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萍
摘 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活動中要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尊重孩子們的自主性。本文結合《指南》精神,對幼兒園小班戶外自主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幼兒園;小班;戶外自主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3-0123-01
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指南》健康領域指出: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xié)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fā)展的基礎。積極有效地開展戶外活動,是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一、充分的活動前準備是有效開展戶外活動的前提。
現(xiàn)代的家庭多數居住在高樓里,家長們忙于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且在多個成人呵護下成長,擔心他們不會自己保護自己,盡量少帶他們到戶外活動,特別是有中大班孩子在戶外活動時,總是擔心大孩子沖撞到小班幼兒,但為了讓幼兒健康成長,戶外活動是必須開展的,所以充分的活動前準備是有效開展小班幼兒戶外活動的保障。
1.心理準備
教師游戲前的溫馨提醒是有效開展戶外活動的前提。幫助幼兒做好心理準備,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醒幼兒遵守公共秩序,告訴幼兒在游戲中如果大家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橫沖直撞將會造成什么后果,提醒幼兒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并且注意保護自己,躲避其他幼兒的沖撞,如游戲中注意不推擠,有序下樓等自護自救知識,讓幼兒有個運動前的心理準備。
2.物質準備
適合運動的著裝是有效開展戶外活動的必要裝備,告訴幼兒:我們準備參加有趣的戶外游戲了,請自己檢查著裝是否適合運動,如鞋帶系好沒有,衣服是否穿得過厚過緊等。根據《指南》精神,我們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習慣,教師再作個別檢查,幫助特殊的幼兒做好運動前準備。
3.身體準備
熱身運動是一切體育運動之前必備的環(huán)節(jié),它可以使身體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活動。小班幼兒具有愛模仿的特點,所以在熱身活動中模仿動物的動作,動畫片人物的動作,再加上有趣的兒歌,改變原來單調的聽口令做動作,如把“頭部運動1234”換成“小兔小兔點點頭”,“學學小螃蟹橫著走,走、走、走”等隨時更換的兒歌和動作,讓幼兒愉快的活動肢體,為下個環(huán)節(jié)做好身體準備。
二、有趣的游戲內容是有效開展戶外活動的靈魂
1.讓幼兒成為戶外活動的主人
“激發(f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只有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才能是游戲的主人。讓幼兒自選游戲內容,自己布置場地,愛玩什么,怎么玩,一切由幼兒做主,這才能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如《小老鼠上燈臺》這首兒歌詼諧幽默,小朋友非常喜歡,我們把它設計成一個體育游戲,練習爬,滾的動作。教師問:小老鼠怎么爬的?怎么滾下來的?怎樣滾不會受傷?小朋友們嘻嘻哈哈學著小老鼠的動作,側身滾、前滾翻、匍匐爬……熱鬧極了。用什么來布置燈臺?幼兒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有竹梯和輪胎,于是提出用現(xiàn)有的竹梯和輪胎搭成一個燈臺。他們抬竹梯,滾輪胎,在布置場地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的樂趣,體現(xiàn)了“為幼兒準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的《指南》精神。游戲開始了,他們把自己當成小老鼠,偷偷的東張西望爬上“燈臺”,做偷油吃的動作,一些幼兒則扮演成貓,“喵喵喵,貓來了”,一群小老鼠從輪胎上滾下來,開心極了。從布置場地的抬竹梯,滾輪胎到整理場地,全由幼兒自己動手,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抬、滾、搬、爬的動作都得到了發(fā)展,整個活動教師都以協(xié)助者的身份出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孩子的自主性和戶外活動的有效性。
2.為幼兒的“提供“最佳玩伴
《指南》提出“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開展體育活動”,教師要放手自選游戲,我們打破年齡段和班級界限,做到全園互動。在各個活動場地指定教師固定指導到自己場地里游戲的幼兒,并為幼兒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自主活動,協(xié)助處理一些突發(fā)事件。小班幼兒喜歡跟隨大孩子玩,他們總是看到大孩子玩什么都想參與,如:佳佳看到大班哥哥玩小推車,盯著哥哥的小推車跟著跑,一會兒,她過來問:“老師,我也想玩小推車。”“哦,可是那哥哥正在玩,怎么辦?你可以怎么做?”她點點頭說:“我去和他商量,請他讓我玩一會吧。”她鼓起勇氣跑過去,拉了拉哥哥:“哥哥,你的小推車可以讓給我玩一會嗎?”哥哥看著小妹妹,同意了,佳佳雙手推著小推車,可是由于個子太小,力氣不足,沒辦法推動它,哥哥看了看,幫著她一起推,他們開心的笑了。以大帶小,不僅增強了大班幼兒有了責任感和成就感,也增強了小班的幼兒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三、角色的對換是有效開展戶外活動的潤滑劑
教師在戶外活動中不要做個高高在上的“指揮家”,要積極的做個有“童心”的游戲伙伴,《指南》提出“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如“切西瓜”,教師經常都是扮演“切瓜人”的角色,這次活動教師換換角色,我也來當被切的西瓜,被幼兒抱住啃“西瓜”時,我夸張的動作和表情,惹得他們哈哈大笑,當幼兒真正的玩伴,我體驗到了快樂。
四、結語
總之,有效的組織與實施小班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還需要我們從生活細微處去挖掘幼兒所喜好的自主性游戲。讓小班幼兒從自主游戲的興趣中解放天性、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陸嫻敏.幼兒游戲之旅[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崔靈菲.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