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順欽
摘 要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提煉和展示的過程。課堂上科學創(chuàng)新地提問、能夠激活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在初中復習課中大膽創(chuàng)新引入課堂提問,往往事半功倍。既鞏固了復習效果,又提高了復習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 復習課;創(chuàng)新;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O572.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3-0167-01
提問,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技能。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精髓。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內容多、時間緊,很多教師害怕提問耽誤時間,往往少用或不用課堂提問。在復習課上,如何讓老師提出的問題能有效性,我覺得應做好如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新性地提問題
如何充分發(fā)揮提問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內在機理、語言形式和思想底蘊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我認為首先必須重視課堂提問的創(chuàng)新性。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也要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在地理復習課中尤為重要。舊知識本身對學生來說已失去神秘色彩,相應的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復習課的課堂提問要求新穎別致,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1.創(chuàng)新提問角度
在學生對知識大體了解的基礎上,再用“羅列式”的復習提問未免顯得有些呆板、枯燥。如果教師選擇一個較好的切入點來提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復習中國地理《遼闊的疆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能用課本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字來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嗎?問題一拋出,學生們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積極地討論起來:從我國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居世界第3位,到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從我國東部的4大沿海,到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從我國南北距離約5500千米、東西距離約5000千米,到我國有20000千米的陸上國界線、1800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從我國的2個內海,到我國的2個海峽……通過列舉這些數(shù)字,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本節(jié)課的大部分知識掌握下來了,復習課就上得輕松圓滿。
2.創(chuàng)新提問內容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再現(xiàn),而是對知識的理順、歸納和總結。因此,一個好的提問最好能包容幾個相關的知識點,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綜合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梯度和難度。這樣才能調動大多數(shù)學生積極思維,推動師生互動。
3.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
復習課的提問要不拘一格,可以個別提問,也可以集體提問;可以分組選代表提問,也可以代表間相互提問;可以口頭提問,也可以書面提問??陬^提問還包括教師教學中的隨機即興提問。書面提問一般事先把問題寫在小黑板上或紙上,或打印發(fā)給學生,有條件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復習效率,同一個問題最好不要提問兩人次以上,畢竟復習課的容量大,而課堂時間又是有限的。
二、提問要難易適中,因人而異
教育新理念認為,教育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心理學家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積極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所以提問題要難易適中,以中等水平學生的接收能力為主,適當兼顧優(yōu)差生,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回答問題有所收獲。
例如復習到《日本》這一節(jié)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誰能給大家解釋其中的原因?這一問題不難,多數(shù)同學都舉了手,我提問了一個中等生,他的問答很簡潔:日本處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所以多火山和地震?;卮饻蚀_,我給予了積極評價。為了兼顧優(yōu)生,緊接著我提出一個新問題:日本面對火山地震頻繁如何趨利避害?這個問題屬于辯證性問題,該優(yōu)生亦能回答個大概:利用多溫泉及火山發(fā)展旅游業(yè),開采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如地熱能,建筑材料多采用輕質材料——木板,舉行防震減災演練等等。在這種層次性的提問,學生在質疑、析疑的過程中,學生對地理知識就能夠得到進一步理解,而且還能調動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要學生回答,可以先沉默一段時間(依問題的難易而定),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特別是復習課,一節(jié)課下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這一短暫的沉默恰好給學生提供了記憶的黃金儲備時段。同時給學生整理思路、組織語言提供了最佳契機。幾年的課堂實踐表明,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不充分,學生往往答非所問,語無倫次,即使能夠回答得出,也往往詞不達意,很難做到準確完善。相反,若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學生往往回答的比較準確,留下的印象深刻,記憶也牢靠。當然,給學生的思考時間也不能太長,一般來說,以不超過二分鐘為宜。
四、要適時、適當?shù)貑l(fā)
新課改提倡啟發(fā)式教學,出現(xiàn)啟而未發(fā)的狀況時,老師要適當給予幫助。如重述或解釋問題本身,或提示關鍵詞等(當然老師也不宜過多的提示,否則會造成學生心理依賴)。若提供幫助后學生依然不能回答,此時就應更換問題或有意識的指名讓其他學生回答。不能長時間保持沉默,僵持太久,那樣會白白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如講到長江三角洲工業(yè)區(qū)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上海寶山既不產(chǎn)煤也不出鐵礦,為什么還要在這里建一個全國最大最先進的現(xiàn)代化鋼鐵工業(yè)基地呢?經(jīng)過討論后,學生大多能分析出上海技術力量雄厚、交通便利的優(yōu)勢。還有沒有別的什么原因呢?我進一步提問。這時多數(shù)同學或竊竅私語或保持沉默。我適時點撥,我們以前講過上海是一個特大城市,從這一點上思考一下。我剛說完,就有很多同學不約而同舉起了手,學生順利地分析出上海工業(yè)多,對鋼材的需求量大,市場廣闊是優(yōu)勢,此問題便得到圓滿解決。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復習課不是不要課堂提問,反而應該加強課堂提問。只要在問題設計和提問技巧上多加鉆研,大膽突破,復習課一樣可以上得興趣昂然,復習效率也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