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甲
[摘 要]現(xiàn)實社會紛繁復雜,涉及到法律問題的現(xiàn)實案例多種多樣,法律工作者都面臨著將模糊的法律條文適用于具體事例的難題。法律解釋產(chǎn)生于法律條文的模糊性與法律事實的復雜性之間。法律解釋之中的文義解釋,由于時間和群體的流變,其含義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規(guī)則與事實之間的復雜性以及形式合理性與實質(zhì)合理性的沖突,法律解釋總是存在著難題。面對文義解釋的困局,則需要法律工作者以全面的方式,包容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思維來更好地實現(xiàn)法律公正化。
[關鍵詞]文義解釋;鳳祥改改;法律解釋平民化
筆者欲以一個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話題,在一個反對專業(yè)歧視的視頻中,筆者曾看到這樣一段對話,同學甲學習法律專業(yè),乙調(diào)侃道:“學法律呀,就是背書嘛。”同學甲回答道:“那你以后打官司的時候不需要律師和法官,帶個復讀機就行?!?/p>
對于對法律一知半解的普通民眾來說,他們眼中的法律工作者看似只是在“搬運”法律,將一個個事實適用于現(xiàn)成的法律條文即可得出裁判結論。但果真如此的話,就如視頻中同學甲所言,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本書或者一個復讀機等等可以儲存法條的工具,這個社會又何須法律工作者呢。事實上,法律是需要解釋的。
一、法律解釋的含義
法律規(guī)定的不明確要求對法律進行解釋,法律解釋的目的是確定立法者的原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涉及到法律問題的事實案例多種多樣,法官總要面臨著將模糊的法律原則適用于個案的難題,面對這樣的難題,“法律解釋”就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法律解釋作為制度而言,是有權主體對法律內(nèi)容的進一步闡述,這包括了全國和地方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以及國務院和地方政府的行政解釋。并且,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guī)解釋還進一步成為了一種法律淵源的類型,作為一種直接依據(jù)進入到司法流程中。作為方法的法律解釋是為了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實現(xiàn)精確化,而這一過程則往往由法官來實現(xiàn),在適用過程中對法律文本意義的理解和解釋是最核心的解釋,而這往往需要法官通過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來使法律通過解釋得以應對復雜的社會。
二、走進案例
上世紀70年代,陜西省鳳翔縣馬家坡村生活著一個叫做張改改的婦女,為人十分老實憨厚。1973年,改改的丈夫離世,為維持生計,便在村口公路邊擺了一個賣水攤,一杯水只賣兩分錢。改改不認識錢,她就把別人給的錢和自己的兩分硬幣比一下,小了大了都不賣。她的這一賣水辦法被人認為愚蠢,在陜甘的很多地區(qū),“改改”成為諷刺人愚笨的貶義方言。
2000年5月,農(nóng)民樊某某用“鳳祥改改”為蒸饃店店名,后因“鳳祥改改”這一招牌被令關門,辦理執(zhí)照后再開業(yè)。幾天后,樊某某以“鳳祥改改綠色農(nóng)產(chǎn)品開發(fā)基地”為名向鳳翔縣工商局提出申請??h工商局經(jīng)辦人員讓樊某某把"鳳祥改改”換為別的名稱,樊不同意。經(jīng)辦者說,"鳳祥改改”是鳳翔縣的"歷史名人”,要使用她的名字,須經(jīng)本人或其法定第一繼承人同意。于是樊某某找到了張改改的繼子并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其繼子同意樊某某使用該名稱,并出具了一份同意轉(zhuǎn)讓的證明。根據(jù)"私營企業(yè)主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作為企業(yè)字號”這一規(guī)定,樊某某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樊改改,并更換了新的身份證以求萬全。
但縣工商局稱:“鳳祥改改”一詞具有特定的歷史含義,對鳳翔人的人格有貶低,依據(jù)《企業(yè)名稱管理規(guī)定》第9條中“企業(yè)名稱不得含有有損于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或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和誤解的文字和內(nèi)容”之規(guī)定,“鳳祥改改”有損鳳祥形象,損害了鳳翔人的尊嚴,駁回登記申請。幾天之后,鳳翔縣工商局以無證經(jīng)營為由,要求樊某某停止使用“鳳祥改改”這一店名。
2000年6月22日,樊改改向?qū)氹u市工商局申請行政復議,寶雞市工商局維持鳳翔縣工商局不予注冊的決定。
樊改改不服并提起了行政訴訟,要求鳳翔縣人民法院依法撤銷縣工商局對"鳳祥改改”注冊登記的駁回通知,對"鳳祥改改”核準登記。2000年8月15日,鳳翔縣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稱:"鳳祥改改”在西北許多地方已成為嘲笑、貶損的代名詞,作為企業(yè)名稱,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和誤解,在鳳翔縣以"鳳祥改改”作為企業(yè)字號,顯屬不當。故此,維持鳳翔縣工商局的決定。
該案件一波三折,最終于2001年9月,寶雞市中院作出終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
三、案件背后
“鳳祥改改”案雖然在程序上一波三折,但案情并不復雜,復雜的是本案的實體內(nèi)容,稱它為一個疑難案件并不為過。因為它要將模糊的法律原則適用于個案,并且,在本案中“鳳祥改改”是一個頗具民俗地方特色的詞語,法官對于這個詞語的理解必定要加入個人的價值判斷。筆者認為這是對法官一個很大的考驗。
本案的一審二審判決,雖然裁定樊某某敗訴,但整個案件其實也是在法律界和民間存在爭議的。首先拋出的一個疑問便是:本案對于事實認定的最權威的判斷這是誰。眾所周知,事實認定是法律適用的前提,在本案中的關鍵事實是:“改改”一詞是否具有辱罵、貶損的含義。只有對這一事實做出認定,法官才能正確地適用法律作出判決。那么決定“改改”一詞是否含有貶義的是法官嗎?
筆者認為,不會有哪個法官認為自己是判斷“改改”一詞詞性的權威者,即使是土生土長在鳳翔縣的法官也不敢自滿地認為自己的看法就是權威的?!傍P祥改改”作為一個民俗色彩濃厚的詞語,鳳翔縣當?shù)氐拿癖妼τ谠撛~的理解才應更具有普適性。因此在本案的審判中,僅法官一人對“鳳祥改改”一詞做出解釋未免顯得過于專斷,其實在開庭前,法官可以深入基層走訪,去了解“鳳祥改改”一詞在民眾心中的含義,亦或者是請當?shù)孛癖姵鐾?,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法官在判案時對這個詞語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作出更準確的解釋。但本案在裁判的過程中似乎并沒有采取這樣的方式。
在本案對于“鳳祥改改”一詞的解釋中涉及到了法律方法中的文義解釋。法諺云:“字義除非不明確,即應嚴守。”但現(xiàn)實生活中,字義常常有不明確之處,法律解釋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法律解釋一般以字義為始,因為立法者都希望能夠?qū)⑵湓夥从吃谖牧x上。文義解釋往往發(fā)生于文義不能恰當?shù)貞糜谑聦嵉那闆r下,放置于本案中便是:如何對“鳳祥改改“一詞做出恰當合理的解釋。對字義的理解有地方和全國之分,如廣東省就有以“三鳥”代表“雞、鴨、鵝”三種家禽的習慣。另據(jù)南方一些地方的語言習慣,“弟妹”是指弟弟的妻子,假如該地區(qū)某人在遺囑中寫道“財產(chǎn)由弟妹繼承,”那么在解釋該遺囑使,應認定某人的財產(chǎn)繼承者是其弟弟的妻子,而非其弟弟妹妹。鑒于“鳳祥改改“一詞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特色,對于這一詞語的理解也就存在著全國和地方的理解。
以一種長遠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鳳祥改改“企業(yè)如果注冊成功,誰都不能認定其發(fā)展僅僅局限于鳳翔縣。那么關于其企業(yè)名稱的注冊問題,為何又必須要局限于鳳翔縣當?shù)氐挠^念之中呢?法官在對”鳳祥改改“一詞進行解釋的時候,為什么又一定要將自己固化為一個完完全全的本土人呢?將”鳳祥改改“一詞拿到全國范圍來看,想必大多數(shù)人并不認為它是愚昧的貶義方言,相反,很可能有不少人會認為當年那個叫張改改的婦女是憨厚質(zhì)樸的,因而”鳳祥改改“也是體現(xiàn)了一個本分經(jīng)商的企業(yè)的經(jīng)營理念。那么在法官進行解釋的時候,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鳳翔縣當?shù)孛癖姷囊庖?,甚至應該放眼全國。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法律解釋方法未免成本過高,程序過于復雜,但筆者以為,該案件發(fā)生于20世紀和21世紀的交合點,此時正是中國市場經(jīng)濟蓬勃向好發(fā)展的時期,對于一個有善于把握商機的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商標的注冊成功與否決定其命運的好壞,對于國家而言,一個企業(yè)的破土而出可能會為整個市場注入一絲清泉。因此,法官的決定至關重要,法官對于”鳳祥改改“一詞的解釋顯得尤為關鍵,鑒于此法律解釋的工作難道不值得更多的思考嗎。
筆者認為,在“鳳祥改改“案中的法律解釋更多的是法官的個人價值判斷,盡管鳳翔當?shù)孛袼滓泊蠖鄡A向于此種解釋,但法官個人仍然脫離不了本地人的固化思維,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已經(jīng)吹拂了二十多年的中國,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涌動過程中,法律工作者的思維也應該隨時代做出改變。關于商標的注冊問題,在我國的東南沿海一帶,“孔乙己”“阿Q”這類企業(yè)和產(chǎn)品的名字也得以順利注冊,這些名字不也是帶有一些貶損和嘲諷的意味嗎。同一事件,對于東部沿海的人來說可能是天賜商機。廣東、海南、深圳、香港不少商務公司聞訊后紛紛來電來函,表示愿意為“鳳祥改改”在香港注冊成立“國際鳳祥改改食品有限公司”或“鳳祥改改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等機構,其中,總部設在香港的國際泰康融資有限公司和遼寧鼎澤商務有限公司不僅寄來了注冊的有關事項及一封長達千字的慰問信,而且表示,為了支持西部大開發(fā),愿意免掉數(shù)萬元的手續(xù)費。 對于“鳳祥改改”一詞的解釋中的差異,也在促使著法官更多地思考如何理解“地方性知識”。
四、怎樣認識法律中文義解釋的困局
我們知道,語言本身不具有自然含義,語言的意義是讀者創(chuàng)造的賦予的,因此語言的意義必然存在著流變,這種流變不僅存在于時間的變遷之中,也存在于不同群體之中。但就本案中體現(xiàn)出來的文義解釋的困局,筆者認為有三。
其一:法官進行法律解釋時不僅要有自我的價值判斷,更要有群眾觀大局觀,思想視野一定要開闊。但在法官越來越職業(yè)化的今天,這一要求的滿足似乎略顯吃力。我國古代盡管既沒有法官“職業(yè)化”之說,也沒有“人民滿意”之理,但是古代法官卻有著尊重民情的優(yōu)良作風。比如在清代,一個案子如果涉及到民俗,人中選擇數(shù)位老成持重者以“體問風俗”,作為把握風俗的一種途徑。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古代法官關注民情的平民化傾向。 那么在新世紀的今天,法律解釋更應該多多采納民意,而且不僅應該是小范圍的思想,更應該是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nèi)的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思想。
其二:法官的解釋應該具有前瞻性而非拘泥于當下甚至執(zhí)拗于過往。在本案中很顯然,對于“改改”一詞愚昧貶損意義的認定已是上世紀的舊思想,陜西省社科院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張寶通研究員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場不該發(fā)生的風波。企業(yè)經(jīng)營允許采用一切合法手段擴大影響。樊改改看上的無非是‘改改的知名度,他要是真的把生意做好了,‘改改的影響可能確實就跟著改變了,對鳳翔縣只有好處沒壞處?!?2004年6月8日樊某某向陜西省工商局申請注冊“陜西西府鳳祥改改商貿(mào)有限公司”,7月陜西省工商局批準了樊某某的注冊申請并頒發(fā)了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同樣的事件僅僅過去四年,事件的結果就來了個峰回路轉(zhuǎn)。從2004年的注冊成功來看,“鳳祥改改”一詞也并非當年法官解釋的那么不堪,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思想會更加開闊,對于這類民俗詞語的理解上也會更加寬容。但這樣的建議還是“紙上談來終覺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們還需要不斷地思考和摸索。
其三:在我國的法律解釋中,權力的影響非常之大,它在社會中發(fā)揮出來的效果表明它終究是一種制度實踐,也就是說,法律解釋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再次才是一個技術問題,在法律解釋中,首先考慮的是“你是否有權去解釋”,然后才考慮“你如何解釋”。這樣的一種法律解釋程序在筆者看來,一定程度上有失法律的公正性。當行政訴訟原被告雙方對法律的解釋產(chǎn)生沖突時,司法者應當允許原告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對法律進行適當?shù)慕忉專瑧攲υ嬖谶m用法律中的規(guī)避行為保持適度的寬容。 當然,這種寬容是非常有限度的,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細微的改變都有推進依法治國、司法公正進程的可能性。這一觀點放到“鳳祥改改”一案中來看也是頗具深意的。
五、結語
規(guī)則與事實之間的復雜性以及形式合理性與實質(zhì)合理性的沖突,法律解釋總是存在著難題。無論是否存在德沃金所謂的“唯一正確答案”,法律解釋在司法裁判過程中對法律工作者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在本文中筆者僅以“鳳祥改改”一案為例,從個人觀點出發(fā)結合相關書籍和論文,對法律解釋中的“文義解釋”之困局發(fā)表了一些淺陋的見解,但關于法律解釋的方法和局限之處還有無限的探討之處,這也是所有法律學習者和法律工作者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需要不斷反思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鄭永流:《法律方法階梯》,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 孫笑俠,專家點評,“鳳祥改改”案中的法理和倫理。
[3] [日]滋賀秀三:“中國法文化考察”,載《明清時期的民事裁判和民間契約》,王亞新等譯,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