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梅
莒南縣相邸衛(wèi)生院內科,山東臨沂 276600
所謂糖尿病足實際上就是因為糖尿病而誘發(fā)外周血管病、周圍神經病變,最終導致病人出現(xiàn)下肢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殘疾的高危因素[1]。糖尿病足容易引起下肢潰瘍、壞疽,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是病理性截肢的首要原因[2]。許多患者在出院之后沒有積極參與健康教育,這就需要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綜合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這一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文章主要針對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預防效果展開分析,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間該院收治的1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為 55~84 歲,平均為(61.3±10.6)歲。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
治療組則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首先為醫(yī)院轉診過來的糖尿病患者建立檔案,以便進行管理,綜合性護理干預的主要內容包括慢性病管理、家庭隨訪、健康指導、健康教育、疾病咨詢以及短信隨訪和互動等方面。生活護理。叮囑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穿著寬松且舒適的衣服鞋子,切忌赤腳行走,尤其不要穿皮鞋,夏天不要穿涼鞋,以布鞋為主,每次穿鞋之前檢查鞋內是否藏有硬物,鞋底是否舒適等;叮囑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不要過度抓撓皮膚,使用碘伏消毒之后再進行包扎處理,一旦出現(xiàn)局部腫脹或者發(fā)熱等癥狀時,需立即加以針對性治療,保持局部清潔度。飲食護理。盡量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之內,控制高血脂水平,積極治療神經血管病變問題,根據(j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飲食計劃,保證攝取充足的蛋白質,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堅持少吃多餐的基本原則,戒煙戒酒,定時監(jiān)測血糖和血壓水平,按照抑制服用降糖藥物。出院后2周后,每周隨訪1次,出院1個月后每3個月隨訪1次。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率,以分析其在不同干預措施下糖尿病足的預防效果。同時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預防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預防效果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依從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n(%)]
糖尿病雖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無嚴重威脅,但是該病的病程較長,部分患者的病程超過20年,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較大的威脅[3]。很多糖尿病患者后期如果缺少必要的健康指導,還會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并發(fā)癥的一種,該病目前臨床無特效治療藥物,且許多患者在出院后沒有完全遵醫(yī)囑,導致血糖控制效果受到影響,糖尿病足疾病加重[4]。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
應該指出的是,糖尿病之所以稱之為慢性疾病,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患者胰島β細胞出現(xiàn)衰弱之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會隨之增長,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5]。隨著患者病程的增加,胰島β功能損傷加重,除了飲食控制以及運動鍛煉等常規(guī)方法外,還需要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的常用藥物有很多,其藥物能夠通過增加外周組織胰島素受體數(shù)量從而提高血糖利用率,機體在提高血糖攝入量之后,肝糖原輸出量能夠有效下降,從而提高了糖酵解的效果,能夠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是其治療效果有限,需要聯(lián)合胰島素類藥物來提高降糖效果。另外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還需要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綜合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模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為患者提供家庭護理,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來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藥、健康飲食以及合理鍛煉水平,從而提高患者而對于臨床治療的依從性。通過積極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于疾病認知,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確?;颊叩玫匠掷m(xù)、有效的醫(yī)療保健服務,能夠加緊醫(yī)院與家庭護理之間的聯(lián)系,一方面提高患者對于醫(yī)囑的遵從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另一方面能夠提升自身對疾病的知識的知曉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率。
該次研究觀察中,治療組護理后心理狀況以及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提高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知曉情況,提高生活質量。
[1] 蔡媛媛,梁海琳,俞潔,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21(2):155-157.
[2] 林媛,蔣爭妍,何冬凝,等.刮匙與剝絲換藥法在糖尿病足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8):2131-2134.
[3] 袁毅,周茹,潘艷,等.延續(xù)性護理對降低糖尿病足合并感染風險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97-2199.
[4] 李靜,張月華,王美君,等.2型糖尿病足高?;颊叩淖悴孔o理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8):1357-1360.
[5] 李寶軍,關小宏,朱艷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在115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