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其主動探索,感悟數學知識,對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即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對數學問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主動性。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生活中鮮活的題材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改編、提煉,拉近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改革學習方式,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實踐的時間,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打造一個充滿探索、創(chuàng)造、觀察的課堂環(huán)境。此外,生活化教學中教師也要轉變角色,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現(xiàn)有的知識背景,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為學生提供進行數學知識交流、實踐的平臺,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基礎知識的傳授比較重視,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生活化教學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近,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也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小學低年級學生體現(xiàn)出形象思維的特點,生活化教學恰恰充分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從而提高其實踐能力。
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雖然有構建主義理論的支撐,但是其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現(xiàn)實問題,具體如下:首先,教師生活化教學理念缺失。任何學科都來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小學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低年級段的數學,多數知識點都有對應的教學實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卻相對較低,主要是因為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意識,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又缺乏自我意識,容易被教師的教學思路所束縛,也就談不上其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并且其對外界條件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抑制了其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意識的發(fā)揮,故無法保證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對教材中生活元素的應用有所欠缺。小學數學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元素,然而有些教師未意識到生活元素在學生數學能力培養(yǎng)中的重要意義,對生活元素的應用不夠重視,從而影響學生生活化意識的形成。最后,教師生活化教學方法不足。一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在課堂上仍然習慣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側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現(xiàn)階段各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術層出不窮,然而一些教師仍然照本宣科,老舊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教學情境的設計是對數學知識的濃縮與再現(xiàn),也是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良好切入點,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學生,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符合學情、貼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融入具體的生活氛圍,引導其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有關0的加減法”一課時,就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為例:張阿姨家三個孩子要分蘋果吃,張阿姨有事要出門,就為3個孩子每人準備了3個蘋果,并對孩子們說:“你們每人都有3個蘋果,分別是你們的午餐和晚餐。”在張阿姨出門后,弟弟吃了1個,姐姐吃了2個,哥哥卻將3個全部吃掉了。此時教師就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猜猜,晚飯的時候3個小朋友各吃了幾個蘋果?每個學生都很積極回答,在回答孩子們各吃幾個蘋果的時候理解了“0”表示“沒有”的意義。這種情境導入數學問題的方法不僅使孩子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新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時需要注意,教學情境要與學情相符,盡量選擇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探索欲望的情境,并且知識與生活要互相對應、有機結合。情境設計不能牽強,不能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此外,情境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知識的銜接,不僅要溫習舊知識,還要為后續(xù)的知識做鋪墊,以保證知識學習的系統(tǒng)性。
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雖然容易感知具體形象的事物,但是對于抽象概括性知識的理解、記憶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盡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因地制宜地應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比如在學習“秒”的相關知識時,時間概念無形無色、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概念: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鐘表秒針走動的情況,使學生分別感受1秒、10秒、20秒、30秒及1分鐘的時間長短,使其形成一定的概念。或者讓學生閉著眼睛按照一定的節(jié)奏數出60秒;也可以讓學生在體育課上感受一下跑50米需要多長時間,體驗秒的概念;或者用“寫10個字”“跳10次繩”等方法體驗秒的時間長短,慢慢引導學生去感受“秒”,通過生活的實例使得這一時間的概念具象化。此外,還可以強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其集合了圖片、文字、動畫、視頻等豐富的元素,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具象化處理,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強化家庭教育,多渠道獲取生活化教學資源
學生的知識、體驗、情感的發(fā)展僅有一部分來自于學校,其余的均來自于家庭及社會,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只有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而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更是如此,家庭教育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庭的溝通、交流,引導其利用生活情境增強學生的數學體驗,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其提升處理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數據的統(tǒng)計與整理”一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后作業(yè):請學生們回家調查自己家人都愛吃什么樣的蔬菜、水果和零食,這一作業(yè)需要家庭成員為學生提供詳細、準確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再根據分析結果讓學生針對家庭成員的健康飲食提出建議等。強化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而且可以增強親子關系,并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啟蒙教育,更要摒棄紙上談兵的教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創(chuàng)新知識,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真正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當然,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發(fā)現(xiàn),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改善策略,以提高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