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 要】
鑒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年齡特點,教師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為每一位學生的習作畫上完美的一筆。然而,作文評改不能一概而論、一刀切,而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探究問題。本文就是針對新課標下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評改方式的多元化進行探討,旨在分析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多元的評改方式激發(fā)學生熱愛寫作,熱愛文字。
【關鍵詞】
小學中高年級 作文評改 多元化
筆者以為修改步驟是寫作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原本的習作之上進行不斷地修改才能呈現(xiàn)佳作。但目前的小學作文評改漏洞很大,尤其是中高年級的作文評改主動權(quán)往往掌握在教師的手里,學生對于自己的作文只是“印象”性的記憶,這特別不利于學生作文質(zhì)量的提高。在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中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評改的現(xiàn)狀主要表現(xiàn)為:評改主體的錯位、評改方式的單一、評改語言的平淡以及評改體系的不完善。本文主要是針對這四個問題從小學作文評改方式的自評互改、集體賞評和教師評價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學生自評互改,增益其所不能
1.學生自評自改
作文修改的過程學生的自評自改尤其重要,在熟知的情況下對自己的作文進行細致的修改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由寫作質(zhì)量,又能夠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增加語感。比如在修改紀實性作文《我的媽媽》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細節(jié)的潤色和句子長短的修整,也可以增加修辭手法對媽媽的行為、外貌、品質(zhì)等進行描述。如此下來,學生不僅記住了人物外貌描寫的手法還品味到了媽媽對于整個家庭的付出,最終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就最能打動人心。
2.學生互評互改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生在自評自改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自夸自大”“一葉障目”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到互評互改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采取同桌交換修改或者是小組隨機抽取修改的方式在自評自改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輪的修改,這樣學生既能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能看到其他同學對于自己作文的看法。如此一來,學生在下次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注意之前犯過的錯誤,斟酌字句,極大地提高習作水平。
二、多方面賞評,集體互助互幫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總是讓學生消極的接受教師對于作文的意見和評價,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自己無法參與到作文的評價過程中來,這對于學生本身的習作水平提升是一大障礙。新課標中,對于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評改方式的改革中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作文評改方式,讓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到了學生作文評改中,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全面的評價。
例如,作文講評課上,老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在班級上大聲地朗讀。讀完之后,學生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尋找讀者,并交換作文。學生在交換作文時,教師要再三明確交換的前提是“欣賞”,無論再差的作文,學生都要找出優(yōu)點,并且做出標記,最后贊揚對方;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作文帶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并要求父母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改,且盡量說出優(yōu)點。筆者認為,這樣的賞評有利于學生在作文方面建立信心,敢于提筆寫作。
三、教師因人而異,打破一視同仁
人是有差異的,而作文能力是這種差異的最直接體現(xiàn),所以教師評價作文時必須考慮這一實際情況,關注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特點。
1.選擇多次評價的結(jié)果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方法一次就定乾坤,即使后面學生修改得再好分數(shù)也還是不會更改,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失去再修改和再寫作的動力,也讓學生在寫作方面失去了最基本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最終點評作文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解決辦法。比如,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凡是主動修改文章的學生,每修改一稿,教師就會在原來作文的等級分數(shù)上增加一個等級,要是原來得“良”的,修改一次后可將分數(shù)修改為“良+”,改得特別好的,則可以跳一級記分。筆者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機會并調(diào)動其寫作的興趣。
2.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學生經(jīng)過自評自改和互評互改后在自己或是他人的作文中找到了不錯的“閃光點”,比如“漂亮的開頭”“抒情的結(jié)尾”“獨具一格的標題”“優(yōu)美動人的語段”等等,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展示,將作文中那些認為是“閃光點”的句段在班級里進行朗誦,使得學生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小作家”,并在朗誦中感受作文成功的喜悅。這種“閃光點”的尋找不僅可以建立學生寫作文的自信,還能夠提高學生平時閱讀的一個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找到了學作文的興趣。
3.心中一桿秤
作文評價必須尊重學生的寫作習慣,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寫作學習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以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價。比如對寫作能力較弱的同學,要注意充分肯定學生在基本語句通順上的進步,更多地幫助其調(diào)整文章的寫作順序,引導其仿寫一些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并教習其學會使用修辭手法等;對于寫作能力較好的同學,則幫助其準確地使用詞語和成語,精準的錘煉語言,并且鼓勵其養(yǎng)成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描述自己特有的親身體驗等。教師評改作文時心里的那桿秤要隨著具體的學生情況而左右的波動,不能總是“一視同仁”、一錘子買賣。
筆者知道作文的評改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最頭疼的事情,既不能“一視同仁”,又不能廣而泛之,但筆者以為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作文評改時可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去進行評價,比如學生作文時的數(shù)量速度、寫作表達、突出的優(yōu)點和不足等客觀的方面,以及學生寫作的方法方式、情感表達與態(tài)度立場等主觀方面進行評價。教師需要多次觀察和評改,也要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著重關注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由此才能對學生的作文做出最實際可信的評價。
【參考文獻】
【1】陳運英.論新課程背景下作文評價功能的多樣化【D】.讀寫算教師版,2015
【2】閻凌云.新課標下小學作文教學的評價淺談【D】.速讀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