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海泉 唐志遠 周澤超 張登峰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德治國”的理念已經由中央傳達到了每個公民的心中,教育部門也充分認識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把德育教育工作擺在了教育教學的首要位置。中學階段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重要時期,良好的德育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修改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和山區(qū),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師資力量的缺乏,加之不少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過深,導致德育教育工作進行的異常艱難,要么不開展,要么簡單走個形式,根本達不到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解放“應試教育”的思想,重視起德育的教學,積極探尋合適的方法和途徑來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農村中學 德育教育 有效性研究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主題。國務院曾經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但在實際生活中,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家庭、學校幾乎清一色的重才智而輕德育,使學生的身心在即將到成熟的最佳施教階段,過早的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澀,甚至做出過激的行為,對家庭和社會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在那些偏遠的農村,這種現象更加突出,由于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加之沒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很容易便會誤入歧途。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起素質教育,將其視為教學工作的重點,積極探尋有效的途徑,來實現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下面我將根據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談談農村中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一、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無論是對學生個人還是整個社會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道德教育的個體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青少年時期,學生在身體、智力、道德方面都在迅猛發(fā)展著,身心發(fā)展水平具有不確定性。的確,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叛逆放縱的性格很容易使他們身陷囹圄,誤入歧途。而道德教育能夠通過對學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埋下良好的為人處世的中職,讓他們能夠辨別是非對錯,規(guī)范言行舉止,磨礪心智意念,最終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有道德、對社會有幫助的人。不僅如此,德育教育尊重個體的主體性,通過將必要的規(guī)范價值、道德原則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結,在兩者不斷碰撞磨合的過程之中使學生獲得新的生活經驗,喚起對新生活的感受,獲取新的生活認知??梢哉f,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德育教育的社會價值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與發(fā)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歷史使命,因此必須重視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為國家博取一個更光明的發(fā)展前景。此外,有意義的德育教育對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其對政治的貢獻在于為國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民主化、完善化培養(yǎng)了具備理性思考與批判能力的道德主體,對經濟的貢獻在于傳授與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乃至生活方式,進而對經濟的發(fā)展產生影響。
二、農村中學德育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不僅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能深刻影響孩子們的人格。然而在農村,學生家長大多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之受到傳統的舊思想、舊觀念的影響,因而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還有很多學生家長為了維持生計,都選擇進城打工,一年只回來一次,而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來照顧。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疼愛,缺少溫暖,導致他們性格孤僻、內心孤獨,嚴重時會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是那些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上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容易產生偏激的情緒,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重智輕德,德育教育形式化。長期以來,教師都被“應試教育”的思想所束縛,認為學生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加之中學教學時間緊張,教學任務繁重,使得許多學校私自占用甚至取消了德育課程,將課堂時間用在了主科的講解上。長期的不重視,導致德育教育工作只是簡單走個過場,并無實際的內容。還有一些學科的教師,只注重專業(yè)知識的講解,不進行必要的學科德育滲透,不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忽略了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三)網絡沖擊,對德育教育產生了負面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們早就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以網絡為主體的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網絡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它也帶了很多負面的影響,暴力、色情、金錢、毒品等不良誘惑通過網絡得以迅速廣泛的傳播。中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好奇心強,很容易被這些腐朽的文化所吸引,使其心靈受到嚴重的侵蝕和毒害。這對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心理健康以及學習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對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威脅。
三、加強農村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理念
家庭是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理念,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重視起對孩子德育的培養(yǎng)。俗話說的好,“身教勝于言傳”,如果家長自身的品行惡劣、言語粗略、自私自利,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有不良的行為傾向。因此要想有效的開展家庭德育教育,家長首先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以身作則,爭取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家長應該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積極與孩子進行溝通,來了解他們的身心變化,及時工作很忙,也要抽出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此外,家長還應該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溫暖和快樂,進而讓孩子變得陽光開朗,自信有活力。
(二)重視德育教育,擺正其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擺正其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將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到實處。我們不僅要要保證德育教學的時間,開設專門的德育課程,還應該時刻以學科教學為載體,滲透德育教育。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挖掘德育素材,放大人物的優(yōu)良人格品行和高傻瓜道德素養(yǎng),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為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這樣既傳授了學科知識,又加強了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三)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面對網絡帶來的巨大沖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網絡設備,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網絡成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力工具。例如,教師可以將網絡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運用網絡設備來輔助學習,不要只是沉溺在網絡游戲、在線聊天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德育教育的視頻,增強思想教育的親和力、說服力和感染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境界。
總之,德育教育是學校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大難點。尤其是在農村,德育教育更是一項非常艱難地工程,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將覺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途徑,善于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卉艷.德育工作不能調以輕心[J].學術期刊,2016,(04).
[2]康國平.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學術期刊,2015,(14).
(作者單位:[1]彭海泉,唐志遠,周澤超,四川省營山雙河中學校;[2]張登峰,四川省營山縣化育初級中學校西城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