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婭 趙美玉 吳丹妮 朱曉宇 張曉雨
摘 要:基于“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課程,分別從教與學兩方面闡述慕課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從慕課制作、慕課教學理念、慕課平臺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影響慕課教學質量的因素,并對慕課教學提出了好的建議與對策:學分認證要突破高校的院墻,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等。
關鍵詞:慕課;傳統教學;在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21-0079-03
Abstract: Based on Environmental Ecology teaching, the advantages of MOOC teaching are discussed fr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eaching quality are analyzed from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concept and management of the MOOC.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credit attestation must break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university. The teacher must renew the education idea, combin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so on.
Keywords: MOOC;traditional teaching; online teaching
基于“將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送達地球最偏遠角落”的美好愿望, 2008 年慕課的概念首次提出,其特點是大規(guī)模、開放性、隨時隨地在線學習[1]。Cousrera、Udacivt、EdX三大“慕課”平臺,推出了上百門在線課程,突破時空的限制,給學習者提供了系統學習的更大可能[2]。2012年,慕課風刮到我國,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加入了 Coursera、Edx 在線課程平臺[3],不少大學也相繼成立慕課中心,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慕課給現代教育且?guī)砹诵碌睦砟?,與傳統教學相比,慕課更加靈活、開放[4]。再加上環(huán)境、生態(tài)等術語已經深入人心,已經不單單是一門學科的定位,而是一種文化理念的形成,可以說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交叉學科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和基于聯通主義的慕課不謀而合,采用線上教學、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勢在必行[5]。
一、環(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教學的優(yōu)勢
(一)“教”的優(yōu)勢——教師能動性增強,教學效率提升
從教學規(guī)模上看,湖北大學傳統課堂一般不會超過200人,而慕課不再受教室空間的限制,選課人數幾乎沒有上限?!董h(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運行不到一年,選課人數接近700人,傳統教學一學期最多80人(表1)。
從教學管理看,任課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通過課程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師生互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整體水平了如指掌,還可以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和討論區(qū)的問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更新課程資源,慕課及時掌握學情,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和效率。例如《環(huán)境生態(tài)學》在湖北大學慕課平臺選課人數80人,利用移動端學習訪問的人數占70%以上(圖1),章節(jié)訪問量9652次,師生討論數654次,課堂活動值為1026。與傳統教學相比,師生互動量增加,學生的學情可以隨時掌握,這有助于教師適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保證學生持續(xù)有效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慕課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了“幾十年如一日”的PPT教學,尤其是針對師生的互動內容,在線上亦學亦師,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以及生生之間的協同學習。
(二)“學”的優(yōu)勢——學習的自由度和主動性明顯提高
學習不再受教室空間、課堂固定時間的束縛,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的自由學習。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課程采取慕課教學以來,由于在線視頻長度一般不超過10分鐘,學生可以靈活的自主學習,甚至在上廁所的時間,都可以熟悉一個知識點。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得到提高。傳統教學下,教是主導,學生的主動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放。慕課教學下,學是主導,挖掘了學生的主動性。圖2可以看出,學生平均觀看時長835.9分鐘,最長的學生1596.7分鐘。《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提問次數平均1-2個問題/人,慕課教學下,提問次數提高到7-8個問題/人。學生有了更強的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教”,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以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留作業(yè),學生在課后根據老師的講授完成作業(yè)為主[6]。慕課的核心在于強調一個“學”字,即學生的學習。慕課充分體現在線學習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即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視頻并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自主學習課程的主要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并回答問題,通過網上小組討論深入理解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而后在課堂上進行師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匯報自我學習成果,老師進行答疑解惑。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yōu)樾碌摹皩W——教模式”,這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強調“教”的課堂教學模式。此外。MOOC具有學習的可重復性特征,學生可根據自身對課程知識點的興趣或需求進行有目的地反復學習。
從學習效果來看,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績的合格率在85%左右,15%的同學不及格;湖北大學慕課平臺下,學生成績的合格率為99%,僅有1人不及格。傳統教學模式下,要分析不及格的原因需要一對一詢問,而在慕課平臺下,因為有軌跡可循,很容易精準定位分析。這位同學學習成績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課程視頻、作業(yè)、討論等內容沒有按時完成,換句話說就沒有開始學習,學習記錄在20%以下。慕課教學教師很容易精準分析,分層次、不斷督促學生學習,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慕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環(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運行一年以來,發(fā)現諸多因素會影響慕課的教學質量。分析如下:
(一)慕課制作與建設
慕課制作主要包括課程策劃、腳本設計、視頻拍攝、視頻剪輯包裝、視頻校對等五個方面。課程策劃主要對教材重新梳理,設計課程體系,規(guī)劃錄制的知識點;腳本設計是重頭戲,知識點內容的選取、課外素材的整理、5-10分鐘的有效講授都必須考慮清楚,不是教材搬家+知識點錄制,課程內容是王道,腳本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慕課制作的質量;視頻拍攝最為簡單,將各種機器設備當作學生,放松心態(tài),就沒有問題;視頻剪輯包裝包括視頻打點、視頻轉碼、視頻審校、素材插入、片頭片尾制作、字幕制作等,耗時長,盡管這是技術人員的活,但在視頻剪輯過程中,必須融入專業(yè)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總體把控;視頻校對是個細活,團隊教師人人有責,多聽多記,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環(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制作最大的心得就是做好腳本設計,把整個課程劃分成無數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反復推敲,制作成精美的“視頻”,所有“視頻”都力爭做到盡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線學習能有一種“老師在給我上課”的享受,而不僅僅是看客。
(二)慕課教學理念
《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線上教學中,學生的提問導致師生互動增多,學生的主動性明顯增加。但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有些問題可以線上解釋清楚,有些問題面對面交流討論更好。所以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針對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再次碰撞出火花,雙方成就感滿滿??梢缘贸?,慕課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將教育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課堂活力。教師根據線上學情統計分析,針對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能力,實現了教師“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注重師生互動及學生自身的學習體驗,還原了“學”的本質。
(三)慕課平臺管理
技術服務于教學,但又感受不到技術的存在,專注學習利用,而不是技術本身,這就是慕課平臺。但技術會制約其發(fā)展,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網速和手機APP的開發(fā)。以《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課程》為例,優(yōu)課在線平臺的手機APP功能正在開發(fā),微信平臺可以使用,但交互性不強。湖北大學慕課平臺有手機學習通,但有時一些功能不能與電腦很好地對應。網速太慢有時不足以支持視頻的流暢播放,制約著在線教育的發(fā)展。
每個平臺的慕課日常教學管理各有千秋,但都有郵件推送、公告、督學功能、專題創(chuàng)作等,適時提醒教師和學生按進度推進教學與學習,網絡化使日常教學管理實現無紙化,節(jié)約了紙張。此外,根據后臺大數據的分析,準確實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教師快速作出反應和調整教學[7],這是傳統教學所不及的。
三、慕課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一)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理順慕課教學和傳統教學的關系,慕課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而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8]。其次,慕課教學不是簡單地錄制課堂內容,上傳到網絡,而是精心設計后的慕課視頻、習題、資料等富媒體資源。如果僅僅是錄制課堂內容上傳,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慕課,教師要對慕課制作、互動模式等理解透徹,并不是簡單的傳統課堂教學的線上模板?!董h(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運行一年來,筆者也看了很多課程,有些課程對慕課涵義的理解還存在差距,仍需要進一步改正和完善,甚至推倒重來。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未來重要的教學模式之一[9]?!董h(huán)境生態(tài)學》慕課在湖北大學運行以來,采用線上為主、線下見面課為輔的混合教學模式,教學始終需要面對面拉近距離的交流,線下課程以專題報告、師生互動和答疑解惑為主。線上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現問題;線下見面教學已解決問題為主,并開拓學生知識面和思維。
線上教學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作業(yè)、章節(jié)測驗和線上考試等。我的體會是客觀題更適合慕課,尤其是判斷題。主觀題由于多個教師評定和生生互評很難做到統一逐步被移出試題庫。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學生對象不同,試題類型也會有差別?!董h(huán)境生態(tài)學》作為全校通識課程,客觀題的數量占到90%,主觀題僅占10%;作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課程,客觀題的數量占到70%,主觀題占30%。未來發(fā)展中,慕課線上教學評價的成敗取決于慕課試題庫和評價系統的有效建立。
線下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與學模式,走向合作模式。同時課前預習不單單是熟悉,而是課前學習,課堂內化知識。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進行討論、交流,不斷碰撞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師師合作等合作模式使得課程疑難問題在課堂上得到解決,學生真真正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三)學分認證突破高校院墻
慕課學習除了結業(yè)證書,學生更關心的是學分認證問題。優(yōu)課在線平臺與地方170多所高校簽訂了學分互認的協議,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的學分認證也有[10]。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推動高校學分的認證,相信未來會打破高校院墻的壁壘,學分認證會越來越來普及,這對廣大學生來講,突破空間的限制,享受全國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是一件幸事。當然,有些通識課程的學習,比如《中國文化賞析》《生活中的經濟學》《積極心理學》《人與環(huán)境》等等課程,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文化的傳播和普及,提高全社會公民的素養(yǎng),何必糾結學分呢。
四、結束語
慕課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帶來了教學中心的轉移、學生學習方式的轉移、教師角色的變化以及教學評價的變化等,需要我們不斷把握慕課教育理念和內涵,推動慕課的建設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蕊.在線教育,高等教育界的沃爾瑪[J].華東科技,2013(08):40-42.
[2]勞瑞·約翰遜.對于“慕課”的質疑——在線學習變革引發(fā)的社會反響[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1):21-24.
[3]李志民.“慕課”的興起應引起中國大學的覺醒[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30-33.
[4]張偉俊.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5(Z2):56-58.
[5]尚俊杰.MOOC的前景是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8):11.
[6]肖孟.大學課堂師生話語權淺析[J].科教文匯,2017(14):39-40.
[7]張暉,王煒.基于在線學習平臺的學情大數據分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17):76-78.
[8]高秋鳳,廖嘉俊,王志杰,等.大學生對慕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體驗感知差異——以優(yōu)課聯盟“積極心理學”課程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04):86-91.
[9]馬國富,王子賢,劉太行,等.大數據時代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論壇,2017,9(02):22-24+43.
[10]吳錦輝.我國主要慕課(MOOC)平臺對比分析[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35(1):11-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