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宜冰
【摘要】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先生認為,“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作為語文老師,在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堅持抓好“閱讀、寫作”這兩條線,從讀寫結合,預習引路,注重積累,收集素材,仿寫練習,隨文練筆,依托活動有效創(chuàng)作,展示優(yōu)秀相互學習這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我們的高年級習作才能意蘊深遠而又精彩紛呈,從而達到自由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讀寫結合;注重積累;依托活動;語言文字;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先生認為:“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yǎng)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yǎng)”。作為高年級語文老師,該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從讀寫結合,注重積累,仿寫練習、依托活動有效創(chuàng)作等途徑有效加強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和練習,靈活運用語言文字,以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一、讀寫結合 預習引路
葉圣陶先生曾言:“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边@段話揭示出了“語文”這門學科的含義,也指出了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語言及其構成的文章。因此語文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xiàn)對母語文化的全面吸收,簡而言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再簡而言之就是學生的“讀”和“寫”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是寫作的根基,寫作是閱讀所滋養(yǎng)的枝葉。在學習課文之前,請學生進行書面的預習工作,結合自己的預習情況寫一寫自己在預習課文時的收獲或者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疑問,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xiàn)教材插圖所呈現(xiàn)的各種場面。對于學生而言,是以寫促讀,以讀促寫,真正把預習落到實處;對于教師亦有摸清學情,以學定教的幫助。同時,這種策略不僅能引導學生帶著審視、對比、欣賞、迫切學習的心態(tài)深入學習文本、研讀語言文字,從而科學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條有利的“寫”的途徑。
二、注重積累 收集素材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弊鳛楦吣昙墝W生,寫作已經(jīng)有了一定基礎,但語言還是相對匱乏,那么老師就要為他們提供創(chuàng)作的源泉,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的溪流,習作才能朝著大海奔涌前進,語文素養(yǎng)才會得以沉淀。
1.積累課文好詞佳句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蔽覀兊恼Z文課文就是典型作文參考書,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從中年級開始,我已經(jīng)讓每個孩子設置一個積累本,引導他們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素材,如: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匆匆》
2.課外積累補充寫作素材
溫儒敏教授認為:“要加強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讓孩子‘連滾帶爬地讀。”課外閱讀是一個不可忽視積累素材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更加全面的補充寫作素材,為高年級習作練習,有效運用語言文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我要求孩子每天無論多忙,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閱讀書報,特別是讀整本的書。結合課文的內容或作者,我推薦一些書目給學生閱讀。如學完季羨林的《自己的花是讓給別人看的》,推薦學生讀季羨林的《留德十年》,同時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chǎn)。尤其經(jīng)典古詩文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我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一首古詩,并把它默寫在積累本,學有余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配上插圖。每節(jié)語文課課前幾分鐘都安排十名同學背誦前一天熟記的古詩。我還鼓勵學生積極背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篇,讓學生在誦讀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yǎng)。
三、仿寫練習 活用語言
模仿是能夠使學生盡快掌握寫作技能的一條捷徑。如郭沫若所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這才是我們提倡的仿寫。自從學習寫作以來,作文教學就是有意識地進行模仿訓練,從仿詞到仿句,繼而仿段、仿篇。若從仿寫到自能作文,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在教學中遇到一些描寫精彩生動,或與學生寫作結合緊密、有代表意義的結構段,尤其是課文的開頭、結尾、人物肖像描寫、心理刻畫、對話方式、自然環(huán)境描寫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來進行仿寫。我以典型片段為抓手,激勵學生進行“仿寫”。如積累了《山中訪友》的句子:“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飛流的瀑布!……”在習作教學中指定練筆《迷人的七星巖》,學生就這樣寫道:“走進七星巖,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放眼一望,哪一個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熱切地跟她們打招呼:你好,蔥綠的水杉!你挺拔的身軀,是多么的令人欽羨。你好,粉紅的荷花!你搖曳的身姿,是邀我共舞嗎?你好,美麗的孔雀!你展開美麗的屏,是約我比美嗎?……”通過模仿,修辭手法的運用,用詞的考究,都更加能體現(xiàn)高年級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彰顯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隨文練筆 促進想象
有些課文故事性強,結尾耐人尋味,假如教師引導學生續(xù)寫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許多課文的結尾處,“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以原文的結局為起點,寫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變化,同時要展開充分的想象,做到合乎情理、真實生動。不僅是續(xù)寫結尾,有些課文中留白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小練筆的形式寫一寫,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如學完《凡卡》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寫老板、老板娘和伙計禱告回來后發(fā)生的事。
現(xiàn)行的小語教材中,課文類型有記敘文、說明文、詩歌等等,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它們改寫成其它的文體。讓學生加以豐富的想象,說明文可以改為童話故事,詩歌也可以成為小故事。如學習了唐代高適的《別董大》一詩后,我讓學生將其改寫成一篇記敘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又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五、依托活動 有效創(chuàng)作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弊魑氖菍嵺`性很強的課程,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作文實踐活動。因此,要讓學生寫好作文,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實踐中,意愿和自主人格受到尊重,凸顯創(chuàng)新思維和親歷體驗,使學生獲取作文的知識,提高作文的能力。如有趣的課堂的生活、學雷鋒做好事、母親節(jié)“為母親做一件事”、藝術節(jié)等,能夠趁熱打鐵,進行自己的習作創(chuàng)造,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古詩積累,我會召開飛花令、詩詞填空、詩詞接龍、詩歌朗誦等活動,有時也把這些活動寫成習作。這樣既愉悅學生身心,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又促進學生樂學愛學。
六、展示優(yōu)秀 激發(fā)興趣
為了讓美好和快樂見證學生成長的足跡,見證學生在校的七彩時光,我鼓勵學生每學期或一學年自編一本作文集,可以按寫人、記事、寫景等歸類,或者收集班里同一個單元的優(yōu)秀習作出一本作文集,同時編寫目錄和寫上編者的話,還可以設計或打印一個彩色封面,在每篇習作后畫上插圖。我還經(jīng)常鼓勵學生把優(yōu)秀的習作投到報社,爭取展示的機會。一本本設計精美的作文集放在圖書角里,讓學生們隨手翻閱。這樣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提升鑒賞習作的能力。
綜上所述,作為語文老師,在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堅持抓好“閱讀、寫作”這兩條線,從讀寫結合,預習引路,注重積累,收集素材,仿寫練習,隨文練筆,依托活動有效創(chuàng)作,展示優(yōu)秀相互學習這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小學高年級習作才能意蘊深遠而又精彩紛呈,從而達到自由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你學作文[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2.
[2]王寧寧.關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4年20期
[3]溫儒敏,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