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顏[廈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福建 廈門 361005]
古人云:“詩言志,歌永言”,“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毋庸置疑,回首中國浩浩蕩蕩之三千年文學(xué)史,其深厚底蘊、豐富內(nèi)涵、真摯情感、優(yōu)美旋律,均在詩歌。言志抒情是中國詩歌史上的永恒命題。古人用“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①的深刻意蘊展現(xiàn)男女之情的真摯與細膩,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②的優(yōu)美旋律表達自己為國為民的堅貞與執(zhí)著,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③的壯志豪情抒發(fā)男兒的氣魄與膽識,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④的寧靜閑適來書寫平淡又高雅的內(nèi)心,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⑤的氣焰彰顯其與眾不同的瀟灑與不羈,用“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絕世佳篇來書寫感人至深的友愛與情誼。家國之情、男女之愛、朋友之思、建功立業(yè)、質(zhì)性自然,那些傳誦至今的優(yōu)美語句中不乏諸如此類的情志懷抱。它們或是有著悠揚婉轉(zhuǎn)的旋律,或是有著真摯動人的情感,或是有著韻味悠長的意境,或是有著慷慨壯麗的風(fēng)骨,以其深厚的藝術(shù)底蘊不斷地滋養(yǎng)著我們的藝術(shù)人生。那些泛黃的書頁在歷史的積淀下,越發(fā)彌久香醇,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不斷被傳播、被接受,甚至被奉為經(jīng)典。所以,翻開古人所作的詩篇,使我們穿越時空的界限,走向那古色古香的年代,閱讀那飽含情感的字字句句,那些廣為稱頌的傳世佳作,常常讓我們?yōu)橹畡尤?,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稱贊先賢們的智慧與崇高。
翻開古人的詩篇,駐足于動蕩不安、風(fēng)雨飄搖的魏晉時代,那個腥風(fēng)血雨、殺戮如麻的戰(zhàn)亂時代,那個文士縱橫、與眾不同的人文時代,一位其貌不揚卻文采華茂,出身低微卻有錚錚傲骨,仕途不達又慷慨激昂的平凡文士,以他那情感飽滿充沛、氣焰熱烈張揚的文字吸引了讀者的目光,年輕的內(nèi)心很容易就與之產(chǎn)生共鳴,甚至同樣的激情澎湃,為之憤慨。而那人,正是左思,生活于西晉戰(zhàn)亂年代的一名普通文士。他是平凡的,因為古往今來有太多像他那樣憤憤難平的寒士;而在我看來,他又是特別的。作為一名出身貧寒的文人,在那樣“上品無寒士,下品無氏族”的世胄時代,他本可能就只是一個默默無聞、毫不起眼的寒士。可是偶然的機會,因妹妹嫁入宮中,舉家遷往洛陽,那個門閥聚集的地方,文士往來的中心,權(quán)力、財富的集結(jié)地,因此原本就才華滿腹的他,此時此刻,對于前途、理想、人生,也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抱負。他用“長嘯激清風(fēng),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⑥的壯志與情懷高聲唱出自己想要建功立業(yè)、成就事業(yè)的決心??墒朗略缫炎⒍?,縱使壯志滿懷,縱使才情卓著也很難改變命運,改變時代的窠臼。因為“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雹咚钥辞辶藭r代真相的他,以當(dāng)時毫不猶豫進入洛陽那樣的決心又機智地選擇了隱退。但是,他是左思,他是平凡又特別的左思,他是那個曾經(jīng)充滿懷抱、激情昂揚的左思,那個曾因文采卓著致使洛陽紙貴的左思。所以,即使是退,內(nèi)心的不甘、不平、不遇之苦卻終究積壓在他的心頭難以平復(fù)。古人云:“詩窮然后工”,門閥制度下的寒士地位、心懷抱負卻郁郁不得志的仕途之路、政局動蕩人心不古的政治局面,讓他曾經(jīng)的躊躇滿志、曾經(jīng)的理想抱負被狠狠擊碎,血跡斑斑。所以他要言其志、抒其懷,用鏗鏘的文字去發(fā)泄內(nèi)心的勃然之怒。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憤慨,看到了“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的哀嘆,看到了“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高懷。他以史緬懷,抒發(fā)內(nèi)心之悵然,從犀利、激昂的字字句句中,看到那字字句句背后的艱難與不堪。所以相比于那個麻木的時代來說,他是特別的,他有熱烈、強勁的氣魄,有噴薄、洶涌的氣勢,撼動人心,為千古流傳。
如此的慷慨激昂,如此的情調(diào)高亢,怎能不牽動人心?而當(dāng)我漸漸走近他時,同樣是泛黃的書頁,那薄薄的紙墨又給了我更為特別的感受。他是特別的,又是平凡的。因為在他所流傳的十四首詩歌中,有一首頗為靈動的詩篇,那正是他為兩個女兒所作的《嬌女詩》。作為古往今來第一首兒童題材的敘事詩,偉大的詩人用那細膩的筆觸、恰當(dāng)?shù)恼Z言、真摯的情感為我們展示了兩個活潑又可愛的女孩形象,而在那詩篇的背后,我們同樣也看到了一位慈祥又細心的父親,一位平凡無奇的父親。沒有時代的動蕩與殺戮,沒有功名的追逐與競技,只有簡簡單單的生活、平平凡凡的慈愛。父親用美好的語言記錄下女兒美好的成長,這在當(dāng)下看來似乎不足為奇,可在“詩以言志”的古代社會,卻是分外的珍貴。而更為彌足珍貴的,是那令人回味良久的詩句,宛若一幅幅靈活生動的連環(huán)畫,透過那泛黃的紙張蠢蠢欲動,穿過那滿是慈愛的空氣,進入我們的眼簾、我們的心中,使我忍不住要細細品味,貪婪于那動人的美好與款款的深情。
詩名為《嬌女詩》,顧名思義,此中“嬌女”正是詩人左思的兩個女兒,詩中可見,小女名為紈素,大女名為惠芳,而她們究竟如何?一“嬌”字足以囊括所有。也正因為寵愛、放任、自由,兩個小姑娘也才得以天真爛漫,得以活潑自然。這一“嬌”字既是對女兒們形象的概括,其中也蘊含著為人父的那份惜愛。
詩人開篇即言:“吾家有嬌女,嬌嬌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雹嘁粋€“有”字,雖看似簡單,從中卻足以見出詩人作為父親的那份滿足與喜悅、慈愛與親切。而紈素之長相、神貌恰也跟那“嬌”字頗為貼切,白皙的皮膚,寬廣的額頭,連碧似的雙耳,一個長相俊俏的小女孩形象瞬間映入眼簾。更要緊的則是女孩還“口齒自清歷”,聲情并茂、栩栩如生。接下來的描寫更為傳神:“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毕氡丶w素年紀(jì)尚小,可是愛美之天性卻已早早顯現(xiàn),詩人用一“弄”字,緊緊抓住了小姑娘嬉戲般梳妝打扮的獨特情狀。她或是模仿母親,或是模仿姐姐,抑或是發(fā)自于內(nèi)心深處對于胭脂水粉的鐘愛。詩人通過細致翔實的觀察與描寫,讓人忍不住為之捧腹。眉毛像是被掃帚掃過的樣子,朱紅色的唇膏濃濃地早已漫出了小鳥似的嘴唇,這是多么可愛又有趣??!可有趣的卻不止如此:“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集?!毙」媚镫m然在梳妝打扮上的技術(shù)尚有待提升,可是說起話來,卻是一句連著一句,清歷又明晰。最有趣的則是她生氣的時候,原本說話就快,一著急,竟能快得令人透不過氣來!呵!讓人不免感嘆,真是個牙尖嘴利的孩子啊!我們都知道左思可是西晉才華橫溢的文士,那么自然少不了對孩子文學(xué)興趣的培養(yǎng)了??稍娙藚s說她拿起筆桿只不過愛那筆桿紅亮的美麗,翻弄書本也只因喜愛絹素的潔白。是啊,對于美好事物的喜愛想必才是小女孩的天性吧!而她碰上自己認(rèn)識的字便自鳴得意、沾沾自喜,想想也甚是可愛。同時也讓人不免感嘆,左思這真是著實的“嬌”女啊,古時價格昂貴的絹素,都能讓女兒信手寫來,我想也正是有這樣的寵愛,才造就了孩子天真盎然的性情吧!
看完了活潑好動的小女紈素,那么其姊惠芳又是如何呢?一句“面目粲如畫”,無須太多言語,便可知曉這是個長相如畫般的姑娘。接下來,作者同樣挑選女兒梳妝打扮時的情態(tài)進行刻畫,不同于紈素的笨拙、滑稽,年齡稍長的惠芳則是分外嫻熟。最為關(guān)鍵的是,惠芳在化妝時是尤其的仔細、認(rèn)真。瞧!她捧起鏡子就忘記了紡線,她一遍遍地修飾打扮,忙得比織布還要緊?;莘疾粌H天生麗質(zhì),工于梳妝,而且在才藝上也不可小覷?!皬娜莺泌w舞,延袖像飛翩”,那優(yōu)美飄逸的畫面隨著詩人的筆觸瞬時顯現(xiàn),讓人陶醉其中,不禁慨嘆女孩的美好姿態(tài)。惠芳常常將平日里誦習(xí)的書籍扔在一邊,而好動、愛美似乎才是女孩最為喜愛的活動。詩人還說:“顧眄屏風(fēng)畫,如見已指摘。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頤?!笨梢娀莘家彩悄前愕臉酚^開朗,對著屏風(fēng)上的畫,還沒看清楚,便開始評論個沒完。
詩人刻畫兩個女兒的形象,分別抓住兩個女兒不同的特點向我們婉婉道來,兩個長相俊俏、愛美好動的小姑娘形象也在詩人的筆觸下變得格外生動。而詩歌的第三部分,詩人則是運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近乎白描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女兒們作為孩子的天性。“馳騖翔園林,菓下皆生摘。紅葩棳紫蒂,萍實驟抵?jǐn)S。貪華風(fēng)雨中,倏忽數(shù)百適。務(wù)躡霜雪戲,重綦常累積。”滿園子地奔跑嬉鬧,樹上的果子還未成熟便早已吃光,美麗的花朵被她們連著枝葉摘去,連池塘里的菱角也沒有逃過她們的“魔爪”。即使外面刮風(fēng)下雨還要去看新花,轉(zhuǎn)眼間早已跑了幾百個來回。冬日里的白雪地上留下的,我想不僅僅是那數(shù)不清的腳印,更是女孩們天真散漫的童年。這些平常家孩童都喜愛的游戲,讓人看來真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而詩人對于孩子天性的傳達,我認(rèn)為最為生動的是孩子們對于美食的貪婪。無心讀書,卻對吃食分外感興趣。一句“動為壚鉦屈,屣履任之適”,早已將孩子聽聞小販的鑼聲后歡呼雀躍、著急忙慌的情態(tài)刻畫得十分動人。后面的“止為荼菽劇,吹噓對鼎鑠。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皆重地衣被,難與沉水碧”,更是讓人覺得好笑。試想兩個長相俊俏的小女孩對著美味的菜肴迫不及待地呼呼吹氣,連平時最為愛美的惠芳都早已不顧湯汁濺在那潔白的衣袖上,而一心撲向那心心念念的美食,等待著大快朵頤的美好時光的到來!如此場景,不是頗為熟悉嗎?這不正是人之本性最好的體現(xiàn)嗎?其實對于美食,我想不僅僅是孩童,成人也一樣有著偏愛之心,可是在繁縟的現(xiàn)實面前,成人或許還要刻意加以掩飾,可那天性自然的孩子便不一樣了!正如作者最后所言“任其孺子意”,難道左思不覺得這樣有傷風(fēng)化、不合禮儀嗎?此時此刻的左思,是一個疼愛女兒的父親,一個享受闔家之樂的男子,他早已從中見出了孩子們那份頗為難得的天性,一份看似與時俗格格不入?yún)s又最為可貴的秉性,所以作為父親,他愛惜自己的女兒,并要保護著她們的那份天真。因此我想詩人最后所說的“瞥聞當(dāng)與杖,掩淚俱向壁”,自然也不是言語中所流露的那般嗔怪、責(zé)罰了,而是濃濃的慈愛。
詩歌從構(gòu)思到行文似乎沒有什么驚人之處,卻顯現(xiàn)出神來之效。詩人通過對兩個女兒從相貌、言行到日常活動的描寫,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兩個活潑又淘氣的女孩形象。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毋庸置疑,即兒童的天真淳樸、爛漫自然。而在那滿是寵溺的語言背后,我想則是詩人左思頗為獨特的精神世界,值得我們仔細推敲。首先是體現(xiàn)了詩人對于美好人性的推崇與追求,無論是那仔細梳妝打扮的愛美之心,對于樣貌優(yōu)美的書畫筆墨的喜愛,還是在美食面前毫無抵抗之力的熾熱態(tài)度,都是人之本性,是未加雕飾的純天然的本心。而這種美好的品質(zhì),詩人正是通過言語來加以體現(xiàn),所以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人性的執(zhí)著追求與推崇。而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父女之情,以及在千年之前的封建社會難能可貴的對女孩的重視,我想這都是人性美好的體現(xiàn),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文士,不一樣的左思。
一首《嬌女詩》,短短26句話,甚至只是粗線條的刻畫描寫,卻是那般的靈氣逼人,宛若一股清泉。筆者想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左思才華之卓越、文思之敏捷、構(gòu)思之精巧,“文學(xué)是人學(xué)”,因此更重要的是,在那字里行間,我們看到了父親左思的影子,這不僅僅是“文”的學(xué)問,更是“人”的學(xué)問,里面展現(xiàn)了天真的人性之美好,也映襯了父女親情之感人。而這樣的美好又隨著時光的流逝,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被欣賞,滋養(yǎng)著世世代代的讀者,通過那擁有深厚底蘊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如此美妙、天然若璞玉般的天真,也讓我們隔著數(shù)不清的時空界限,認(rèn)識了寒士左思,那個平凡又特別的左思。
① 王蘭英:《漢樂府民歌賞析》,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楚辭》,吳廣平譯注,岳麓書社2001年版。
③《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年版。
④ 王瑤編注:《陶淵明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版。
⑤ 王琦編撰:《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
⑥⑦⑧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上),中華書局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