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媛 王薇薇 史曉光 滕衛(wèi)平
內分泌病學最初由Berthold于1849年創(chuàng)立[1],經(jīng)過一個半世紀的發(fā)展,內分泌學已成為內科專業(yè)的重要屬支,涵蓋多系統(tǒng)、多腺體、多器官,并與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解剖學等交互密切,專業(yè)性強且內容繁雜,臨床教學難度大[2]。如何改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內分泌學的教學效果,成為當下內科教學中亟需解決的難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源于上世紀50年代,與傳統(tǒng)說教式教學模式不同,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3-4]。EBL(evidence-based learning)是近幾年新興起的教學方法,側重于以疾病的循證醫(yī)學資料為依據(jù)[5]。PBL與EBL均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臨床病例分析,二者能夠和諧互補,綜合運用,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本研究選取了90名本科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PBL聯(lián)合EBL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現(xiàn)將教學實踐及體會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學習的五年制學生9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全部學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5名。試驗組采用PBL聯(lián)合EBL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試驗組中,男生18名,女生27名,平均年齡(23.6±2.3)歲;對照組中,男生20名,女生25名,平均年齡(23.8±1.9)歲。兩組學生年齡、性別以及考核前成績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試驗組采用PBL聯(lián)合EBL教學方法:(1)問題發(fā)放和資料收集:臨床見習前1~2周,由指導教師設置臨床問題,并通過學習小組組長將問題發(fā)放給實習學生,學生帶著問題去熟悉和了解內分泌科學習內容,以小組組織查閱循證醫(yī)學材料,中文使用CNKI、維普、萬方數(shù)據(jù)庫,英文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以問題為軸心,閱讀文獻,分析和總結。(2)問題討論和分析:課上,指導教師根據(jù)設置的問題以及學生在自我學習和查閱資料中遇到的問題為中心,分組進行討論,由學生自己依據(jù)理論知識以及檢索到的文獻內容分析問題,指導教師根據(jù)實際進行情況進行適當補充、引導等,并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解答。(3)歸納總結:課后,由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學習情況,綜合查閱循證醫(yī)學材料以及課中討論,完成對課前問題的分析、回答,撰寫總結材料提交指導教師。
1.3.1 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 教學內容結束,向受教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很不滿意四種級別,評價內容非上述內容者視為無效問卷,數(shù)據(jù)收集采用無記名方式。
1.3.2 成績考核 學期結束,進行理論知識(70分)和臨床見習(30分)考核,總計100分,收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顯示,收回有效問卷90份。試驗組中,非常滿意31例,滿意9例,滿意度達到88.9%,而對照組中,非常滿意21例,滿意10例,滿意度為68.9%,兩組學生滿意度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0),詳見表1。
表1 兩組間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分析
試驗組理論成績?yōu)椋?8.2±7.8)分,臨床見習成績?yōu)椋?3.6±6.9)分;對照組理論成績?yōu)椋?3.7±9.4)分,臨床見習成績?yōu)椋?0.4±7.7)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成績?yōu)椋?1.8±9.2)分,優(yōu)于對照組的(74.1±8.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詳見表2。
內分泌學專業(yè)性強、涵蓋廣,多為系統(tǒng)性疾病,與其它學科、專業(yè)互相滲透,歷來都是內科學教學、實踐工作中的難點。此外,隨著我國經(jīng)濟、物質水平的提高,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切實提高內分泌學的教學質量不僅有利于廣大醫(yī)學生的成長,更是推動和改善民生健康的一大舉措。
傳統(tǒng)說教式教學模式,由來已久,師生溝通、互動少,學生被動“填鴨”,越來越被人們所詬病。近些年來,高等醫(yī)學院校對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一直是關注和實踐的焦點[6]。PBL教學法由美國Barrow教授提出,并在1993年世界醫(y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得到了大會推薦[7],其以“問題為基礎”,作為教學引導,以“學生為中心”,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多人匯聚,充分討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及深[8-9]。EBL是1992年由加拿大Gordon Guyatt教授首次提出,其核心為遵循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依次指導臨床問題診斷、治療[10-12]。
將PBL與EBL二者有機互補,應用于臨床教學實踐,目前在內分泌學教學中鮮有報道。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無論是學生滿意度還是成績考核,PBL與EBL聯(lián)合法均具有優(yōu)勢,簡單體會如下:(1)以問題為引導,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帶著問題去思索、分析,鍛煉了學生自我思辨的能力,建立好知識框架,為真正從理論走向臨床做好鋪墊,夯實基礎;(2)通過查閱文獻,豐富了同學檢索、收集、閱讀、總結文獻的能力,這些基本技能都是臨床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3)強調臨床醫(yī)學以循證醫(yī)學為依據(jù),以事實說話,指導、規(guī)范臨床診治,這些理念將伴隨醫(yī)學生成長的終生,盡早確立,受益無限;(4)小組討論,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辯論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求同存異,合力出擊,處理問題。
總之,PBL與EBL聯(lián)合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以實際問題為出發(fā),注重臨床證據(jù),自我思辨、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內分泌學臨床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表2 兩組間考核成績結果分析(±s,分)
表2 兩組間考核成績結果分析(±s,分)
試驗組(n=45) 58.2±7.8 23.6±6.9 81.8±9.2對照組(n=45) 53.7±9.4 20.4±7.7 74.1±8.6 t值 2.471 2.076 4.102 P值 0.015 4 0.040 8 <0.000 1
[1]熊靜,陳科,謝麗華,等. PBL聯(lián)合CBL教學模式在臨床醫(yī)學生內分泌實習的應用探討[J]. 亞太教育,2016(17):255.
[2]苗新宇,李春霖. CBL、PBL、多媒體教學法在內分泌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2):7-8.
[3]金鳳表,王靜娜,劉曉燕,等. PBL教學法在醫(yī)學本科生內分泌科實習中的應用[J]. 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7,35(5):439-441.
[4]劉旭東,賴亞新,李文雅. 微課在胸外科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解剖科學進展,2017,23(2):216-217.
[5]門萬夫,趙航,李玉,等. PBL聯(lián)合EBL教學法在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18):21-23.
[6]楊儉,劉娓,熊晶. 教師在藥理PBL教學中的角色至關重要[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7):118-119.
[7]Hanan MF Al Kadri,Mohamed S Al-Moamary,Cees van der Vleut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clinical assessment program: A qualitative study in a PBL curriculum[J]. BMC Res Notes,2009,23(2):263.
[8]鄭龍軼,徐茂錦,徐曉璐. PBL與標準化病人相結合在八年制內分泌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14):34-35.
[9]許靜,張偉. PBL教學法與內分泌疾病的MDT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臨床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應用[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6):996-998.
[10]趙威,李俊杰,尹文. EBL聯(lián)合PBL綜合教學法在急診醫(y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4,41(1):9-13.
[11]Kok R,Hoving JL,Smits PB,et al. A clinically integrated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me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versus 'no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disability evaluations: a cluster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 PLoS One,2013,8(3):e57256.
[12]Peile 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values-based medicine:partners in cli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in clinical practice[J]. BMC Med,2013,11(1):40.