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新聞宣傳隊伍對高校新聞宣傳思想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人在分析全媒體定義的基礎上,探索并提出了全媒體形勢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新聞;宣傳隊伍;建議
一、全媒體定義
全媒體,是由美國一家家政公司提出。當初并沒有實現(xiàn)現(xiàn)在意義上的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而只是處在一個拓展新媒體形態(tài)階段,所以當時的“全媒體”并沒有被業(yè)界所接受和承認。全媒體的概念并沒有在學界被正式提出。它來自于傳媒界的應用層面。對于全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綜合各方觀點,本文主要認可的觀點,即全媒體含義是指綜合運用各種表現(xiàn)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shù)囊环N新的傳播形態(tài)??偟膩碚f是信息、通訊及網絡技術條件下各種媒介實現(xiàn)深度融合的結果,是媒介形態(tài)大變革中最為嶄新的傳播形態(tài)。
二、全媒體時代對地方高校新聞宣傳隊伍工作的挑戰(zhàn)
(一)信息繁雜,魚目混珠
互聯(lián)網是一個吸納、承載人類生活、生產的平臺,它大大縮短了人際交往的時間和空間,促進了人類之間的交流,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但它是一把“雙刃劍”,在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空間的同時,也對法律、道德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直接影響到受眾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目前大學生的物質水平逐年提高,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這“三件套”似乎成為每一個大學生入學的行囊中的“標配”。 特別是處在身心不斷變化期的大學生,只要打開電腦、手機等新媒體,就能輕而易舉的獲取大量信息,但是面對各類信息紛繁、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的信息,學生該如何鑒別是一個關鍵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新聞宣傳工作者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切實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新聞宣傳隊伍素質不配套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大體上包括“對內新聞宣傳”和“對外新聞宣傳”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面向校內廣大師生進行新聞宣傳,后者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新聞宣傳。高校新聞宣傳隊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以專兼職教師為主的新聞宣傳工作人員;二是以學生工作隊伍為主的新聞宣傳隊伍。唐山學院宣傳部新聞中心有教師3人,但要負責《唐山學院》學報、官方微信、微博、櫥窗、校內外新聞采編寫攝像等工作。全媒體時代,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人數(shù)沒有響應的增長,這對人少任務量大的新聞宣傳隊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唐山學院現(xiàn)有學生宣傳隊伍十余人。而且人員不固定,隨著學生畢業(yè)、升學等各種原因,流動性很大,難以滿足現(xiàn)在的工作需要。
三、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新聞宣傳隊伍發(fā)展策略
(一)提高對全媒體的認識和了解,構建大宣傳格局
新聞宣傳工作是一項政治性很強,地位又及其重要的一項重要工作。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使校內外各種資源為思政學習與實踐搭建平臺,構建“大思政”“大教育”和“大宣傳”格局。”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作為高校新聞宣傳部門,要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增強輿論引導能力,牢牢掌握話語權,高度認識全媒體背景下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實際工作中,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學校在黨建、教學、科研、學生活動等方面的建設成就,為學校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不斷提升學校整體新聞宣傳水平。
(二)加大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力度
高校新媒體平臺的科學使用為推進主流意識形態(tài)工作,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把握學生思想新需求,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我們要是跟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接受新事物,運用新事物。特別是要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加大與傳統(tǒng)媒體的融合,擴大新媒體平臺影響力。唐山學院現(xiàn)有櫥窗、廣播、雜志、校報等傳統(tǒng)媒介,還擁有微信公眾平臺、微博、qq公眾平臺等近50個新媒體。作為高校宣傳工作者,要適度科學的將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點。通過二者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傳統(tǒng)媒體的交流和互動,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促進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
(三)強化新聞宣傳隊伍培訓,切實提高整體素質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承擔著學校對內對外宣傳的重要使命,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解讀黨中央重要政策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學校黨委要高度重視新聞宣傳隊伍,要與中層干部培養(yǎng)同等看待。要加大新聞宣傳人才培訓的規(guī)范管理和投入力度,在培訓經費做到??顚S?;加大培訓范圍,確保整個宣傳系統(tǒng)人員素質的提升。切實增強宣傳工作者學習的主動性和宣傳的自覺性,牢牢把握住輿論引導權,增強政治定力,樹立擔當精神,培養(yǎng)真本領,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切實提高思想素質和專業(yè)水平,講好學校師生的故事,傳播學校的好聲音,切實提高對新聞宣傳工作的掌控力、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
(四)提高師生的媒介素養(yǎng)
面對紛繁復雜的傳播環(huán)境,師生在選擇和處理信息時會難以分辨真假,要提高師生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特別要增強師生對全媒體的認識,科學了解全媒體,加強高校師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要時刻注意輿論的引導,一言一行都要做好表率,要對信息內容進行核實,確保不實的信息與不確定信源的信息不能輕易傳播,防止產生負面效應,從而增加學校和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將媒介素養(yǎng)課程作為公共課程,由專門的老師進行授課,也可由學校宣傳部門人員兼職講授,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媒介素質。
(作者單位:唐山學院)
作者簡介:甘麗婭,1980年生,女,唐山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
參考文獻
[1]熊志忠.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考[J].江蘇教育宣傳,2013(4).
[2]羅鑫.什么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3).
[3]瞿振元.新形勢下加強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思考[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