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芳
課外作業(yè)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伙伴。伴隨著減負的呼聲,課外作業(yè)頓成焦點,然而,僅僅認為課外作業(yè)是罪魁禍首,應當取消,是不全面的,語文新教材,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習內容也豐富多彩了。我想,學生的作業(yè)形式也是可以改變。學生完成語文課外作業(yè),不僅僅是為了復習、鞏固、深化知識,我們也應該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形成技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綜合等能力。情境型課外作業(yè)向學生展示的是可感知的生活場景和生動的畫面,這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寬廣的想象天地。在形象感受中,學生用心靈去體驗,漸漸地感受到作品所賦予的美,作品中所蘊含著的思想。
一、多渠道激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那么課外作業(yè)的設計也應講究趣味性,以生動、形象的形式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教育心理學還表明,單調乏味的學習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并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我認為我們在作業(yè)設計時,應從學生興趣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的特點,靈活多變,聽說讀寫并重,讓學生演、說、做、議、評等,使學生有完成作業(yè)的新鮮感,達到我們一般做練習不能達到的效果。
1.朗讀練習。學了一些語句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如《觀潮》《秋游景山》等,可以布置學生回去后為課文選配一首樂曲,第二天舉行一次配樂朗讀比賽,比一比,誰的朗讀最動聽,誰選的曲子最恰當。學生對于這樣的“任務”都會異常興奮,回去練朗讀,找樂曲,可以想象第二天的配樂朗讀比賽,一定會讓師生如癡如醉。
2.表演練習。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將文字轉化成具體的形象進行演出。如在教完《草船借箭》時,讓學生把第一段“接受任務”排演成課本劇,鼓勵學生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可以編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節(jié)和對話。一學生這樣設計序幕:一天周瑜拿出手機給諸葛亮打了電話……諸葛亮開了一輛無輪小轎車來了……這一天頭令人忍俊不禁。她解釋自己演的是《草船借箭新版》。這里更透出一種幽默,一種智慧,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花。這樣使學生在演、看的過程中對課文又有了進一步思考和理解。
3.查找資料。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安排學生上網(wǎng)或上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如教學《李時珍》前,讓學生查一查有關李時珍的事跡;學了李白的《靜夜詩》后,讓學生找一找詩仙的其他的作品。對于這樣的練習,就連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很樂意地去做,因為在第二天的交流中,他的匯報可能因為“獨家新聞”而引來羨慕的目光,滿足他成功的欲望。
4.游覽參觀。學習了一些寫游覽、參觀之類的課文后,不妨布置學生參觀自家附近的工廠、文化宮;或雙休日讓父母帶著去游覽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公園等。
5.結合節(jié)假日開展活動。比如植樹節(jié)時要求每位學生植樹種花;四月份結合世界衛(wèi)生日、世界地球日、愛鳥周等節(jié)日要求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為主題進行手抄報比賽,保護環(huán)境,給花草樹木設計警示牌活動等。這種活動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提高了競爭意識和責任感?,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組織“快樂周末”活動,內容可以是小品表演、演唱會、故事會、小型體育活動等。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既可充實學生的生活,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了各種能力,收到書本教學無法收到的成效。
6.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題練習。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開展活動。如我們學校門口,大攤小位占據(jù),大有“包圍之勢”。我們就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以《我們的學校被包圍了》為題寫一篇見聞。為了讓學生的心靈沖出這一“包圍”,珍惜身體,我又引導學生組合不同的考察小組,到現(xiàn)場去調查,拿有關食品去防疫站化驗,最后給校長寫建議,給城建局局長寫信。開展系列活動,進行系列寫作訓練。如就家鄉(xiāng)河流的污染和保護問題組織科學考察,研究、討論河流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污染源是什么,如何控制減少污染等。讓學生在看、聽、問、想中,對問題產生深刻的認識,寫出調查研究報告。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二、生活性寫作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作文同樣不能離開生活,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那是因為教師讓學生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學生感到無話可寫。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币虼?,教師應布置觀察情境型作文為好。學生可以和家長、朋友一起,走向社會,走向自然,從周圍的世界中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又由這種真切感受,萌發(fā)出內心新的心理體驗,及時把所見所聞表達出來。只有讓學生直接地接觸社會,感受繽紛的社會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閃爍出思想的光彩,語言才能豐富。有時,為了讓學生有更深的感受,可以布置讓學生先動手操作再練習。
情境型作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生動、形象、有趣,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所以是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的輔助手段。它使作文教學出現(xiàn)生氣勃勃的現(xiàn)象,他們不再為無話可說而感到苦惱。
三、綜合力提高
情境型課外練習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情境型課外練習在設計上講究“情趣”和“意象”,它總是作為一個整體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給學生造成“直接的印象”,把教材內容與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拓寬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充分地動腦、動口、動手,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豐富了情境,促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教材的內涵,這樣又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