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若娟
近幾年,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熱詞。所謂“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等。那該如何在“共享式”課堂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嘗試。
一、課前,以學定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中,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新型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以學定教。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情,我在班里嘗試使用備學單。備學單上第一版塊是“我已會……”讓學生將已會讀、會寫、理解意思的詞語寫下來,朗讀課文讓家長評星,簡潔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第二個版塊是“資料庫”,圍繞課文搜集一些資料。第三個版塊是“我有疑”,將自己預習中的疑惑記下來。
備學單提前下發(fā),引導學生預學。我將備學單收上來認真批閱,確定教學的起點、重難點和教學策略。例如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一課,根據(jù)學生的備學情況,我將字詞教學的重點確定為“凹”和“釋”的書寫和“生死攸關”的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為通過對動作、語言、環(huán)境描寫的品析,感受譚千秋老師的的閃光品質,從而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內在含義。在寫法上,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
利用備學單來引導學生預習,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感知、理解、思考、質疑、探究的時間,掃除了字詞障礙,對課文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情感、態(tài)度、方法上的預備。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情,調整教學預案, 使課堂教學更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更有實效。
二、課上,順學而導
在“以學定教”理念的驅動下,學生的“學”將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但教師的“導”仍是重頭戲。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進而順著學生在這一步中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感受、個性體驗加強指導、引領和點撥。
1.因勢利導促自悟
學《秦兵馬傭》時,在感知了兵馬傭的特點后,我安排了“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傭”練說環(huán)節(jié)。小章說最喜歡騎兵傭,因為騎兵打了敗仗騎馬逃快一點。學生們哄堂大笑,說小章說的和課文內容矛盾。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默讀找出相應的語句。學生們很快找到了“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tǒng)率的一支南征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有的抓住“所向披靡”的意思分析,有的結合查到的資料介紹。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在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同伴交流探討中充分自悟,深化了理解。
2.鋪橋搭路促提升
文本表達方式的感知對六年級學生是個難點。在突破感知文本表達特點這個教學難點時,教師的“鋪橋搭路”尤為關鍵。
如《三打白骨精》一文,為了讓學生明白文章的一波三折的好處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不寫孫悟空一棍打死了白骨精,而要寫他打了3次呢?”學生們的觀點驚人的一致,都認為是白骨精太狡詐,不好打。我邊畫課文的情節(jié)曲線圖邊告訴學生:每件事的發(fā)展都有一個過程,有的有一個起伏,有的有幾個起伏。像這個故事,就是有三個起伏,或者說是一波三折。我讓學生回憶還學過哪些一波三折的故事,他們想到了《三顧茅廬》《彭德?lián)Q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等。如此一來,學生們對故事情節(jié)曲線這一抽象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
3.順水推舟促生成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還需隨著學情的變化對預設的目標、內容、方法、思路進行“二度設計”,積極調整,大膽舍棄,創(chuàng)新生成,對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引導支持。
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12冊練習6中的一首關于四季的小詩時,按照教學預設,只要讀讀詩句,感受擬人手法即可。可有學生提出她能仿寫幾句。我便讓他們口頭創(chuàng)作,在電腦上輸入投影。讀著自編的小詩,學生們特別有成就感。雖然這節(jié)課舍棄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關注并及時捕捉了課堂上師生活動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新信息,將師生的互動與探索引向縱深,從而有所拓展、創(chuàng)新,促進了教學的不斷生成與發(fā)展。
三、課后,篤學而延
《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睘榱俗寣W生課后能專心好學地讀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我在班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延伸學習活動。
1.開展擴充式閱讀
所謂擴展式閱讀,就是以課文為中心,擴展到閱讀有關作品。如學習《司馬遷發(fā)奮寫史記》后推薦閱讀《上下五千年》,學習《海倫.凱勒》后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讀的時候,我要求學生摘抄精彩語句,班里定期開展好書推薦,力求拓寬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2.舉行趣味性競賽
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應該是枯燥的背誦。我在班中組織開展趣味性競賽活動。我們班開展過猜字謎、看圖片猜成語、趣味古詩等多種競賽活動。這些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自覺積累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
3.開展綜合性學習
《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痹趯W習了《負荊請罪》后,我在班里組織了課本劇比賽。接觸了辯論后,經常以班里的突發(fā)事件為素材組織學生開展辯論,如《小學生上學要不要帶手機》《玩游戲利大還是弊大》等。學完了《但愿人長久》后,開展“唱詩詞”活動。在靈活多樣的綜合性活動中,學生們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不斷進發(fā),從而使得學習探究活動有效延伸,并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以上我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一些嘗試,我努力使課前、課上和課后的學習成為一個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整體,促使學習真正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