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yè)大學 40000)
產品設計大致可以區(qū)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以技術為驅動的第一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注重功能的探索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注重外觀的過渡期,這個時期外觀造型夸張;最后一個時期是關注產品文脈內涵的成熟期。 從產品設計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得出結論,產品最終的歸屬點是人,所以設計必須以人為本。 奈斯比特曾說:“我們正走在高技術與高情感的兩個方向,人們試圖給每一種新技術都配上一種起補償作用的反應,一種高情感的補償。 進入體驗經濟時代以來,人們已經無法滿足于只具有功能屬性的產品,需求逐漸轉向具有趣味和情感化。人們的關注點由產品的單純物質屬性轉向非物質性,在于產品交互過程中產品帶給用戶的趣味和關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描述到:“產品設計的實質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真正需求而設計?!弊鳛楫敶O計師,我們設計的著眼點不能只注重功能的實現(xiàn),更應該關注產品給用戶情感上的關懷,以及在使用過程中趣味性。
交互設計可以分為四個部分構成:人(people)、行為(Activity)、產品使用場景(Context)和交互的技術支撐(Technology),即PACT。整個交互設計的系統(tǒng)是由這四個部分相互影響和協(xié)調構成。這四個部分相互支撐,缺一不可。交互設計主張整個設計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tǒng),針對用戶,采用一定技術支持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的行為。
交互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完成某種操作或實現(xiàn)某個功能,交互設計就是為了使這個過程更加簡單,讓用戶在交互這一行為的過程中,能夠簡單明了的完成操作,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比如,打電話的過程,是人與手機交互,目的是為了與外界聯(lián)系;用遙控器是與電視互動,目的是操控電視,這些都屬于交互的范疇。
交互設計起初是用于軟件界面設計,隨著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操作越來越復雜,人們越發(fā)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無法順暢的操作和使用產品,即認知摩擦,五顏六色的操作按鍵,讓人們無所適從,不知從和下手去,于是交互設計引入產品設計領域。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設計造成的,而交互設計用于產品之中是為了用戶更好的使用產品,使產品更加易用。在人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中,設計者不應當將功能做為唯一的準則,而應該設計的是一種使用的場景,即人們在使用產品時,不僅易用,并且能帶來愉悅感。將交互過程中產品為人們所帶來情感上的表達也應該上升到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為產品創(chuàng)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當我們在使用一個產品的同時,也在分析這個產品,分析不僅僅只是一個理性思維的分析,比如產品自身的功能和結構;還包含著情感認知。并且,在大部分產品使用過程中,情感有時處于主導地位。知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寫到:“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自身的本能,行為以及反思水平,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主要層次。”人的本能是人在接觸產品之前產生的情感,主要是對產品造型及色彩的認識,行為即人與產品交互時所產生的認識和感受;反思是產品給人的情感及思維帶來的影響,這一階段是人情感和情緒的認識。這三個層次是逐漸過渡的過程,這三個層次不是相互獨立的,在玩具設計中,應該注重這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是注重情感化設計的主要依據(jù)。兒童在與產品進行交互時,情緒和情感是在與產品接觸的過程中產生的,并且對他們的認識存在影響。
任何玩具都是在特定的場景下使用的,因此在設計時應該將產品融入當時的場景中去構想。根據(jù)不同場景表現(xiàn)出來的玩法和功能都是不同的,設計應該根據(jù)場景的變化而做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讓兒童沉浸在玩具的世界中,切身體驗到游戲的樂趣,才能實現(xiàn)玩具的益智或其他的教育功能。比如兒童使用的學習機,能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簡單一步操作能夠進入自己想要進入的界面,根據(jù)小朋友的操作進行不同場景的切換,每個場景能夠將兒童代入到設定的場景中,吸引兒童的注意,才可以讓兒童沉浸其中,寓教于樂。設計一件產品不單單是設計這個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是設計一個場景,產品只是場景中的一個元素。兒童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怎么樣使用,使用會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帶給他們成就感如何等等才是設計師著眼點所在,并且使用的環(huán)境受多種元素的影響,將兒童、環(huán)境、體驗構建整體和諧關系。
一個成功的玩具設計,不僅要考慮促進銷量,更要注重兒童在使用過程的反饋,這種反饋主要是通過兒童的感官體驗。在整個反饋的過程中,不僅有正面反饋,還有負面反饋,我們根據(jù)兩方面的反饋信息的收集進行設計。視覺是兒童了解產品及周圍環(huán)境的重要通道,首先注意的是產品的色彩,其次是造型,因此視覺上的反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與玩具交互的效果。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眼中,鮮艷的顏色會更加引起兒童的注意。聽覺僅次于視覺,兒童接受最佳的范圍是30到70分貝,良好的聲音能夠引起兒童注意以及興趣,給兒童帶來安全感。兒童與玩具接觸時的觸覺感受主要取決于設計者使用的表面材質和工藝,不同的材質和工藝給兒童帶來不同的觸覺體驗,觸覺能夠快速刺激兒童的感官系統(tǒng),在材質的舒適度上同樣會給兒童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如果采用的材質不當結果就會與設計師初衷背道而馳,兒童會對產品產生抵觸的心理感受,那么其他信息就無法被兒童接受到。并且觸覺交互是一種新的交互方式,兒童在觸覺交互中可以獲得比較直接的感受。嗅覺作為辨別氣味的器官,能夠增強兒童的嗅覺體驗,讓兒童更好理解事物。比如,2008年中國美術館的“聞墻”裝置,就是一種嗅覺上的交互。
玩具設計與交互設計相互融合互為引導,不僅引起兒童的興趣,而且讓兒童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學習?;有詮姷耐婢邇?yōu)勢不僅在于“好玩”,更能夠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美國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在娛樂的過程中學習,學習效果的提升最為明顯。”玩具的意義和價值不局限于是玩具的范疇之中,而是一件能夠引導兒童主動學習,加強動手能力的一件產品?!巴妗?,不僅僅是兒童與產品的行為互動,而且也是心靈上的溝通,好的玩具可以勾起兒童玩樂的興趣,并且引起兒童對于不同實物的關注和好奇心,在這種由自身好奇心驅動的狀態(tài)下學習,是提升學習效果最佳的方式,兒童的動手能力也在交互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提升。良好的交互行為與過程幫助兒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得到很好的提升,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實踐動手,交往互動,自主學習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上都得到了良好的鍛煉,而且可以幫助兒童增強與他人的互動,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交互設計是對產品設計思維方式的革新,為產品設計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意義已經超過現(xiàn)在我們所理解的計算機領域的交互,多維度、多通道的用戶體驗方式才是現(xiàn)在的主流方式。利用交互理念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與指導下,對玩具設計師一種革新的思維方式,必將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與創(chuàng)新。這種思維不僅能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更能在多方面角度來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在成長階段如同一個好的老師一般引導著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能體驗娛樂的樂趣,而且引導鍛煉兒童在學習與接受新的事物上以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方面。在玩具設計過程中,使用情景、兒童行為、兒童、技術這四個元素相互支撐與融合,產品才更加完整,使用過程的體驗感更加愉悅以及主動性更強。
[1]NORMAN D A.情感化設計[M].付秋芳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2]陳晶,肖麗平.產品中交互設計的用戶體驗研究綜述[J].設計,2014.6.
[3]余石金,韋鶯.趙靜儀.兒童玩具產品的心理安全探析[J].中國標準化,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