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蘭蘭 張梅香 吳江玲 李亞萍 徐茜茜
子宮肌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女性生殖道良性腫瘤,對女性的生育功能造成了較大的威脅,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最常用的方法是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該方法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且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1]。研究表明,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可影響者患者的術后康復以及疾病的轉(zhuǎn)歸情況,對患者預后有著較大影響[2]。所以本例中,在對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同時,還要考慮對患者進行最優(yōu)的護理,以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循證護理是一種結合最新文獻依據(jù)和醫(yī)護人員的日常經(jīng)驗,為患者提供最先進和最有效的護理,已經(jīng)被應用到很多領域中[3~4]。本文對循證護理模式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微創(chuàng)婦科住院進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入選標準為:①確診為子宮肌瘤。②接受了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③可以正常溝通。隨機分組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5],最終分為實驗組30例,對照組33例。
1.2調(diào)查方法 在患者入院時,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進行調(diào)查,然后根據(jù)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在患者出院時再對兩組的SDS和SAS進行調(diào)查。
1.3循證護理干預方法 循證護理主要是在患者入院之后,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結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情況提出循證問題,然后根據(jù)循證問題上網(wǎng)檢索文獻,尋找循證依據(jù),并根據(jù)循證依據(jù)以及醫(y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經(jīng)驗來制定循證護理方案:
1.3.1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對疾病的恐懼,以及對手術和手術效果等一系列的擔心,會產(chǎn)生焦慮等情況,所以患者入院后,應該首先對患者進行SDS和SAS調(diào)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這些情況,針對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心理護理。
1.3.2疼痛護理 患者在術后可能會有疼痛,長時間的疼痛可能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所以應該首先對患者解釋清楚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的改善方法,并囑咐患者術后采取平臥,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熱敷、按摩等,與患者聊天,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覺。
1.3.3飲食護理 患者由于進行手術,所以在術后要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維生素、高蛋白及纖維素的食物,不要食用雞蛋、甜食等。
1.3.4并發(fā)癥護理 針對該手術術后一般常見的并發(fā)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教,最主要的是腹脹,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按照順時針進行腹部按摩,并囑咐患者術后及時的下床運動。
1.4評價指標 ①抑郁評價: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6],SDS包括10項正性條目,10項負性條目,共20條項目。得分計算方法為:20項問題的分數(shù)相加即為總粗分,總粗分再乘以1.25,取其整數(shù)部分即為標準總分,該量表規(guī)定標準總分>50分即視為有抑郁癥狀。②焦慮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該量表包括5項正性條目,15項負性條目,共20條項目。SAS量表的評分規(guī)則和得分計算方法與SDS相同,并且標準總分>50分也即視為有焦慮癥狀。
1.5質(zhì)量控制 ①對參與研究的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②調(diào)查人員不能有任何誘導性和傾向性的語言。
1.6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一般特征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6.97±7.327)歲和(39.27±5.735)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98,P=0.167)。另外,兩組患者的職業(yè)等一般特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人口學特征情況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變化情況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P>0.05);干預前后,實驗組的SDS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t=9.148,P<0.01),干預后變低,對照組干預后也變低(t=5.020,P<0.01);但是干預后,實驗組的SDS評分更低(t=-3.391,P<0.01),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變化情況比較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變化情況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變低(t=11.278,P<0.01),對照組干預后也變低(t=6.104,P< 0.01);但是干預后,實驗組的SAS評分更低(t=-3.646,P<0.01),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的SAS評分變化情況
負性情緒對于手術效果的影響已經(jīng)被很多研究所證明,所以目前對于各種護理模式對患者的手術效果的研究非常多,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是目前治療女性子宮肌瘤常用的手術,所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非常重要,一些研究表明循證護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8],但這些研究遠遠不夠,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時即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與干預前相比均降低,說明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后,抑郁和焦慮情緒均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效果可能還受到了其他因素比如手術、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又對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以及SAS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雖然均降低,但是實驗組患者的SDS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SDS低,實驗組患者的SAS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SAS低,說明實驗組患者經(jīng)過循證護理后,SDS和SAS改善更明顯,即實驗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均改善的更為明顯,說明循證護理模式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模式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抑郁和焦慮負性情緒,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