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芳
摘 要 在初中階段數學題目有關的教學之中,教師應自學生普遍的錯誤之中以發(fā)掘各類教學材料,并借助這類問題為學生予以科學地輔助,使學生對自身知識系統之中過弱的版塊予以增強,并對概念產生正確的認識,訓練學生思考的審慎性。
關鍵詞 典型易錯題;初中數學;改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4-0203-01
一、前言
提升學生的解題技能即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之中尤為關鍵的一大教學版塊,還是學生知識運用技能的一大凸顯。不過,自具體的教學來說,學生一般會產生部分尤為經典的解題錯誤,不管是思考方面的錯誤,亦或是解題技能與方式把握的不夠全方位。要想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解題技能,教師就應自這類錯誤的改正著眼,如此,才可以持續(xù)地增強學生的解題技能,并獲得優(yōu)良的教學成效。
二、經典易錯題的各類錯因調研與改正途徑
1.使學生對概念產生正確的認識
在學生的各類易錯題之中,尤為普遍的即未把握概念而引發(fā)錯誤,這一問題極為基本,然而,許多學生均會面對。學生自身知識的持續(xù)積攢,使得其觸碰的數學概念逐步增多,就會對各類具備關聯性的知識有所弄混。防范學生因為概念認識之中的錯誤而引發(fā)各類解題失誤,教師應引領學生對知識輔以疏通及歸總,比如,在某一小節(jié)的學習完成后,施行教學回溯,特別是對具備關聯性的知識輔以比照教學,使學生能夠把握知識之間的關聯性與差別。這一比照教學能夠使學生對概念、知識等具備尤為精準的認識,還可以使學生在加以解題期間,防范因為概念弄混而引發(fā)錯誤。
比如,-a3的底數即_____,指數即_____。錯誤:底數即-a,指數即3。正確:底數即a,指數即3。
學生產生錯誤即未把握冪的概念,冪即經由底數及指數構成,即an,a還能夠即整式。教師應借助(-a)3與這一題加以比照,提升學生對冪概念的把握。具備概念認識方面的偏差而引發(fā)錯誤即要加以防范的,教師應在輔以教學期間適宜予以突出,進而改良學生在認識方面的偏差。
2.訓練在學生進行思考期間的審慎性
學生可以自己對某類問題予以解決,但是,許多題目在輔以解決期間,應對題目之中的條件施行調研,不一致條件之中會收獲不一致的回答。這即歸類探討概念的運用,這一種類的問題在初中階段數學題目之中尤為大量。對于這一題目,學生一般僅顧慮到普通的狀況,對題目之中隱藏的條件未輔以發(fā)掘,且對其余關鍵的條件也未予以探討。漏解得以引發(fā),即因為學生的思考缺少審慎性。所以,教師在施行教學期間,應對學生的這一技能予以增強,特別是應借助各類經典題目以訓練學生歸類探討的概念,使學生在予以解答期間,更為審慎,概念更為明晰。
比如,等腰三角形某一邊即6,周長即14,其面積即。依據周長即15與等腰三角形兩大條件,學生施行探討,借助調研,學生知曉這一三角形各邊即6、6、2或是4、4、6,再依據三角形面積式子輔以測算。然而,學生一般會忽略某一狀況,在腰長即4后,底邊即6,4+4>6可以組成一大三角形,學生的思索即暫停,未顧慮到腰長即6的狀況,這即學生思索不夠審慎的凸顯。教師碰到這一問題后,應科學予以調研,引領學生對各類狀況輔以科學的思索。如此,才可以訓練學生思考的審慎性,以增強學生的解題技能。
3.認真對學生的課余練習輔以修正
在對學生各類解題錯誤輔以改正期間,教師要對題目教學方式輔以改良,比如,認真對學生的課余練習輔以休正,告知學生練習之中的各類問題。如此,不單能夠使學生穩(wěn)固牢記,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學生也能夠立即知曉自身思考與知識把握等方面的疏忽。學生在練習之中會產生各類問題,教師在對這類練習輔以修正期間,要對教學與引領方式予以科學地選取,不應太過責罵學生,而應引領其搜尋自身的問題,并激勵其認真加以改良。如此,才不會傷害到學生的主動性,還能夠為學生輔以積極向上的助推力,使其持續(xù)健全自己的解題技能。
比如,某一直角三角形之中兩大邊即AC即6cm,BC即8cm,把AC順∠CAB之中的角平分線即AD輔以折疊,讓其落至AB之中,與AE加以重疊,CD的長度即。部分學生在施行解題期間,會將ABC這一三角形當作等腰三角形,指出了AD即BC之中的垂直平分線,BD即4。將ABD這一三角形當作等腰三角形,BE即5。教師在對練習輔以修正期間,找出這一問題后應立即予以引導,使學生思索自身的解題方法準確與否。在學生知曉自身的錯誤后,對這一問題就會穩(wěn)固牢記。借助教師予以的指引,學生可以逐步找出這一問題準確的解題方法。這一練習教學引導的進程,不單可以讓學生對自身的問題穩(wěn)固牢記,還可以收獲較優(yōu)的成效。
三、結束語
在對數學題目輔以解答期間,應審慎與全方位,不可以“丟解”,也不可以“多解”,在很多題目之中,時常會具備許多陷阱,進而考量學生自身的審慎性。所以,教師在輔以教學期間,應借助易錯題當作示例,以輔助學生產生仔細、全方位考量問題的習慣,并提升學生對題目全方位且審慎的調研技能。
參考文獻:
[1]安麗雅.淺談初中數學“易錯題”的有效利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1):34.
[2]韓忠軍.小學數學易錯題的出錯原因與解決方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03):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