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秀英
摘 要: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自然科學。高中生通過學習生物學,了解物質(zhì)的起源、基因的遺傳和變異、細胞的繁殖和增殖等生物知識加深對生命的認識。所以,高中生學習生物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加強對他們有關生物學知識的強化和訓練,注重教學的方式和教學成果,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生物教學;觀察力;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2-00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2.017
有效教學是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關注的教學方式,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教學成果,要有目的的教學。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學習壓力大、學業(yè)繁忙,沒有充足的時間對自己沒有完全掌握的地方進行再次的學習和鞏固。因此,有效學習對于高中生的生物教學是必不可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熏陶下,不管是父母還是學生都把學習成績看得十分重要,所以出現(xiàn)了很多死讀書、讀死書的現(xiàn)象。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學習時會出現(xiàn)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性記憶,這樣的學習效率并不高。學生追求的是更高的分數(shù),而不是學習的有效性,這種以考試為目的學習,已成為我們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思維定勢,因此,對高中生物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學手段,轉變學生傳統(tǒng)的應試觀念。
(二)教師教學目標的影響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傳授理論知識時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并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做到詳略得當。其次,教師要根據(jù)高中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有目的的講解,保證自己所講的內(nèi)容都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這樣不僅節(jié)減了學生學習的任務,也在短時間的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盡管如此,還是有些教師不注重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也不關注教學中的重難點,僅憑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講課,這樣就會使學生學習的知識過于盲目,且所教學的知識容易偏離考試的內(nèi)容。這樣學習就毫無目的,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質(zhì)量也會降低。
(三)教師教學情景和教學手段的影響
在所有的教育教學中都主張因材施教,所以生物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在傳授新知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環(huán)境,不能只注重形式和不考慮實際,要合理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所學內(nèi)容和生活實踐更加方便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要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不能只考慮自己而不考慮學生。如果一味地按照自己熟悉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不注重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和學生交流學習,那么就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生物學習的效率還是很低。
(一)有新意的教學導入
一節(jié)新課開始之前,教師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導入新課。一個好的引入過程會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讓他們在一節(jié)課開始之前就提前進入狀態(tài)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所以,一個良好的教學導入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選擇一個比較新穎、合適的教學導入。例如,在向?qū)W生傳授《遺傳與變異》時,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向?qū)W生提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如: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卷毛而有的人是直發(fā),有的人是單眼皮而有的人是雙眼皮?為什么有的人父母都不是紅綠色盲而自己卻是紅綠色盲?向?qū)W生列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他們也會認真的思考原因,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就會緊隨教師的步伐認真聽講。這樣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更佳。又如,生物教學有很多動態(tài)的過程,通過書本的講解學生也很難理解,這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該過程讓學生認真觀察、學習演變的過程。如講解《細胞分化的衰變》時就可以先通過演示細胞是如何分化形成,再逐個衰變,最后死亡的過程,然后著重強調(diào)幾個重要部分讓學生加深印象。還可以演示DNA的雙螺旋結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DNA這個雙鏈環(huán)狀的基因遺傳大分子等等。這樣豐富多彩又富有新意的教學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將學生帶入課堂,融入到學習中去。
(二)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
現(xiàn)代教育的手段更多的是注重理論知識而不注重實踐,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沒有用的思想,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該內(nèi)容的實用性,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努力的想要學好知識。因此,教師要把實際生活引入課堂。例如,在講解“隔代遺傳”時,就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向?qū)W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些遺傳病表現(xiàn)的是顯性,但家族中并不是所以人都患有該遺傳病,只在他們的父輩或兒子輩中才顯現(xiàn)出來?這樣的提問,學生就會知道原來生活中的這種現(xiàn)象就是隔代遺傳,他們也會對基因的遺傳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用自己所學的生物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認識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三)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學準備工作是教師是否能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所以就要求教師備課要十分充分。教師上課之前要認真的研究課本上的內(nèi)容,透徹的理解教學重難點,在講解時做到有理有據(jù),考慮如何向?qū)W生展示新知才能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師可以結合書面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學生小組交流探究式學習、教師演示實驗共同探討等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前準備時合理選擇教材內(nèi)容。因為好的教學方法會促進教學的進行,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所傳授的知識更好的被學生接受。另外備課時,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習成績的不同,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
有效課堂教學是被大家建議和推崇的,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這樣課程教學才有更重要的價值。高中生物教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推動有效課堂的實施。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轉變學生傳統(tǒng)教育的觀念,不斷完善教學方式,根據(jù)生活實際和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學,發(fā)揮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積極融入課堂,在有效課堂的實施中,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姚永蘭.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2] ? ?劉玉昆.關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現(xiàn)代交際,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