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
做教師的都知道,小學低年級兒童正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他們幼稚、單純,判斷和分析能力低下,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和誘惑。特別是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很小就與父母分離,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yǎng)。這些臨時監(jiān)護人多半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放學回家后不玩危險的游戲就可以了,所以大部分學生一回家就看電視。他們還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平安度日,普遍存在重吃穿、輕教育的現(xiàn)象。他們對孩子極度溺愛,有求必應,使孩子個性放縱、脾氣怪異,因而讓一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不良品德和習慣。因此,對農(nóng)村低年級兒童進行品德教育,僅靠課本上單純的說教是不行的。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根據(jù)農(nóng)村低年級孩子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在品德課堂教學中,我選擇了以“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品德養(yǎng)成教育,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用故事實施品德課教育的過程中,我注意了下面幾個問題。
利用多媒體課件講故事
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配置了多媒體設施,這樣更有助于品德教學中講故事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所給的主題或學生身上發(fā)生的和品德養(yǎng)成有關的問題,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故事給學生看。在播放故事的同時,我結合問題來啟發(fā)、教育學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講故事要聲情并茂,具有趣味性。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征,如果用平鋪直敘、平淡無味的方式來講故事,就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也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講故事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講故事的技巧和語氣,要講得聲情并茂、情節(jié)生動、內容豐富,必要時,可用打手勢、仿動作等方式進行助講。如,我在《狼來了》的故事中惟妙惟肖地模擬狼吼叫的聲音時,令學生們融入了故事情景中,他們一個個表情緊張,屏住呼吸,為故事中孩子的命運感到擔心;又如,我在講述《從小偷針,長大偷金》故事時模仿了男孩每次偷了東西后為了隱藏贓物,用不同的方式拿回家的情景。他們邊聽邊笑,覺得很有意思??偟膩碚f,教師要想方法挖掘故事中能調動學生各種感觀能動性的因素,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并且深受觸動,以增強教育效果。
講故事要及時、適時
講故事要及時、適時,但并不是每一節(jié)品德課都要講故事,這樣就背離了品德教學的初衷。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有“問題”后要及時講故事進行教育。例如,教師可利用課前幾分鐘講故事;在課中看到孩子們學習很積極、很用心時,就獎勵一個故事講給他們聽;在周會課上講故事;把有問題的學生們叫到辦公室單獨講故事給他聽。
在課堂中講的故事要有目的性
講故事不是為了讓低年級學生上課聽話,而是要與我們的品德教育有所關聯(lián),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選取恰當?shù)墓适聛碇v才有教育效果。我班某學生常說自己忘了帶作業(yè)本,我就選擇《狼來了》這個故事,教育她要從小講誠信。我講這個故事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張大了嘴巴,有的若有所思,他們沒想到小小的謊話會帶來這樣嚴重的后果;我班還有一個學生經(jīng)常不經(jīng)他人同意就擅自拿別人的東西,屢教不改,我想起小時候大人經(jīng)常給我講的故事《從小偷針,長大偷金》,于是就在班上講述了這個故事:一個小孩在第一次隨媽媽串門回來后偷得一根針,回家后,媽媽不但沒批評他,還對他大加贊賞。后來,小孩一直在偷東西,直至長大。最后一次,他去銀行行竊時被抓,由于犯罪情節(jié)嚴重,偷盜金額巨大,被依法執(zhí)行槍決,在執(zhí)行槍決前,他以見親人最后一面為由咬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讓他明白,如果現(xiàn)在不改掉品行上的小毛病,長大以后會釀成大禍。針對部分孩子做作業(yè)和值日時偷懶的毛病,我選擇了《一鳴驚人》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教育孩子們懂得只有勤勞,才會有收獲的道理等等。柏拉圖曾鄭重強調:“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美德,要選擇最優(yōu)美、最高尚的故事講給他們。”在選擇故事時,要根據(jù)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來選擇,要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如果選擇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來講,會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注重講故事后的信息反饋
講故事的目的是曉理導行,不能講完就算了。講完了故事還要引導學生認識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和應吸取的教訓,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做到這點,就要始終堅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思考、評議、改正。同時,對于個別很難改掉毛病的學生,教師還要和其家長溝通,共商對策。教師尤其要關注那些有不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學生,認真傾聽他們聽了故事后的想法,根據(jù)他們的想法進行二次溝通和交流,從而使他們受到直接的、最生動的、實實在在的教育。對改正了缺點的學生們要及時表揚,讓同學們以他為榜樣,以該同學新的變化作為故事的拓展和延伸講給學生們聽,更能強化教育效果。
總之,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故事是低年級孩子們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和世界的窗口。實踐證明,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它避免了低年級學生被動地接受和教師空洞地說教,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下生動地接受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成長,實現(xiàn)了教育無痕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