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洋,黃 玲
(四川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呼吸科,四川 德陽 618000 )
呼吸衰竭為臨床常見的急重癥,患者十分容易發(fā)生呼吸困難癥狀、缺氧癥狀等,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對癥處理,則容易造成死亡。臨床結合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特點,以采取機械通氣治療為常用治療手段,而若臨床護理不當,則容易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危及生命[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行人文關懷護理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100例為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性別:男32例,女12例;年齡:22歲至78歲,平均年齡(45.65±6.75)歲。對照組:性別:男31例,女19例;年齡:23歲至77歲,平均年齡(45.70±6.50)歲。經(jīng)對比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均無差異性,組間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使用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病情監(jiān)測干預。護理人員應強化病情監(jiān)測,以患者作為護理中心,并詳細記錄其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臨床癥狀體征變化等。(2)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交流,給予講解機械通氣治療的優(yōu)勢及相關注意事項,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有效緩解其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自信心。(3)氣道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時清理其呼吸道分泌物,以保持其通暢呼吸。(4)營養(yǎng)支持干預。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營養(yǎng)實況,遵醫(yī)囑給予針對性營養(yǎng)支持治療。
觀察比較①2組護理前后的FEV1指標、ADL評分,②臨床護理效果,③護理滿意度評分。
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6.0對本研究的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前的FEV1指標(0.39±0.13)、ADL評分(85.14±7.20分)均與對照組(0.38±0.15、85.10±7.25分)無差異性,P>0.05;研究組護理后的FEV1指標(0.80±0.12)、ADL評分(93.85±6.05)均高于對照組(0.45±0.11、89.40±8.70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的FEV1指標、ADL評分比較(±s,分)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的FEV1指標、ADL評分比較(±s,分)
級別 時間 FEV1指標 ADL評分研究組(n=50) 護理前 0.39±0.13 85.14±7.20護理后 0.80±0.12 93.85±6.05 t值 13.3128 5.3204 P值 0.0000 0.0000對照組(n=50) 護理前 0.38±0.15 85.10±7.25護理后 0.45±0.11 89.40±8.70 t值 2.1618 2.0806 P值 0.0344 0.0258 t值護理前P值 0.2894/0.7732 0.0225/0.9821 t值護理后P值 12.3510/0.0000 2.3039/0.0245
研究組臨床治愈率(96%)高于對照組(78%),P<0.05;研究組臨床死亡率(4%)低于對照組(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研究組護理態(tài)度評分(98.20±1.85分)、護理管理評分(93.50±3.85分)、護理技術評分(99.10±0.55分)、護理質(zhì)量評分(9 6.2 0±2.6 5分)均高于對照組(78.65±6.80分、76.45±5.30分、82.10±3.95分、77.35±6.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n(%)]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表3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分組 n 護理態(tài)度評分 護理管理評分 護理技術評分 護理質(zhì)量評分研究組 50 98.20±1.85 93.50±3.85 99.10±0.55 96.20±2.65對照組 50 78.65±6.80 76.45±5.30 82.10±3.95 77.35±6.80 t值 15.9364 14.9512 24.4872 14.837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呼吸衰竭為臨床常見的急重癥類型之一,主要是由于缺氧癥狀、二氧化碳潴留癥狀等誘發(fā)而知。呼吸衰竭對機體各個重要臟器以及相關組織代謝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臨床治療呼吸衰竭以采取機械通氣治療,從而改善其缺氧癥狀或者二氧化碳潴留癥狀等,其中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占據(jù)著重要作用價值[2]。
由于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作用下,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多伴有較嚴重的焦慮、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對其身體健康及心理狀態(tài)均造成一定影響。以往臨床給予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以采取常規(guī)護理為主,但該護理方法的效果不明顯[3]。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聯(lián)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病情監(jiān)測干預、心理護理干預、氣道護理干預及營養(yǎng)支持干預。經(jīng)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措施后,患者的相關癥狀指標明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死亡率有效降低,且患者對臨床護理人員的各方面護理滿意度均高。人文關懷護理為臨床新興護理模式,護理人員依據(jù)患者作為護理中心,給予優(yōu)質(zhì)科學臨床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被尊重及被關心的感受,以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及配合度,促進疾病早日康復[4]。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的疾病特點及身體狀況,在給予積極對癥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聯(lián)合運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其FEV1指標,明顯提高其ADL評分,且臨床護理效果確切,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值得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