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群金融人,我們的終極夢想是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所作所為,通過我們的創(chuàng)新努力,能夠讓稀缺的社會資源,有限的社會資源,配置到那些有才有德勇于擔當?shù)膫€人和企業(yè)組織那里。]
編者按:2018年5月28日,宜信公司迎來12周年,作為中國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拓荒者之一,宜信在12年時間里取得了令業(yè)界矚目的成就。在當天宜信的12周年慶典活動中,宜信創(chuàng)始人、CEO唐寧發(fā)表了名為《未來宜信》的主題演講,深入詮釋了宜信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的緣由,以及宜信未來將如何成就一家偉大的金融企業(yè),從而實現(xiàn)基業(yè)長青。
何以基業(yè)長青?
宜信12年這一路走來,一方面走得艱辛,一方面走得踏實。艱辛是因為在中國做金融,建立中國的信用體系,改變投資者的思維方式是那么的不容易;踏實是因為有大家的信任關愛支持,未來有信心更踏實,也是因為能夠和各位在一起努力。
我代表宜信全體同事與大家分享對宜信公司的未來的一些認識。一家企業(yè)能夠不斷成長進步保持長青,我認為三個數(shù)字非常重要。
第一是“5”,拉姆?查蘭大師(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咨詢大師,《執(zhí)行》《領導階梯》等暢銷管理學著作作者,編者注)講,組織每五年重塑自己一次。每五年就要建立起一些新的核心競爭力,新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在這五年開啟的時候所不具備的。
第二個關鍵數(shù)字是“3”。組織重塑有三個步驟。
首先對于大方向,對于組織往哪里去,要有極為清晰的方向感、目標感,知道組織的未來在哪里。從宜信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天開始,我們的目標感、方向感就是中國一定會成為信用社會,中國國家經濟體一定會以信用為價值尺度,而不是抵押擔保。人與人之間,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企業(yè)與人之間應該有信用,而且一定會有信用。即使當時在做市場調研的時候,基本上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反饋,我們也一往無前地走下去,因為宜信有著非常清晰的大方向。普惠金融事業(yè)如此,財富管理事業(yè)也如此。
當我們在財富管理方面進行布局的時候,我們有非常清晰的大方向。中國未來的財富管理一定是基于資產配置的。雖然請客戶理解并改變很難,但是越難說明這個事情越值得做,因為一個企業(yè)的價值,是由他解決了多么大的問題,多么大的商業(yè)問題,多么大的社會問題來決定的。財富管理解決的問題是社會資源更好分配的問題,是一群能夠活到一百歲的投資者和我們的下一代,如何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的問題,這樣一個大問題,值得一個組織為之奮斗一輩子,值得一個組織今天就出發(fā),所以從第一步,宜信從大方向上來講,非常清晰。
知道了要去哪里,還要有合適的路徑。是走過去,還是飛過去,或是用其他什么樣的交通工具過去,要有基本正確的路徑。很難完全正確,因為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這其實就是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魅力所在和挑戰(zhàn)所在。一個組織、企業(yè)、團隊,要瞄著明確的大方向,建立基本靠譜、基本正確的路徑。這其中需要有想象力,需要有相應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這樣的路徑大致不能錯。這是第二步。
第三步,知道了目的,知道了路徑,就要開始邁第一步,再邁第二步,再邁下一步。要堅定,同時靈活地執(zhí)行。改變組織非常艱難,當組織每五年進行下一次重塑的時候,都像蛻一層皮一樣,甚至當組織越來越大的時候,重塑比早年創(chuàng)業(yè)還要艱難。
再說“1”,這代表什么?代表客戶的未來需求,請注意關鍵詞“未來”。如果一個組織僅僅圍繞今天的客戶需求,那么這個組織是一個追隨者,不可能引領。因為建立一個核心能力,需要幾年的時間,改變組織需要過程。真正的一家組織要做的是看到五年之后客戶真正的需求,甚至客戶自己都看不到的需求。組織能夠看到,并且圍繞這樣的需求去建立核心競爭力。
當核心競爭力建立起來之后,組織會在幾年之后與客戶在未來的需求那里會師,這個組織就是未來的贏家。滿足客戶今天的需求相對容易很多,容易判斷,也容易解釋,但是發(fā)現(xiàn)客戶未來的需求,并且堅定地圍繞它去建立組織的能力,那是難上加難。但是只要堅持“531”,我認為組織的重塑或者說組織的永生是有希望的。
宜信的戰(zhàn)略
對于宜信公司,我們共同珍惜打造的這樣一個平臺,如何成長?
宜信的普惠金融事業(yè)提出非常明確的“三步走”戰(zhàn)略。
未被傳統(tǒng)金融服務所充分覆蓋的中小微企業(yè),兼職創(chuàng)業(yè)的工薪階層,消費者,還有廣大農戶,他們有各種金融需求。通過信息數(shù)據以及同行業(yè)其他機構的數(shù)據信息,以及我們的金融云平臺上疊加的各種科技,這些中小微企業(yè)、個人、農戶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意,管理自己的客戶,管理自己的企業(yè),管理自己的團隊成員。當然,這樣的功能不必然是我們自己開發(fā)的,而是和全國全世界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服務這些企業(yè)和個人。這是我們看到的普惠金融的未來,從小額信貸到其他金融服務到能力建設,讓我們的客戶更好地去做生意,更好地提升自我,進入到這樣的一個未來。
在普惠金融業(yè)務發(fā)展的過程之中,我們講四化。
規(guī)范化指的是合規(guī)。不論我們在創(chuàng)新之中,還是已經有規(guī)章建制的時候,合規(guī)守紀是第一位的,是金融的底線。第二,專業(yè)化。每一項金融業(yè)務都有其極強的專業(yè)性,需要有國際范圍內最為專業(yè)水平的團隊成員,以最為專業(yè)的方式開展業(yè)務。一定要處理好試錯與金融基本邏輯的關系。第三,數(shù)字化,利用科技,利用數(shù)字化資產。第四,金融每一個需求都是巨大的,當我們做對了的時候,一定會規(guī)模化地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財富管理事業(yè),我們非常明確地看到了行業(yè)發(fā)展的五大趨勢。
由固定收益類到權益類。過去投資者買信托,買銀行理財,買互聯(lián)網金融理財,看提供剛性兌付的機構是什么背景,然后看期限看回報,這樣的理財方式一去不復返。未來能夠給大家提供更高回報的投資來自于權益類,權益類占個人家庭資產組合中的比例一定要一半以上。
從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有些人認為現(xiàn)在中國市場上的是短期投資,我認為其實是短期投機。所謂的炒作、炒房,如果炒的時間長一點就糊了,所以就要快進快出。從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是完全不同的改變。
從中國到全球。大家的投資理財、資產組合不會僅僅是人民幣資產,而應該是全球的。
從單一產品到資產配置。過去是找單一的機會,而面向未來應該是自上而下地看自己的組合到底應該怎么配置。
讓中國200萬超高凈值,巨大財富的擁有者可以高質量、低風險、平穩(wěn)、保價保值地把財富傳到下一代去,這對于中國下一階段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這么大的財富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被創(chuàng)造出來,而且必須還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傳下去。這些第一代的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者、價值創(chuàng)造者,在他們五六十歲的階段,需要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解決這個問題。
以上是我們清晰看到的在財富管理方面的客戶的未來需求。如果要去滿足他們現(xiàn)在的需求,他就會問你哪里還有兩位數(shù)的固收產品,哪些板塊的概念或者哪個股可以炒等等……但完全不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邏輯。
未來與夢想
我們看到了客戶未來的需求,據此打造了我們的三個核心競爭力??蛻粑磥硪欢ㄊ墙M合國際化的家庭,所以我們要打造國際化的能力;因為客戶未來要在投資能力上有根本的提升,不再是那種剛性兌付之下的沒有任何含金量的投資,而要去判斷價值投資機會,所以說投資能力建設是未來財富管理贏家的根本;另外科技能力可以改變產品,改變投資,改變渠道,改變管理。所以這三個核心能力,讓我們的財富管理業(yè)務一定會在五年之后,和客戶的需求完美會師。
匯報一下宜信對科技的理解。狹義的科技就是大數(shù)據、云計算、AI等等,但同樣重要的是對科技的把握,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敏感性,知道全球哪里有能夠解決金融問題的科技,并且能夠拿來,最終還能夠讓來自水星的科技人士的科技能力和來自火星的金融人士的金融能力完美結合,實現(xiàn)1+1大于10。這兩種人說的語言完全不同,如果他們不去彼此教對方的話,沒法對話,而且很容易成為敵人,如何把金融能力和科技能力融合在一起,是金融科技贏家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最后,我認為科技其實是一個組織文化層面的事。一個擁抱創(chuàng)新的組織應該是平等的、開放的、透明的、容錯的。在金融行業(yè),只要風險可控,只要不對公司組織的品牌聲譽和長治久安產生影響,就可以容錯。這樣的組織一定不要有等級,一定是扁平的,而不是前線的炮火管理層,領導層都聽不到。
科技可以讓我跟同事直接溝通,比如我們每月一次的CEO座談會,大家會把問題都打在屏幕上。我們對于科技的認識,是上升到組織文化層面的,這是我們對于科技的理解。一個組織有價值是因為其有意愿,有能力解決一個巨大無比的問題,一個商業(yè)問題,一個社會問題。經過12年的努力,宜人貸、宜信普惠、宜信財富都已經成為超級獨角獸。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業(yè)務,一群又一群的千里馬,希望在未來12年也會成為獨角獸。宜信每五年重塑自己一次,就會有新的一群千里馬涌現(xiàn)出來,解決他們所在領域的客戶的未來的需求,建立起相應的能力。
但是宜信人的夢想,遠遠不在于識別、創(chuàng)造一群千里馬、獨角獸,這些只是我們創(chuàng)造價值的某種不全面的體現(xiàn)。作為一群金融人,我們的終極夢想是通過自己的所知所學、所作所為,通過我們的創(chuàng)新努力,能夠讓稀缺的社會資源,有限的社會資源,配置到那些有才有德勇于擔當?shù)膫€人和企業(yè)組織那里。
社會總體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孰能得之,應該是那些值得的人,應該是那些有意愿做得更好,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人。我們說金融帶來更好的百業(yè),金融帶來更好的社會。作為宜信人,我們的最大的夢想是在下一個12年,下一個120年,以及更長的日子里幫助中國,幫助世界把稀缺的社會資源,通過我們的理念創(chuàng)新、模式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帶給那些德才兼?zhèn)溆袚數(shù)膫€人和組織,讓百業(yè)更好,讓社會更好。
前進的路上,我們一起同行,行穩(wěn)致遠。
本文摘錄于宜信創(chuàng)始人、CEO唐寧發(fā)表的名為《未來宜信》的主題演講,小標題為編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