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凌
靈感是指在努力創(chuàng)造性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產生帶有突然性。靈感是巨大勞動的結果,是人的全部高度積極的精神力量。
靈感跟創(chuàng)造動機對思維方法的不斷尋覓聯(lián)系著。靈感狀態(tài)的牲征,表現(xiàn)為人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創(chuàng)造的對象上,所以在靈感狀態(tài)下,創(chuàng)造思維的工作效率提高。小學生沒有靈感,在中學階段,靈感也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還不很明顯,但是,中小學生都有靈感的基礎之一的有意注意。為此,我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中小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中,除了從非智力因素入手外,還應從思維品質,實踐能力等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有意注意,為萌芽靈感奠定基礎。
靈感在作文教學中是不可忽略的途徑之一。
一、靈感是生活的恩賜
靈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人頭腦中固有的嗎?也不是。靈感來源于生活,是生活對熱愛它的人恩賜,是現(xiàn)實生活在人們心境上的折光。如果沒有向生活敞開心靈之窗,就很難撞開靈感的閘門,捕捉真正的有意義的靈感,即使偶爾產生了靈感,也難以從中產生心靈的感應,獲得生活的真諦,啟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茅塞。沒有對生活的悉心觀察和切身體驗,李樂薇就不會在《我的空中樓閣》中對光線明暗的變化產生“小層在山的環(huán)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的花蕊綻下了一些,好感像屋山后退了一些”的感覺,以渲染光線的“浪漫文學性”。劉白羽也不會在游覽長江時產生絢麗多彩的音樂中展翅飛翔的感覺;沒有對事物的悉心觀察,對生活傾注真情摯愛;陳依筆下的蝴蝶花絕不會那樣輕靈活潑,飄飄欲飛,也不會令人感受到意興盎然,情趣橫生??梢姡`感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來的生活精靈,是生活的恩賜,面不是輕易施舍。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絕不讓學生守株待免,一味的去模仿,去憑空想象,而應讓學生熱愛生活,主動的去觀察,捕捉生活的真諦,讓心靈與生活獲得最佳溝通才能撩起,并捕捉靈感 ,奏響激情高昂,哲理深遂的美妙旋律。
二、靈感是心靈的頓悟
任何一種靈感,任何一次靈感,都是心靈深處的頓悟。這種頓悟,飄忽而來,飄忽即去,維以捉摸,它從你心扉飄過的瞬間,只要不失時機,牢牢抓住它,讓它撞開你閉塞的心扉,誘發(fā)你的靈感,打通思維的暗道,你就會獲得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心靈感悟。不是么,魯迅先生正是從車夫無聲行動中,接受了一次心靈活洗禮,緊緊扼住自己眼中瞬間產生的幻覺,頓悟出了車夫心胸的“大”和自己心胸的“小”,在強烈的情感對比中,嚴于解剖自己的狹隘與自私,歌頌了車夫的誠實善良和勇于承擔責任的可貴品質。朱自清先生則從“小西洋”在自己視覺里的可貴品質,找到了美與丑兩極突出的內在根源,唱出了美在心靈的歌,鼓蕩了民族自尊的胸音??傊?,靈感的碰出心底的生活火花,是久積胸中的情感強者,更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頓悟之門。在教學中,只要引導學生們大膽假設,縱橫開拓,勢必會讓學生的思維開拓,那么一定會有超常的表現(xiàn)。
三、靈感是美感的升華
優(yōu)美的文字,精妙的語段,往往是生活美向藝術美升華的結晶,而靈感是美感升華的一條不可多得的途徑。從感官錯覺之中獲得的美,乃是一種具有真諦的美,一種哲理升華之美,將錯覺之中伴隨情感升華,往往能給人心撞目眩,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不是么,《老山界》中紅軍戰(zhàn)士夜宿雷公巖,躺在寒風中,險巖上,危谷邊,靜夜中,耳邊都響著春蠶咀嚼桑葉,山泉幽鳴,平原奔馬,江海涌濤之聲。在如此艱險環(huán)境之中,如果沒有革命樂觀主義的胸懷,沒有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在錯覺中會出現(xiàn)如此奇妙的聲響么,就是這里出現(xiàn)虛虛實實、宏宏細細的視聽錯覺升華出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概??梢姡瑔l(fā)一個學生的靈感對作文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靈感是思維的開發(fā)
靈感是一種思維形式,它不同于邏輯思維,學生作文時布局的構設,情意的醞釀,遺詞造句,往往不只是歸功于邏輯思維,作文教學中,教師還須開發(fā)學生的靈感思維,人如果缺乏這種思維,就難以有創(chuàng)造,寫作中缺乏這種思維,就難以有新意。開發(fā)學生的靈感思維,必須引導學生投入生活,重視觀察,博覽群書,為靈感思維構建起一座龐大的信息庫。古往今來,很多優(yōu)秀作品的產生都源于靈感的迸發(fā)。不是么,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一詩創(chuàng)造時,就是在夜半行將就寢時,靈感襲來,伏在枕上用鉛筆速寫成。散文家楊朔的抒情散文《雪浪花》的孕育來自靈感。普希金的抒情詩《秋》用詩的語言描述自己獲得靈感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努力開發(fā)學生的靈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