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勝
摘 要:針對高校經濟學一線教學科研人員、教務管理人員和青年大學生的調研顯示:我國當前經濟學教育教學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邊緣化和經濟學教育教學“西化”問題突出。造成當前問題的原因有國際政治形勢變化、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社會思潮影響等客觀因素,也有理論創(chuàng)新滯后、前沿追蹤不足、教材創(chuàng)新落后等主觀因素。相關部門應重視教育教學領域領導權,通過制定指導意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研究、鼓勵編寫符合現代學生認知方式的政治經濟學類創(chuàng)新教材等措施,切實扭轉局面,促進經濟學教育教學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經濟學教育教學;意識形態(tài);邊緣化與“西化”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高校經濟類學科的教育教學,可能正屬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問題領域,多年來不少專家學者也為此公開呼吁。為全面了解當前存在的問題,客觀分析原因,進而提出對策建議,對我國教育教學現狀展開調研。
調研對象、內容和方法
調研對象主要包括高校經濟學教育教學領域一線教學科研人員、教務管理人員,以及接受大學四年經濟學教育教學并獲得本科學位的學生。調研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在高校經濟學教育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比重、青年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認識認同、教學科研人員對我國當前經濟學教育教學的基本觀察等。
此次調研我們采用預約訪談和匿名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對一線教學科研人員和教務管理人員,主要采取直接采訪的方式,就我國當前高校經濟學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訪談調研;對學生群體,主要以匿名問卷方式進行,同時也針對問卷中的某些選項或某些問題進行個別訪談作為輔助。
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采訪了數十位經濟學教育教學一線工作人員,并對548名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其中,接受訪談的教育教學人員來自不同高校,且都是一線教學科研工作者;填寫調查問卷的學生都接受了完整的大學四年經濟學類本科教育,調查對象遍及五十余所高校。調研結果概括如下: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邊緣化和經濟學教育教學“西化”問題突出
一是課程設置方面。許多大學經濟學相關專業(yè)課程設置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經濟學”“《資本論》選讀”“當代中國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等)的課時數量和相應學分遠少于西方經濟學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微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等)的課時數量和相應學分。兩者比例大致在1∶2~1∶3之間。有些高校甚至低至1∶4,嚴重的地方甚至低達1∶6?!榜R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呈現的邊緣化現象非常嚴重。
二是教學方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類相關課程課時偏少,導致課程內容壓縮,出現學生還未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學期便已結束的情況,教師又要被動適應學生考試需要,最終導致教學關系不斷惡化。一些高校開設西方經濟學相關課程的教師直接采用西方原版教材,且不加任何批判地直接講授給學生。中國學者編著的一些西方經濟學教材受到一定排斥。
三是研究生招生和入學考試導向方面。部分高校在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yè)研究生時所分配的招生名額一般少于西方經濟學所分配招生名額;絕大多數經濟學博士點和碩生點的招生考試中,西方經濟學相關課程所占考分超過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三分之二、五分之四。
四是科研考核、職稱評定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少大學所制定的科研考核、職稱評定標準,側重將教師在西方主流社會科學主導的SSCI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作為最重要標準和依據。一些重點大學大批引進海外而且主要是英國、美國畢業(yè)的經濟學博士或博士后,有些經濟類學院“海歸”教師人數已占到全部教師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類教師出現匱乏。
五是已產生事實影響。在接受調研的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學生(53%)認為中國的主流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而不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超過一半的學生(59%)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fā)展主要受了“西方經濟學”而不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影響。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邊緣化和經濟學教育教學“西化”的原因
一是客觀因素。第一,國際政治形勢變化帶來了負面影響。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開始進入低潮,一些人將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失敗歸咎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失敗,進而歸咎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研究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二,社會經濟體制轉型過程對理論提出挑戰(zhàn)。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共同發(fā)展、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等現實經濟情況,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任務。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的解釋力不足顯現。第三,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學教育教學領域部分喪失領導權和話語權。西方經濟學背景和主觀上排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學科研工作者,因評定體系、社會思潮等原因,逐漸占據教學科研單位領導職位,促使馬克思主義開始在經濟學教育教學領域喪失領導權和話語權。馬克思主義在經濟學教育教學領域領導權的喪失,直接導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育教學“生態(tài)鏈”遭受破壞,逐漸形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邊緣化和經濟學教育教學“西化”的情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現實世界的話語權隨之喪失。
二是主觀因素。第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滯后于實踐發(fā)展。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失敗,暴露了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學存在的教條化問題,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經濟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理論界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界關于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還未真正形成系統(tǒng)化的理論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事實上滯后于實踐發(fā)展。第二,國內學術界對西方經濟學界的研究跟蹤不足,盲目推崇西方主流。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一方面,西方不少經濟學家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發(fā)表了大量質疑和批判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著作和論文;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其他非主流經濟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當前,我國學術界對西方關于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的反思和西方關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關注不夠、研究不多,這也導致學生產生西方主流經濟學在西方廣受歡迎的錯覺,進而使得部分學者、學生盲目推崇甚至迷信西方主流經濟學。第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材創(chuàng)新不足,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調查顯示:接近五分之四(78%)的學生認為“西方經濟學”更具吸引力,其中,三分之一(33%)的學生認為“西方經濟學”更具吸引力的原因是教材生動。
結論與對策
1.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在經濟學教育教學部門的領導權問題
領導權問題應是首要問題,是真正能夠扭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邊緣化、經濟學教育教學“西化”傾向的關鍵點。主觀排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教授、學者擔任經濟、經管類學院主管領導職務,對當前情況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應建議并鼓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yè)背景的教授、學者或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素養(yǎng)和水平的教授、學者擔任領導職位,院級領導班子中至少配備一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yè)背景或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素養(yǎng)和水平的教學科研人員。
2.相關教育部門應在課程安排、教材選用和研究生入學考試上出臺指導意見和規(guī)定
課程安排上,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經過科學論證,制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類課程課時數與西方經濟學類課程課時數的比重目標,使前者超過后者,或至少應達到1∶1。其中,經濟類相關專業(yè)的基礎課設置中,應增加“《資本論》選讀”教學的課時安排。在接受調研的經濟類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中,接近五分之四(76%)的學生沒有讀過《資本論》原書。同時,結合當前高校思政課建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思政通識課進行開設。西方經濟學類相關專業(yè)選用教材方面,應鼓勵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教材,如果選用西方教材,應輔之批判性分析。
3.高校相關部門應重視科研考核、職稱評定標準導向和師資隊伍培訓,避免“西化”傾向
高??蒲胁块T應該提高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類相關期刊在科研考核、職稱評定中的權重,鼓勵經濟學教學科研人員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和教學。同時,針對海外獲得學位的中青年教師,應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學習班,補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
4.切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和教學
在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批判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研究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解釋力的不足,與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不足有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fā)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guī)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規(guī)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tǒng)化的經濟學說,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我們理應結合新的歷史契機,高度重視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和發(fā)展。
5.組織力量編寫符合現代學生認知方式的政治經濟學類教材
與西方不斷推陳出新地推出經濟學教材相比,當前大多數政治經濟學類相關課程的教材更多側重理論闡述,缺少鮮活的例子、形象的說明,同時更新緩慢,這已不適合當代大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認知方式。政治經濟學相關課程的教材應將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生動鮮活的具體性融合,以更加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組織力量編寫符合現代學生認知方式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及其他相關政治經濟學類的教材應是重要工作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劉國光.談經濟學教學和研究中的一些問題[J].中國經貿導刊.2005(20):4-11.
[3]劉國光.關于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些問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4):5-9.
[4]丁堡駿.以馬克思主義引領高校經濟學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1-26(4).
[5]邱海平.“西化”的經濟學教育不能成為主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1-26(7).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