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徐穎 張云峰 孟凡斌
慕課的教學分析
慕課的概念
近年來,隨著各種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慕課應運而生,進入人們的視野。慕課源于美國高校,在2008年,“慕課”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它的字面意思是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是一種依托于互聯網的全球開放教育,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優(yōu)質教育資源。慕課的產生和發(fā)展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模式——“翻轉課堂”,即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新概念與知識點并完成作業(yè),遇到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或者由教師來當場解答。且通過軟件,教師們可以監(jiān)控學生們的學習狀況。
慕課的特點
慕課特點如下:第一,規(guī)模大。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慕課對學習者的人數沒有限制,多則十幾萬人也有可能;第二,便利性。只要電子設備能聯網,慕課學習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進行在線課程學習;第三,個性化。學習者能夠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自主安排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進度等,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第四,范圍覆蓋廣。慕課教學資源豐富且優(yōu)質,課程涉及多個領域,包括科技學科、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第五,結合實踐。慕課的課程內容與社會深入融合,緊跟時代,與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的人才具有社會實用性,能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要。
慕課對高校教學的影響
國家和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都強調高校課堂教學改革,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等學習方式,但現實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灌輸教學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學生參與少,師生互動性差。因此,改革高校教學方式、培養(yǎng)符合社會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慕課與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結合,適合高校課堂教學的需要,方便學生自主掌握知識,將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實踐活動高度融合,課程設計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增強了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基于慕課的高校改革和創(chuàng)新方式
重視教學文化建設,營造慕課學習環(huán)境
高校要重視教學文化建設,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fā):第一,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有助于高校培養(yǎng)人才、開展教研工作,并依托傳統文化,借助網絡平臺,與時俱進,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創(chuàng)建積極的慕課學習環(huán)境;第二,建設校園網絡文化,將真實校園與虛擬校園相結合,線上線下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共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第三,以慕課為平臺,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學習的校園環(huán)境。慕課有碎片化的特點,對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習者自覺學習、查看相關的知識點,但是知識的更新會讓學生難以找到切入點,需要高校教師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式學習,而形成自覺式文化離不開學生的高度主動性,這就要求高校制定一些約束性規(guī)定,制定規(guī)定則要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共同完成;第四,將慕課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高校組織優(yōu)秀教師團隊,將課程的專業(yè)知識相關信息匯集起來,然后精心設計,制成這門課程的慕課。授課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慕課,將該課程的慕課和課堂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大家可以課下通過互助解決,或通過論壇進行投票,教師在課堂上則重點解答排序靠前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利用慕課,在教學中通過小測試來檢驗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內容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慕課服務于學生的“學”,高校要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高校教學理念要以重“學”替代重“教”,重視學生的學習自主權。
轉變課堂的教學方式
教學改革需要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教師要能夠靈活駕馭教學,鼓勵學生借助數字化學習平臺提前做好課堂預習,整理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教師在課堂上對這些疑難點進行重點、深入的講解,引導學生互動討論,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慕課的發(fā)展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從課堂上的主導者轉變?yōu)榻M織者,強化自身的學習觀念,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參與到慕課的課程開發(fā)中來。另外,高校教師需要將知識點融入慕課之中,學生提前掌握基本知識點,教師則在課堂上對學生答疑解惑。這樣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