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要】本文針對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改變現狀的策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研究教材,結合實際,豐富學生的交際話題;豐富口語交際活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興趣和自信心;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和豐富詞語;關注評價,引發(fā)傾聽的興趣。
【關鍵詞】口語交際 教學現狀 分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4A-0111-02
隨著社會交際活動的頻繁、廣泛和活躍,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小學生應當“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可見,語文教師若想讓學生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我校的口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口語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下面,筆者針對我校的口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以便針對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一、我??谡Z交際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教師教學方式存在“書本知識化、教師中心化、課堂中心化”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口語內容時,普遍是對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大致重復一遍,然后以自己為中心去教給學生相關口語交際的內容和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執(zhí)教,學生受教,并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學活動范圍局限在教室、課堂上進行,既沒有讓學生“走出去”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沒有“請進來”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常有“死課”(學生不肯交際)或“亂課”(遠離目標)現象出現。
出現如上問題,是由于農村基礎教育比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我校教師就受到了教學任務繁重和培訓學習機會有限的牽制,很少有機會能夠定期參加集中學習或培訓,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各種類型的觀摩學習活動等,這就造成了教師們對當今課改精神和理念認識膚淺,在行動上也沒能及時跟進。這些都導致了教師難以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往往遵循老規(guī)矩:書本是課堂教學唯一的內容,所有的教學活動應全部圍繞書本進行。
(二)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說”的訓練,忽視了“聽”的指導
“口語交際”包括說話和聽話兩個方面,有的教師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花大力氣在指導學生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怎樣說具體等方面,卻忽略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好習慣,也沒有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從而導致學生不會傾聽或傾聽不得要領,從而不能很好地反饋信息。
(三)口語交際的內容單一
由于農村孩子見識面窄,閱讀量少,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再加上口語教學中教師所選的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能夠主動、大膽地交流。主要表現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難以完整地表達意思;前后矛盾,語句重復;沒有主題,游離目標;易受干擾,無意中斷;語言不準確,聲音不洪亮;不能認真地傾聽他人的表述,等等。
(四)學生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孤立
由于教師在課堂上不注重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再加上大部分農村家長文化層次低、見識少,根本不注重與孩子語言上的溝通,從而導致很多學生進入校園后對語言學習有恐懼心理,不愿與他人交流和談話,與教師、同學也只有簡單的溝通。
二、改善策略
針對我校口語交際教學中出現的如上問題,筆者提出改變我校小學生口語交際教學現狀的一些做法:
(一)自覺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
要解決教學方式落后的問題,除了教育管理部門要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專業(yè)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更重要的是農村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應認真鉆研現代教學新理論,以先進思想教育指導教學過程,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要真正領會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賦予口語交際教學新的內涵。針對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參加集中培訓學習的問題,筆者認為,農村教師可以購買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書籍加以研究,或在網絡上參與學習,多途徑讓自己“充電”;對于沒有機會外出參加各種類型觀摩學習活動的缺陷,教師可以通過購買教學光盤或在網絡上觀看有關名師專家的示范課作為彌補。對于這些外在的一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困難因素,農村教師不要過于強化這些困難,而應該喚起自身的工作使命感和責任感,時刻不忘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責任,讓自己及時跟上時代飛速發(fā)展的步伐,善于和及時更新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改變過時的、不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式,運用合乎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方式落后的問題。
(二)研究教材,結合實際,豐富學生的交際話題
小學語文S版教材對口語交際知識內容、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系統(tǒng)、科學的編排。比如,對于“幼小銜接”,小學語文S版教材提倡從“口語入手”,在學生一入學就安排了與入學教育相結合的口語課,如圍繞“我愛我們的學校”“我愛老師和同學”和“我愛學語文”三個專題,讓學生整合情感興趣、口語運用、行為習慣、合作意識、語文學習方法等因素,發(fā)展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參與交際的興趣。小學語文S版教材在學拼音、識字、課文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安排了語言交流活動,如課后有相關的思考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能力。另外,全套教材每單元專設了口語交際課或語文大課堂,目的是讓學生逐漸體會到如何抓住別人的說話重點,怎樣得體地評價別人,如何有條理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教師研究教材,把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提供有助于學生開口和交際的話題。比如,針對學生缺乏口語交際環(huán)境的問題,我們可以結合學生中亂丟垃圾的現象,創(chuàng)設一個“我看校園亂丟垃圾的行為”的話題,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然后和同學或家長交流討論亂丟垃圾的現象,促使學生通過這些交際提高交際能力。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話題,既能解決學生缺乏口語交際話題的問題,又能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口語交際的內容。
(三)豐富口語交際活動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興趣和自信心
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平時可以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當眾說話的自信心。如教學小學語文S版第二冊《寄給青蛙的信》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請你讀一讀小鴨子寫信的內容”的朗讀比賽活動,看誰讀得最流暢;可以舉行“小鴨子和青蛙對話”的角色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會交流和溝通;可以開展“寫信和回信要注意什么問題”競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設計“小鴨如何成為青蛙的好朋友”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說說成為好朋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等等,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培養(yǎng)和增強說話的興趣。學生一旦對說話有興趣就會更加有自信地開口表達。教師如果能經常舉辦類似的活動,就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變得有話可說,有話敢說。
(四)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和豐富詞語
農村學生在詞語積累上遠遠落后于城市學生,想要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首先就要豐富詞語積累。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詞句,而且不應局限于課本上,應延伸到課外,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如可以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可以鼓勵學生盡量參加一些活動,并要求他們把活動中觀察到的人、事、物及時記在日記上,積累素材。相信只要農村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和豐富詞語。
(五)關注評價,引發(fā)傾聽的興趣
傾聽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都知道,人們只有會聽、聽明白,才能更好地展開互動,達到交際目的。為了讓學生樹立“認真傾聽”的意識,筆者注重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評價學生的說話來引發(fā)學生對傾聽的關注和重視。比如,發(fā)現有學生注意聽教師的某一指令時,筆者就說:“你抓住了老師說的某某內容,說明你聽得很認真很仔細”“你能把某某同學的話都聽明白了,真了不起”……通過積極的評價引發(fā)學生對傾聽的關注,并能從教師的評價中掌握傾聽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等。
總之,農村小學要根據當地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因地制宜,整合教材,開發(fā)資源,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訓練,促使學生從說正確、說完整,到說得有條理、說得生動,全面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