪
人格估計三分之二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三分之一是由遺傳決定的;隨著個體年齡的增大,特質(zhì)有相當大的穩(wěn)定性;人格有動態(tài)的、變化的一面又有穩(wěn)定的一面。[1]影片《芳華》帶有濃重的時代烙印,故事發(fā)生及情節(jié)展開的主要場域便為部隊的文工團,一個有時代特征的場景。文工團的那一群青年們,來自于不同家庭。部隊文工團看似是一個遠離社會的地方,實際上卻代表著一個小社會。劉峰,被稱為“活雷鋒”,經(jīng)常受到組織的表彰。他的善良似乎是遠離塵世的,主動將進修的名額讓給戰(zhàn)友,自己去追逐心中那純粹的愛情。這份愛情卻被大家視作“流氓般”的行為,更有甚者,落井下石。仿佛這位“活雷鋒”昔日里的一切功勞都可以因為林丁丁的只言片語抹去。眾人對劉峰的情感由往日的敬愛轉變?yōu)楸梢?。與之相應的是,從鄉(xiāng)下來的文藝兵何小萍,她心中懷揣著夢想來到軍隊的文工團,以為脫離了視自己為累贅的家庭便可以在文工團追逐自己的夢想、尋覓溫暖的生活氛圍并做真正的自己。她的性格不合群,經(jīng)常被人欺負。對于何小萍而言,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但內(nèi)心依舊是孤獨的。而劉峰給予了何小萍很大的關懷?!耙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保ā斗既A》)何小萍無疑是那個一直以來不被善待的人,不論是在家,還是在部隊文工團,她也就最能發(fā)現(xiàn)劉峰的好。最后,兩人并沒有結婚,卻選擇了相互依靠。郝淑雯,父親是部隊高層,她認為自己出身高貴,經(jīng)??床粦T一些人,性格較為直爽,想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她一直以來不喜歡文工團小號手陳燦,卻因為知道了對方的父親是軍長后,轉變態(tài)度。這些人物都具有典型性。
二、叔本華的“自我救贖”:“全知視角”下,人物的刻畫
電影《芳華》中,基本每個敘事段落都存在著一個畫外音,那可以是對那些人、那些事進行的一個反思,也可以是對影片中幾個主要人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這樣,角色本身對自我的一個身份認同便立體起來了。
叔本華主張人可以通過意志的力量,實現(xiàn)禁欲,從而達到“道德生命”的轉換。他主張人可以經(jīng)由踐行美德,擺脫生活中的苦難和不幸。在電影《芳華》中所呈現(xiàn)的那個年代,人們對雷鋒般的行為進行表彰。這是值得肯定的。踐行者是“活雷鋒”劉峰。如果沒有后來的誤會,他會一直被大家看做“活雷鋒”。可誤會產(chǎn)生后,人們仿佛把劉峰之前的“好人好事”全部抹去,甚至劉峰被認為是“猥瑣之人”的代表。盡管,劉峰的行為只是純粹地追求自我的愛情。而這種方式在當時的其他大部分人眼中是不被接受的。劉峰的自我救贖之路失敗了,所以,在后來,他踏上了前線。甚至,他想犧牲。這樣,他的英雄事跡就會被傳播,直至被歌唱家傳唱。林丁?。▌⒎迳類圻^的人)就一輩子也忘不了劉峰。改革開放后,劉峰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得知海南好謀生。但劉峰并沒有在那里賺得一桶金。他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并且他賴以謀生的車也被扣走。
在《芳華》中,真正讀懂劉峰的,是何小萍。與劉峰從圣人跌落為塵埃的命運軌跡不同,何小萍在《芳華》中剛一亮相,就已經(jīng)身陷塵埃。[2]何小萍一直處于十分不起眼的位置,在家中,她被繼父等人排斥。她的生身父親被勞改。何小萍也不得不隨繼父改了姓。她曾給正在勞改的親身父親的信中寫道:“爸爸,我改了別人的姓,你能原諒我嗎?”何小萍的內(nèi)心深處是自卑的。何小萍在舞蹈表演方面有出眾的造詣,因此被選進部隊文工團。因為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何小萍內(nèi)心深處的自卑,她在戰(zhàn)友們面前總是表現(xiàn)得那么不合群。結果是,同在家中一樣,何小萍也是被群體排斥的個體。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給何小萍帶來的傷害,并且習以為常。就像大家習慣了劉峰給大家?guī)淼膸椭粯印8鼰o人想象,如果文工團里沒有了劉峰,會怎么樣?
劉峰和何小萍都在不斷進行著自我救贖。起初,何小萍彌補自己的自卑感,并單純地認為,離開家以后,就會被善待。在一次排練中,男搭檔朱克侮辱何小萍,稱她身上流的汗都是餿的。何小萍也同在家里一樣,選擇了忍氣吞聲。從家,再到文工團的路程,實際上是何小萍不斷地尋找一個舒適的、愿意接納自己的環(huán)境的過程??墒屡c愿違。片末,蕭穗子的畫外音:“不由暗自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他們談笑如故,但是不難看出歲月對每個人的改變和難掩的失落,倒是劉峰和小萍,顯得更知足?!弊詈?,劉峰和何小萍完成了自我救贖,以更為知足的心態(tài),擺脫了塵世中的不幸和苦難,尋得了心靈深處的寧靜。
三、不同時空背景下,“我”的敘述及反思
導演的另一種執(zhí)念則來自其成長記憶,或者更準確地說,就是《芳華》所呈現(xiàn)的軍隊/文工團情結。[3]影片洋溢著回憶的色彩,更是全片以蕭穗子的畫外音敘述故事及對往事的反思。影片講述的是漸行漸遠的青春年華,而蕭穗子的畫外音通過對故事的講述,反思那個時代、那些故事、那些人及其行為。這和原著作者嚴歌苓的經(jīng)歷有關,雖然她脫下軍裝多年,但她在部隊呆了13年。嚴歌苓曾說過:“我是有軍隊情結的,我在部隊呆了13年,寫軍隊對我來說是一種懷舊?!蹦莻€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較為簡單,理想較為純粹。臺上演出的樣板戲,呈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由藝術手法加工后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跡。于是,大家的理想相對而言都比較純粹。之于文工團之中的“活雷鋒”劉峰而言,他是一個似乎遠離塵世之外的人,一個沒有私心的人。他的愛情觀較為簡單、純粹。他放棄了進修深造的機會,愿意和自己所愛的人一直在文工團。而這樣的感情是不能為一心想做軍隊高官兒媳婦的林丁丁所能理解的。那次“觸摸事件”也成為了劉峰人生中的轉折點。這也給何小曼的內(nèi)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她開始想逃離。
影片探索了當時文工團里年輕人的內(nèi)心情感和人生選擇,但并沒有將筆觸觸及到當時的整個年輕人群體。目光鎖定在文工團范圍內(nèi)一些人與事。這些年輕人不足以代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代人。但是,影片中每個個體身上都可以折射出當時時代的背景,從而展現(xiàn)出個體于整個社會大背景及其不斷變化之下的無力感和無所適從感。嚴歌苓曾對于《芳華》表示:“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有很多我對那個時代的自責、反思。”
參考文獻:
[1]卡特爾.多元實驗心理學手冊[M].美國:卡特爾,1966.
[2]范志忠,張李銳.《芳華》:歷史場域的青春話語[J].當代電影,2018(262):39-41.
[3]陳曉云.選擇性記憶與《芳華》的敘事策略[J].電影藝術,2018(1):74-76.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