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明, 王 敏, 王建豐, 孫紅成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上?!?00080)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nèi)分泌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3],可能與輻射、碘攝入增加、環(huán)境污染物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等有關(guān)。早在1955年有學者提出橋本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和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相關(guān),但機制不明確。有報導[4-5]稱PTC伴發(fā)HT預示腫瘤侵襲性較弱,但也有研究[6-7]否認這種結(jié)論。故HT對PTC的影響一直存在爭議。本研究對比分析PTC伴或不伴HT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特征,以探索其可能存在的關(guān)聯(lián)性。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收治并手術(shù)的632例甲狀腺癌患者資料。所有患者在術(shù)前均行臨床和超聲評估,根據(jù)患者單或雙側(cè)癌分別施行甲狀腺患側(cè)腺葉+峽部+對側(cè)大部切除術(shù)+患側(cè)中央淋巴結(jié)清掃術(shù),或甲狀腺全切除術(shù)+單/雙側(cè)中央?yún)^(qū)淋巴結(jié)清掃術(shù);所有甲狀腺癌均有組織病理學診斷。在632例甲狀腺癌中,481例(76.1%)為女性,年齡16~83(46.64)歲;614例(97.15%)為乳頭狀癌,8例(1.27%)為濾泡狀癌,8例(1.27%)為髓樣癌,2例(0.3%)為未分化癌。如圖1、表1,在614例乳頭狀癌中,120例(19.0%)伴有HT;494例伴有HT。
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理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由同一病理醫(yī)生團隊進行。
抗人CK19、HBME-1、Galectin-3、TTF-1、鈣離子、TG、CEA和Ki67抗體均購自上海Gene Tech有限公司。
檢測的主要指標包括: 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細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 CK19)、人類骨髓內(nèi)皮細胞-1(human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1, HBME-1)、甲狀腺轉(zhuǎn)錄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TTF-1)、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細胞核相關(guān)抗原67(nuclcar-associated antigen 67, Ki67)。
所有樣品在1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pH 7.4)中固定,脫水,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厚4μm,分別行H-E染色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常規(guī)脫蠟PBS中漂洗并在室溫下用3%過氧化氫-甲醇封閉以進行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消融;于載玻片加入一抗室溫下溫育1h,PBS洗滌后加入生物素化二抗溫育30min,在DAB著色室溫無光中放置10min。最后用顯微鏡觀察。
PTC合并與不合并HT的病理結(jié)果見圖1。
本組乳頭狀癌614例(97.15%),120例(19.0%)伴發(fā)HT;與其他組織學亞型相比,PTC與HT相關(guān)(P<0.001),見表1。與不伴有HT的PTC(PTC組)患者相比,PTC伴有HT的PTC(PTC+HT組)患者較年輕(P=0.008);女性比例較高(88.3%vs73.1%,P<0.001),而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示女性性別是HT的獨立危險因素(OR=2.789,P<0.001);血清TSH、TGAb和TPOAb水平較高(P<0.01);腫瘤直徑較小(P=0.034);但兩組腫瘤多灶性、甲狀腺外浸潤、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甲狀腺微小癌、TNM分期或臨床病理分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圖1 PTC伴與不伴HT病理結(jié)果(H-E,×200)Fig.1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TC with or without HT(H-E,×200)A: 不伴發(fā)HT;B: 伴發(fā)HT
病理學亞型HT+(n=120)HT-(n=512)P值乳頭狀癌120494<0.001濾泡狀癌08髓樣癌08未分化癌02
表2 PTC伴與不伴HT患者的病理特征
PTC+HT組Ki67陽性率及表達強度高于PTC組(P<0.05),但CK19、HBME-1、Galectin-3、TTF-1、Calcitoni、TG和CEA無差異(P>0.05),見圖2、表3。
圖2 PTC伴或不伴HT腫瘤組織的Ki67表達(免疫組織化學,×200)Fig.2 Ki67 expression of PTC with or without HTA: 伴發(fā)HT;B: 不伴發(fā)HT;不伴發(fā)HT的PTC組織中Ki67低表達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PTC伴HT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特征。結(jié)果表明,與不伴HT的PTC患者相比,伴有HT的PTC患者較年輕,女性較多,腫瘤較小,且具有較高的Ki67陽性率和表達強度。
HT和PTC之間的相關(guān)性一直存在爭議。Loh等[5]和Girard等[8]的研究表明,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強烈關(guān)聯(lián),PTC伴HT患者的腫瘤較小,甲狀腺外浸潤發(fā)生率較低,臨床病理分期較早,提示淋巴細胞浸潤可能抑制腫瘤生長和增殖。Dvorkin等[9]也報導,與PTC類似,其他分化型甲狀腺癌伴HT者腫瘤侵襲性較低,預后較好。本組PTC伴HT患者較年輕、腫瘤較小,與上述報導[8]基本一致;但在腫瘤多灶性、甲狀腺外浸潤和臨床病理分期未觀察到差異性。這種區(qū)別可通過Jankovic等[10]研究解釋,其meta分析顯示,基于大量人群細針穿刺細胞學活檢的研究未提供證據(jù)支持HT和PTC間有相關(guān)性,而眾多以甲狀腺手術(shù)切除標本為基礎(chǔ)的研究中卻證實兩者相關(guān)。在8個甲狀腺癌手術(shù)切除標本為基礎(chǔ)的研究中,PTC伴HT的比例為27.56%,而在8個細針穿刺研究中PTC伴HT的比例僅為1.20%。該差異可能與人群選擇偏倚有關(guān)。因此,今后應以前瞻性研究為基礎(chǔ)和并設(shè)計更長的隨訪時間來進一步闡明兩者的關(guān)系。
Ki67表達與腫瘤增殖切相關(guān)。與正常組織相比,癌組織Ki67表達顯著升高[11]。Ki67是腫瘤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癌組織Ki67陽性比例與患者存活率顯著相關(guān)性[12]。本組伴HT患者Ki67陽性率及表達強度均高于不伴HT者,與之前的報導矛盾[8-9]。已有研究[13]報導,甲狀腺癌伴甲狀腺炎患者預后更差。
慢性炎癥作為惡性腫瘤發(fā)展的危險因素已在其他腫瘤中被證實。但PTC和HT間的因果關(guān)系仍然不明。PTC通常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患者中更易發(fā)生[14]。盡管已發(fā)現(xiàn)感染和免疫應答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相關(guān),但目前尚無法解釋慢性炎癥對甲狀腺惡性腫瘤產(chǎn)生影響的機制。也許存在另一種可能,即HT是對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繼發(fā)反應,并且這種炎癥反應減緩了腫瘤的進展。已有報導[15]證實了這種炎癥反應對腫瘤的抑制作用。但目前仍無法驗證PTC伴HT究竟是兩者間確實存在因果關(guān)系抑或僅僅是兩種大概率疾病的偶然共存[16]。本組回顧性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且資料中HT本身不是甲狀腺切除術(shù)指征,這可能造成選擇上的偏倚,需要在未來臨床科研設(shè)計中加以控制,以得出更可靠的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